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20世纪九十年代末,“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意识逐渐强化
通过几年对安全生产认识领域的拨乱反正,“四人帮”的流毒基本肃清。1987年1月26日劳动人事部在杭州召开会议,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劳动保护工作方针写进了我国第一部《劳动法(草案)》。从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便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而确立下来。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企业开始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新的经营形式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活力,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一些法人代表存在着严重的短期行为,在自己承包的三五年期限内只重视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和管理,安全生产工作“以包代管”的现象大量出现。有些企业借用工制度改革之机,推卸对职工的劳动保护责任,与劳动者签订“生死合同”。有些企业负责人为了不影响政绩和职务的提升,还谎报瞒报事故。
《劳动保护》杂志1984年第12期刊登了哈尔滨市总工会生产保护部的一篇稿子《承包一定要包安全》,文章指出:“当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有些单位在承包中,只注意包产值、利润、工程进度等指标,没有把确保安全生产这个重要内容包进去,由于安全生产的责任不落实,不能和其他经济技术指标一起进行考核,结果,施工中事故频发。”文章举例说:“有的单位在施工旺季,为了抢工期,争速度,使职工能多分到一些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竟然把‘早晨六点半,午间一顿饭,晚上看不见’当作经验来推广,大幅度地延长劳动时间,造成工人过度疲劳。”“有的单位为了让大家多分点儿钱,连按规定高处作业应当设置的安全网也不挂了。有的单位勉强挂些已经糟烂的,以应付上边的检查。因此,工人在高空作业中,只要坠落就必然死亡。”
《劳动保护》杂志1988年第3期刊登了抚顺市总工会保护部李明亮的文章《抚顺市承包、租赁企业事故多》,文章谈到,他们通过对全市1987年中所发生的37起死亡事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事故多数发生在承包、租赁企业中,多是由于企业主管部门和厂长的短期行为造成的。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经营思想不端正。一些企业承包、租赁经营后,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干部只抓产值、利润,对安全生产不闻不问。二是承包、租赁者存在着严重的短期思想和行为,抱着干一天捞一天的思想,许多承包者为个人多捞钱,只抓经济收益,不管工人人身安全,必要的安全经费尽量不花或少花;设备带病运转,对付着用;工作条件极差。三是有些承包单位的工人安全意识极低,为了多挣钱,不顾安全规程,经常违章作业,有的工人讲:“不违章作业就挣不到大钱。”
针对上述现象,作者呼吁: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要切实加强承包、租赁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杜绝“以包代管”的现象。
1990年6月23日,湖北省大悟县民政局与一个外乡农民签订了一个“承包合同”。关于安全问题,合同书上这样写道:“如果发生一切事故,由乙方(指农民)承担全部责任和经济损失,甲方不负任何责任。”(《劳动保护》杂志1992年1期)
针对承包当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各地各部门都非常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冶金部要求:企业在改革中“实行各种形式承包责任制,就要在包生产指标、经济技术指标的同时,也包安全指标,在提出完成生产指标措施的同时,也提出保证做好安全工作的措施”。(《劳动保护》杂志1984年第10期)
煤炭工业部要求:各级领导“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不准削减必要的安全费用”“在改革过程中对安全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人员只能充实,不能减少”“必须在经济承包合同中明确规定安全控制指标和工程质量指标,并同样实行奖罚”。(《劳动保护》杂志1984年第12期)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作出规定:“凡承包或发包工程时,要有安全部门参加会审,没有明确的安全责任制和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的工程,不准承包或发包。如违反规定承包或发包,按局《安全生产管理奖罚条例》严肃处理。”(《劳动保护》杂志1985年第9期)
承德市采取了经济承包方案审查制度,要求“各级经济承包责任制以及经济承包方案必须有安全内容和措施,并报送劳动部门、计经委、工会,经三方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方可实施。企业与车间、班组签定的经济承包方案,必须送企业工会和负责安全工作的部门审查同意,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准实施”。(《劳动保护》杂志1986年第6期)
吉林省制定的《企业承包安全指标考核办法》规定,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各地企业主管部门(发包方)在合同中要确定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尘毒点合格率等4项指标。承包企业发生事故超过指标的,相应扣减承包企业和承包人的工资和奖金。(《劳动保护》杂志1991年第5期)
1988年3月,时任国务院代总理的李鹏在春节团拜会上强调:企业在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中,要把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当作一项重要的承包内容加以落实。
20世纪八十年代末至20世纪九十年代末这段时间,全国的安全生产状况有了明显的进步,各地的落实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意识逐渐被强化,被专家认为是我国安全生产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生产的要求当作一项重要的承包内容加以落实。
20世纪八十年代末至20世纪九十年代末这段时间,全国的安全生产状况有了明显的进步,各地的落实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意识逐渐被强化,被专家认为是我国安全生产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