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治区政府和各个部门。从2005年4月到2006年1月,经过8个多月的运行,时机进一步成熟了,所以在2006年1月8日才正式向社会公布。
《总体预案》将起到全国应急管理总纲的作用,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总体预案》从事故预防、信息沟通、紧急处置、应急保障、善后处理等各个环节着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为目的,是我国应急管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总体预案》的编制,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历史经验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的基础上,经过集思广益、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并注重结合实践而形成的。应该说,《总体预案》的编制是我们党和政府多年来执政为民经验的高度总结和升华,是对客观规律的理性总结,是一项行政管理制度创新。
《总体预案》的公布是在新形势下,我们党和政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全国人民树立忧患意识的总动员,它的贯彻实施,将对健全和完善应急的机制、体制和法制,提高政府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有人说,我们国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上,很多地区还处于“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农村”的状况,您怎么看我们当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状况?
闪淳昌:从国内看,公共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2004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 550亿元。总体上,我国的灾害和事故主要呈现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呈现出种类多,频度高,区域性、季节性强,损失严重等基本特点。2004年,全国共发生洪涝、干旱、台风、风雹、地震、雪灾、低温冷冻、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55次,造成约3.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2 250人,因灾导致伤病96.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 600亿元。
2005年,我国自然灾害成灾早,而且多灾并发、重灾连发,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重。特别是2005年6月中下旬,珠江、闽江流域发生大洪水,西江中下游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与此同时,局部旱灾也非常严重。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连续3次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2 000多公顷。
第二个特点是,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近100万起,死亡13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 500亿元。2005年事故灾难发生71.79万起,造成12.7万人死亡。2005年煤矿企业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增加3起、438人。表明安全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
第三个特点是,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全球新发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我国每年发生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超过200起,死亡超过200人;职业中毒人数不断上升,农药中毒每年都超过5万人。2004年,全国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245起,6.3万人发病,385人死亡。
第四个特点是,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由于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们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阶段。社会治安形势仍然严峻,刑事案件总量在高位徘徊;金融、粮食、能源等市场存在不稳定因素;涉外突发事件有较大增幅。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数量持续上升,群体上访、重复上访增多。2004年,全国共发生社会安全事件478.8万起,造成7.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444.8亿元。
从国际上看,由于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并存和交织,国际局势仍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和恐怖主义活动等问题日益突出。2005年上半年,世界各国披露的恐怖事件有334起,共造成2 161人死亡、4 723人受伤。2005年7月7日伦敦市区1小时内连续发生4起大爆炸,造成52人死亡,700余人受伤。
同时,难以预料的全球性气候异常和难以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跨国、跨地区性的重大疫情传播不时出现。根据全球灾害统计所提供的数据,1996年至2000年,各类灾害危机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 350亿美元,导致42.5万人死亡。发展中国家因各类灾难和危机死亡的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5%。2004年年底的印度洋海啸,共造成近30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面对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有备未必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