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对话
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生活成本提高……京沪等特大型城市集中暴发“城市病”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全国政协委员李延声提案:《加强城市规划立法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立法,加强人大对城市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减少领导随意更改城市规划。关注大城市病治理的各方代表委员也纷纷支招。
限行限购治标不治本
新京报:人口、交通、住房、环境,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环境目前出现了很多问题,根源是什么?
李延声:根源就是没有整体的预见性,也就是没有科学的规划。
林嘉騋:北京已经陷入了大城市病,这就暴露了规划的不足。不管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应该从生态城市的角度来考虑。
新京报:尾号限行、买车摇号、买房限购等等措施,这对改善这些问题能否有效?
李延声:这都是临时性的措施。
林嘉騋:不能改善,这其实就是在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控制来京开会数量可缓拥堵
新京报:还有什么样的办法呢?
李延声:城市的核心是要适宜居住的。而现在,走也走不动,空气也不好。现在都说要建国际大都市,盖摩天大楼,我是觉得不要“崇洋”。北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水,要种树,要搞好绿化,进行生态建设,实施惠民工程,这是无论穷人富人都需要的。可是,现在的现状却是到处要建“标志性建筑”,搞水泥森林。
林嘉騋:交通拥堵涉及到方方面面。北京这么拥挤,国务院可以出台措施,应该控制北京会议的数量,会议的人数。现在是,开一天会,这么多人坐飞机来北京,如果多推广电视电话会,会上把精神都传达回去,不必要都来北京开会。提倡节约型服务型的政府,就应该这样。
国外首都很多是分两种,一种行政首都,一种商业首都。我建议首都功能东扩,北京市政府搬到通州,北京和天津连在一起。不能所有的卫星城市、周边地区,县一级的城市,都变成睡城啊,比如通州,配套做好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在通州解决,就没有必要到北京。
建议人大监督“183个国际大都市”
新京报:避免大城市病,需要政府在哪些方面多做工作?
李延声:城市规划要以《城乡规划法》为依据,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城乡规划法实施条例。
同时,还要加强人大对城市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建议全国人大组织考察团,首先对183个拟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整改意见,为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立法提供参考和借鉴。比如,建摩天大楼应经人大审议批准。
当然也有许多城市的规划做得比较好。重庆市对城市规划进行立法保护,规定城市规划一旦通过形成决议,至少经历三届政府,如果确要变动,必须启动法律程序。
林嘉騋:城市规划要做好,应该把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规划中去。城市不能是水泥的堆砌,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比如,全国很多城市都搞音乐喷泉,其实完全不用搞那么多,这与基层官员的素质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人就认为是越大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