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大雪
奥地利的加尔蒂村是阿尔卑斯山上备受欢迎的游乐场。这里三面都是险峻的阿尔卑斯悬崖,游乐场正好坐落在海拔2754m的格里斯科夫山脚下。
尽管这种平静的美也有严酷的一面——每年冬天,村庄都要饱受狂风和大雪的侵袭,加尔蒂是雪崩易发区的中心,然而,陡峭的斜坡仍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众多冬季运动爱好者。向来以“出门就能滑雪”著称的加尔蒂,在进入旅游旺季后,每周都要接待近4000名来自欧洲各地的游客。
33岁的英国消防员贾森·泰特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住在加尔蒂东边的小屋里,他的弟弟乔纳森一家与他们同行。他们已经在加尔蒂逗留了10天,一切似乎都很美好。
然而,他们的梦想之旅并不理想。从1999年1月29日到2月4日,该地区出现了反常的高温,紧接着,暴雪呼啸而至。截至2月17日,降雪已经持续了两个星期。当时,高山气象站记录的积雪深度达3.8m,是往年2月份平均降雪量的7倍。村庄和房屋都被大雪覆盖了,放眼看过去,到处都是雪。
除了加尔蒂普降大雪之外,在海拔更高的地方——格里斯科夫山上,每天的降雪量更是多达15cm。
有关当局发出了一系列暴风雪警报,并关闭了滑雪场。随后, 2月18日,潜在的雪崩又迫使当局封锁了通 往加尔蒂的惟一道路。于是,4000名游客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到23日,贾森·泰特和家人依旧被困在加尔蒂。按计划,三天前他们就该回家了。
天气持续恶化。现在,除了持续的暴雪之外,飓风还以每小时120km的破纪录速度狂扫着与世隔绝的山谷。那种大风真的是可怕极了,它呼啸的声音就像恶魔在嚎叫一样,里面夹带的碎片还不时划伤人的脸。
2月23日上午7点,加尔蒂村长召集雪崩应急小组召开紧急会议。他们认为发生雪崩的可能性非常大,他们很担心,因为加尔蒂三面都是山。不过有史以来,村庄中部从未遭遇过大型雪崩,于是大家认定,大家只要待在安全区域内,就不会有任何危险。
在登陆雪崩预警网之后,加尔蒂当局证实了他们的担忧。整个地区都进入了最高雪崩等级——五级警戒状态。
但是加尔蒂人并没有感到害怕,因为这个村子在建造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预防雪崩的问题。
加尔蒂有3个不同颜色的雪崩危险区。村庄外围是红色的高危区,这里不允许建造房屋。在黄色的潜在危险区,所有房屋和旅馆都经过了加固。村子中心的绿色区域为安全区,据专家认定,这里不会受到雪崩的影响。
现在,加尔蒂正经历着百年不遇的大雪。仅这一天,降雪量就达到了30cm。环绕村庄的高山上,积雪越来越深,而在地势较低的山坡上,相续发生了小型雪崩。
玛丽亚·沃尔夫是当地神父的女管家,她从未见过如此糟糕的冬天。教堂附近,玛丽亚仍在神父家的洗衣间里忙碌。她即将完成工作,但总感觉不对劲,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空气里有一种不祥的气息。
雪崩发生
在奥地利滑雪胜地加尔蒂,降雪持续了将近3周,高山上的大量积雪摇摇欲坠。
下午15:59,雪崩发生了。积雪沿着山体倾泻而下。加尔蒂村恰好是雪崩的必经之地。
一切发生得太快了,房子突然开始摇晃,一道百米高的雪浪冲过了加尔蒂村的边缘。在黄色区域外部,尽管多数建筑都经过了加固,但是仍有许多房屋在几秒钟内被摧毁。
下午16:00:50,玛丽亚·沃尔夫正要离开神父家,突然,雪崩像洪水般涌入了村子中心。
3s后,就在德国游客克丽丝塔和赫尔莫特·卡普勒沿着街道返回旅馆时,雪崩冲了过来。一股巨大的力量击中了克丽丝塔的背部,雪崩的强大冲击力将她推到了50m开外。
下午16:02。雪崩终于停在了绿色区域内100m处,而这里是一向被视为安全区的加尔蒂中心。致命的雪崩摧毁了这座宁静的村庄,到处都是被压扁的汽车。积雪掩埋了整条街道,毁坏了房屋。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困。
惊魂未定的村民们迅速行动起来,寻找生还者。他们排成一列,用金属棒在积雪里探索,寻找被掩埋的遇难者。
贾森和乔纳森居住的小屋与雪崩擦肩而过,因此他们侥幸逃过了劫难。兄弟两人立即赶去参加救援,他们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到处是巨大的雪堆,半个村子都不见了。整个旅馆呈45。角倾斜,差不多被连根拔起,来了个底朝天。看到建筑变成了那个样子,你可以想象自然的力量有多强大。积雪甚至堆满了没有倒塌的房屋,掩埋了里面的人。
在365m外的地方,雪崩强大的力量击倒了克丽丝塔,将她抛在街道上。雪崩停止后,克丽丝塔发现自己躺在一座冰雪坟墓里。凭着多年的滑雪经验,她知道如果不及时被人发现,可能就会死掉。但是仅有的空气能让她支撑多久呢?
玛丽亚比较幸运,一个搜救小组在神父家的地下室里找到了她。当地医生沃尔特·凯克赶到了现场,开始进行紧急治疗。
雪崩导致数十人失踪,包括克丽丝塔和赫尔莫特。他们能否存活,就看搜救队的进展了。
夜幕降临后,气温迅速下降到零下9℃——远远低于冰点。不过,窒息比寒冷的威胁更大。对那些被积雪掩 埋的落难者来说,死神正在一步步迫近。如果搜救队不能在40min内找到他们,一切都将无法挽回。
在40km外距离加尔蒂最近的兰德克镇,急救中心的电话响个不停。直升机已经准备就绪,但暴风雪封锁了整个山谷。
恶劣的天气阻碍了正常飞行。加尔蒂孤立无援。
下午17:00。志愿者们仍在加尔蒂各处的积雪中搜寻失踪人员。工作犬海克接受过雪崩救援训练,这次也在现场搜索着。突然,海克在被积雪掩埋的汽车保险杠附近,嗅到了人的气味。
搜救小组开始奋力挖掘,希望能够找到生还者。但是厚厚的积雪坚硬无比,他们的进展非常缓慢。在被掀翻的汽车下,随着搜救小组挖掘深度的增加,海克表现得越来越兴奋。
晚上19:00。搜救人员终于找到了克丽丝塔。她已经被积雪掩埋了3h。此时的克丽丝塔已经严重体温过低,必须立即接受治疗。
发现克丽丝塔,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志愿者们冒着严寒,彻夜寻找。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找到生还者的希望越发渺茫。
第二天凌晨,天气有所好转,来自兰德克的应急直升机纷纷赶到灾区,运送伤员。
鉴于灾情严重,有关部门决定,疏散整个村庄。这项任务十分艰巨。由于房屋倒塌,许多人无家可归,不得不暂时停留在当地的体育馆里。美国和德国军方及时提供了援助。两天后,黑鹰直升机从德国基地飞抵加尔蒂。
侥幸生还的克丽丝塔·卡普勒是首批撤离者之一。搜救队在距离克丽丝塔被埋的地方50m远处,找到了她的丈夫赫尔莫特的尸体。这只是葬身加尔蒂的31名遇难者之一,受伤的人就更多了。
雪峰崩塌
共有60人在一系列雪崩中丧生,最后一次于星期二发生在加尔蒂小村庄。这起灾难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阿尔卑斯山上的这座村庄很快吸引了大批记者。
科罗拉多的雪崩专家阿特·米尔斯也搭乘飞机来到了这里。有着20多年经验的米尔斯非常清楚雪崩的破坏力有多大。但是看到加尔蒂遭受的重创,他仍然大为震惊。
不过让米尔斯和其他专家感到困惑的是:雪崩竟然冲到了加尔蒂中部——一个大家公认为最安全的地方。而且,这里还是在此次雪崩中伤亡最惨重的区域。显然,将加尔蒂分为3个危险区的模式出现了严重失误。
难道精密的电脑划分模式存在着致命漏洞? 那么,整个阿尔卑斯山区都使用了相同的模式,成千上万的居民和游客都将面临危险。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灾难后第一天,蒂罗尔检察官指派保罗·福恩和斯蒂芬·马格瑞斯担任主要调查员。两人都来自瑞士联邦的雪与雪崩研究所。调查员的第一步工作是分析这场雪崩的破坏力为什么如此之大。
显而易见,加尔蒂划分的雪崩危险区完全不对。这几个危险区是科学家考察了这座山谷150年来的雪崩纪录,以其中最严重的情况为对象计算出来的。但是,这次雪崩却在穿越了红色危险区后,继续深入到了比较危险的黄色区,直至进入了位于加尔蒂中心的绿色区域,使这个所谓的安全区如今变成了混乱的战场。
加尔蒂雪崩为什么会造成如此惨重的损失?两位调查员必须找出其中的原因,保罗·福恩决定弄清楚这次雪崩的规模到底有多大。他从基本数据入手,通过翻阅气象资料、研究降雪量,确定是否出现了异常现象。
冬天,尤其是1月份的时候,这里的天气通常是下雪和睛天各占一半。今年也不例外,没有任何异常的情况。但是当保罗查看1999年1月底的气象报告时,却发现了非同一般的线索。
1月26日,意大利北部的低气压使得阿尔卑斯山区一连四天大雨不断。与此同时,一股高压冷风也从北极南下而至。不久,这两个天气系统相遇。随着寒冷风面遭遇暖湿风面,降雪产生了,而且雪量非常大。整个2月都以这种独特的天气为主。
保罗计算了这一地区的降雪量,结果竟然高达3.8m,是往年冬季平均降雪量的7倍。这足以引发大型雪崩。
为了查明这次雪崩的具体规模,保罗和斯蒂芬必须飞往大量积雪崩坍的地方,也就是加尔蒂上方1170m处的格里斯科夫山顶峰。但是雪崩刚过去两天,厚厚的积雪依然很不稳定。因此,这项任务异常危险。但两位专家仍坚持前往。
在山顶峰,保罗仔细测量了雪崩断裂段的大小,结果比他预想的大了1倍多,其中最宽处竟然达到了4.5m。以此为基础,保罗计算出这场雪崩的总重量高达17万t,而这种山坡的承重量最多也不会超过7万t。
保罗知道,就算大雪持续下了好几个星期,也不可能引发如此大规模的雪崩。那么,多余的雪是从哪里来的?
调查人员再次翻阅了气象纪录。他们发现,从1月27日到2月23日,加尔蒂地区一直刮着强劲的西北风。
在高山上,风速达到了每小时120km,足以在几小时内移动大约30t重的积雪。这些雪大部分来自临近的山坡,它们被狂风刮到了加尔蒂上方的山脊上。风的力量,再加上格里斯科夫山的走向,使得这座村庄的上方额外增加了2m多深的积雪。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令调查人员感到不解。通常,17万t的积雪根本无法支撑自己,它们早该在达到这个重量之前就崩坍了。那么,它为什么没有崩坍呢?
一般来说,在积雪达到4.5m深以前,雪崩就已经发生了,但是加尔蒂村是个例外。
我们知道,每座山峰都有一个或几个雪带,它们由连续的降雪层层堆积而成。有些积雪层的雪花晶体相对来说很不稳定。当这些不稳定层受到压迫时,就可能崩坍,导致上方的积雪滑落,进而引发雪崩。
大型雪崩非常罕见,因为不稳定层通常承受不了太大的重量。要是雪层比较脆弱,那么每隔一段时间就可能发生一次小型的雪崩,而不会发展成大型雪崩。那么脆弱的雪层为什么没有早些坍陷呢?
保罗·福恩对这次雪崩的不稳定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了奇怪的现象——这里的冰状结晶比普通雪层里的晶体要紧密得多。这种紧密结合的晶体只有在积雪融化后再次冻结时才会形成。但是在时值隆冬的阿尔卑斯山上,雪怎么可能融化呢?
保罗重新查看了气象纪录,证明了自己的预感。原来,从1月29日到2月4日,这里的气温由摄氏零下20℃度蹿升到了零上4℃,致使积雪开始融化。但是到了2月5日,气温突然又降到了0℃以下,加尔蒂上方的积雪重新冻结。于是,紧密结合的晶体使得脆弱的雪层变得极其坚固。1999年2月23日下午15:59,不稳定层终于崩坍,释放出重达17万t的积雪,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不过,这一新证据能否解释为什么受灾最重的地方偏偏是公认为最安全的加尔蒂中心呢?
调查小组将新数据输入了模拟雪崩的电脑系统,但是结果却令人困惑。电脑预测,这场雪崩会在抵达绿色区域之前停止。但加尔蒂的残败景象分明在宣告,这里曾遭遇过一场极具毁灭性的大型雪崩。
保罗知道,他要追查的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杀手——一场有能力攻击加尔蒂中心的雪崩。这次他通过采访目击者来寻找线索,结果发现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情况。
据一位目击者回忆,雪崩呈明显的波浪式径直朝他的房屋扑来。波浪正是科学家们所谓的“粉状雪崩”的典型特征。这种雪崩的密度几乎是空气密度的20倍……前进速度可达每小时417km。但是,除了最上层的粉状雪外,还有证据显示,此次雪崩下层的雪又厚又重——可见这是综合雪崩。
现在科学家们遇到了难题,因为他们划分危险区的模式只能准确追踪普通雪崩的行进路线。由于缺乏资料,他们无法预测袭击加尔蒂的综合雪崩的变化。调查行动陷入了僵局。
但随后,一项大胆的实验使情况有了转机。
在加尔蒂灾难发生后两周,一支由奥地利和瑞士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出发前往瑞士的克里塔贝斯山。他们要故意引发雪崩,记录它沿着山坡而下的整个过程。
两部多普勒雪崩雷达发射出微波能脉冲,以秒为单位记录着雪崩的进展。这次实验非常危险,雪崩将朝他们直扑过来。研究小组躲在距离山顶1300m处的一个钢筋水泥掩体内。一架直升机负责投掷炸药,引发雪崩。
科学家们拍摄的镜头记录了随后发生的情况。大量的雪块从山坡上脱落, 不受控制地冲向山脚。巨大的雪墙越来越近,他们赶紧关上窗户,及时躲过了灭顶之灾——因为雪崩很快吞没了掩体。
这次雪崩的规模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想。现在, 根据两部多普勒雷达收集的数据,科学家们可以深入研究此次雪崩的规模为什么如此惊人。
掩体实验表明,当雪崩从山坡上直冲而下时,它卷走了沿途的表层雪。科学家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卷挟”
所谓“卷挟”,粗略地讲,就是当你从积满了雪的山坡上滚下来一个雪球的时候,它会一路收集表层的雪,然后变得越来越大。在雪崩当中,最初从山上滚下来的积雪到了雪崩结束时,可能会有以前的两三倍甚至四倍大。
在克里塔贝斯山上进行的实验令科学家大为惊讶。雪崩在行进途中,每秒钟能携裹400t雪。这一实验可以告诉人们,在悲剧爆发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卷挟效应
1999年1月底,强降雪接连4天袭击了加尔蒂地区。从1月29日到2月4日,气温回升,积雪开始融化,在加尔蒂高处的雪帽上形成了一个脆弱的雪层。
2月5日,气温突然下降,接下来的19天,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区下起了反常的大雪。时速120km的飓风进一步推波助澜,在加尔蒂地区的高山上堆起了厚厚的积雪。
2月23日,下面的脆弱雪层支撑着总量惊人的积雪,它很快就不堪重负。
灾难发生前2min。一个重达17万t、相当于428架满负荷的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雪块,从高山上剥离下来。加尔蒂正好是它的必经之路。
灾难发生前60s。雪崩从山上疾冲而下。在滚动过程中,它的总重量增加了2万t,最高速度达到了每小时417km。
16:01,灾难发生了。雪崩以不可阻挡之势横扫了加尔蒂村的3个区域——包括绿色的安全区。
16:02,雪崩终于偃旗息鼓。整个加尔蒂村化为了一片废墟,56人被埋在数吨重的冰雪下面。
调查人员现在知道雪崩为何会在加尔蒂肆虐了。但是他们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决,这次雪崩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为什么会是人人都认定最安全的绿色区域?重达17万t的雪崩,袭击了加尔蒂的外围。密度较大的雪层疯狂摧毁建筑,其力度相当于一辆载着25t货物的卡车以80km的时速撞上一堵砖墙。与此同时,粉状雪较轻的上层以417km的时速奔涌前进,深入到了加尔蒂安全区内100m的地方。它的力量不及底层雪,但是仍将克丽丝塔和赫尔莫特甩出了50m远。粉状雪崩迅速捣毁了门窗,用积雪填满了大大小小的建筑。
下午16:01,安全区内的更多房屋被粉状雪围困。许多建筑的承重量都不大,无法经受雪崩的威力。随着内部的压力越来越大,一间间房屋崩坍了,就像被炸弹击中了一般。
下午16:02。如同万马奔腾的粉状雪终于停住了脚步——它慢慢开始紧缩,变得像岩石一样坚硬。
正是这种经过压缩的粉状雪将克丽丝塔困在了一座冰雪坟墓内。通常来说,40min后,被埋在粉状雪层下面的人将面临窒息的危险。板结的粉状雪给救援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克丽丝塔能活下来算是个奇迹。一辆底朝天的汽车形成的气穴,让她支撑了3h。
加尔蒂雪崩持续了不到3min。在这期间,31人丧生,更多的人受伤,这个宁静山区的中心地带变成了一堆瓦砾。
据科学家们估计,在以后的200年内,导致这场毁灭性雪崩的反常天气不太可能再次出现。但是,当局已经在监测奥地利的所有山区,力求万无一失。他们建起了巨大的防护体系,以保护村庄。
如今,一堵2m厚、360m长、7m高的雪崩防护墙像铁桶一样围住了阿尔卑斯山。在村庄上方高高的山脊上,一道11km长的栅栏阻止了大雪块的形成。未来,它应该能抵挡住类似的大雪崩。
加尔蒂大雪崩所带来的惨痛教训,提高了全球范围内的雪崩预警意识。如今,平均每年仍有300人死于雪崩。不过,由于加尔蒂的前车之鉴,人们到山上工作、生活和娱乐已经比以前安全多了。
编辑 林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