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研究室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称:农民工进城打工,有利于沟通城乡关系,调整城乡社会结构,缓解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但他们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却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报告援引了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一组统计数据:全国每年因工伤致残的人员近70万人,其中农民工占大多数。该报告说,农民工的文化层次低,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法制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流动性大,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差,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保护条件。农民工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劳动环境危险性高的岗位,尤其是城里人不愿干的建筑施工作业,井下采掘,有毒有害作业,餐饮服务,环卫清洁等工作。一些培训单位在对农民工转移培训时,“重技能、轻安全”“重生产、轻安全”,造成农民工自身或使他人受到伤害,甚至危及企业的安全生产。
为了增强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操作技能,使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得到有效保障,便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在农民工就业前和作业中,除了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外,还应加强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安全培训。
农民工就业前除应参加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的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外,新入厂的农民工还要接受厂、车间、生产小组等三级安全教育。新入厂的农民工对即将从事的工作并不熟悉,对工作中存在的危害因素、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措施并不了解。他们必须在上岗前接受培训教育,以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工艺设备、物料都会有所改变,使用新工艺、新设备、新物料相应就有新的安全防护措施。因此,必须对农民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工不断增长知识并牢固掌握相关技能。经常反复地训练,农民工才能熟悉掌握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安全知识水平。
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有多种形式,比如班前布置安全,班后讲评,安全活动日培训,观看安全生产录像,组织事故分析等。
此外,还要加强农民工复工前的培训教育。
农民工春来秋回,流动性大,经常离岗、复工,造成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的不断变换,因此,重新上岗的农民工应接受复工前教育。因为离岗时间长了,可能安全操作规程遗忘了,操作技能生疏了,如不进行再培训就上岗,容易出现操作错误,导致事故发生。复工前教育的内容是车间级教育和班组教育。
通过上述多种培训,可以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规程,能正确地操作,发现本工种、本岗位的危险、危害因素,才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真正做到安全生产。
编辑 玫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