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死亡陷井

作者:陆 译 来源:《劳动保护》杂志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31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自从人类开始采矿以来,矿难的恐惧始终困扰着人们。1963年,德国的一家铁矿发生了一起令全世界瞩目的矿难。在这起事故中,有14人获救生还,然而,另外29人却不幸遇难。

蓝湖倾泄
德国北部的兰格德是一个典型的老式矿业小镇。镇上的400多位居民相濡以沫,和睦相处。很多家庭世代都是矿工。不下矿的人则负责种地,这个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甜菜。但对大部分人来讲,采矿是他们的主要谋生手段。
兰格德铁矿是开放式的矿井,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开采,因而留下了很大的矿坑,其中一个矿坑被改造成了沉淀池,当地人把它叫做“蓝湖”。
在开采铁矿的准备阶段,如果是用水来冲刷泥土,那么,就会在冲洗结束的时候,剩下大量的脏水。为了澄清这些脏水,就得想办法让水中的泥土颗粒沉淀下来,而这个过程,是通过将脏水注入巨大的沉淀池来完成的。
这些沉淀池就在铁矿附近,池中有上万吨的水和泥沙沉淀物。
1963年10月24日晚上,和往常一样,井下有129名矿工在工作。他们分散在将近65km长的坑道和矿坑里。在昏暗的地下干活又热又累。到晚上7点30分的时候,有2名机车司机突然发现,脏水正在大量渗入坑道。当年28岁的矿工本哈德正在井下钻孔,转眼看到站的地方水都有1.5m高了,他才意识到出事了。于是他大喊一声:“快跑,赶快离开!”在矿灯的微弱灯光中,可以看到有一大股泥水疯狂地向矿工们涌过来。

矿井被淹
从晚上8点到凌晨4点,50多万m3的水和淤泥从12号沉淀池中涌入了矿井。从地面上看,矿工所在的位置极为不利。1名矿长曾带着5名矿工设法营救,但地下的矿工杳无声息。
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地面上的沉淀池出了问题,水池里所有的泥水都失去控制流了出来。如果不能及时堵住的话,这本身就是一场灾难。而在这起事件中更不幸的是,水流进了矿井,这就造成了泥沙淹没矿井的致命后果。
当水和淤泥进入矿井以后,自然会引起井下一片恐慌,但地面上的人束手无策,不知道怎样才能阻止泥水流入矿井。另外,他们还不十分清楚矿工所在的位置。管理人员尽管了解矿工们的作业地点,知道可以从什么地方避开水流,以及泥水会在什么地方沉积下来,但无法弄清楚泥水对坑道的破坏程度,以决定如何行动,寻找幸存者。

救援开始
当地的救援组织迅速赶到。晚上10点30分,人们开始在救火云梯的帮助下向出事地点靠近。
矿难的消息很快传开,镇上的居民全部聚集在矿坑出口处。到了凌晨1点钟,有79人逃了出来,但仍有50名矿工下落不明。整个晚上人们都在搜寻那些失踪的矿工,有不少志愿者深入到了被水淹没的矿井中。确定失踪矿工的位置成了当务之急。所有坑道都被淹没了,该从何处找起呢?
救援人员详细地研究着矿井的开采图,标出了灾难发生前矿工们所处的位置,推断出如果那部分矿井的水面继续上升的话,他们可能的救援地点以及矿工们可以从哪条线路逃生。
研究完开采图以后,他们得出结论:很可能有四五名矿工被困在100m深的井下。由于目前多数矿井都已被水淹没,所以,矿工们正处在一团被压缩的空气中。
为了尽快找到遇险矿工,钻眼承包商带着一种带有水压塔的小型活动钻孔机,也来到了现场。
这是靠一个带有离心器和活塞的水压泵来驱动的钻孔机,其工作原理有点儿像力螺旋系统。这个系统操作简单,通常用来钻探水源,在这样的地貌条件下,它是非常有用的设备。
水继续从沉淀池向矿井渗入。人们想尽各种办法阻止。第二天上午8点,也就是灾难发生36h以后,救援人员开始钻一个探测孔。整整一天,他们都在镁光灯的灯光下打孔,他们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压缩空气问题。
救援人员都知道,井下救援就像是在这样一个地下室,水把空气压进了这个空间,而人就在里面。所以这些人实际是处在由这些涌入的水所造成的压力之中。现在,如果救援人员在洞穴上面钻孔的话,就会释放掉洞内的压力,让水填满整个洞穴,并把里面的人淹死。所以,当救援人员钻孔的时候,必须十分的小心,以避免这种事情发生。特别要注意平衡洞内外的压力,利用地上的压缩空气来阻止洞内的水位上升。

钻孔救生
第3天下午17点20分,人们成功地钻了一个孔。当救援人员敲击管道向被困矿工传递信号时,奇迹发生了:从下面传回来巨大的敲击声。有3个人还活着。
救援人员们喜出望外。那种感觉真的是欢欣鼓舞。太不可思议了,大家都不敢相信,下面居然还有人活着。矿主听到消息后,马上来到井边,请求救援人员能否试着把一个麦克风放下去,他想和遇险矿工说话。这事并不容易。但救援人员还是想办法把麦克风放进了一个钻孔里,一边讲话,一边让它往下沉,看看下面是否有人回应。
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通过这个钻孔,和受困矿工交流,为他们打气,向他们运送食品、衣物和照明灯。但下一步的关键是:怎样才能把他们解救出来?看来只能继续钻洞了。
救援人员想到了一种叫做“达尔布什炸弹”的救援工具,它因最早被用于达尔布什矿井而得名。首先,救援人员必须钻出一条坑道来放置达尔布什炸弹,然后在坑道内安置钢管,再将这个鱼雷形装置送入地下,到达受困矿工身边,然后就可以将矿工带回地面了。这种装置一次只能解救一人。钻孔是从第4天的早晨7点开始的,救援人员要钻出一条直径500mm的通道,这样一来,通道内就会有大量泥沙需要清除。由于地层中有坚硬的岩石,钻孔的速度很慢,而且,钻孔时不太容易控制方向。这项工程难度很大,进展十分缓慢。
救援人员一边钻洞,一边还要随时处理渗漏出来的水。由于矿井周围地的表层疏松多孔,以致于那些用来抽吸泥土和石块的水也在不停往下渗漏。救援人员拿来了塑料填充物,不断地往洞里填进去,然后再接着往下钻。另外,在钻孔过程中,救援人员选择使用了点钻凿。这是一种封闭型钻凿,是专门用来处理泥沙和软岩的。
考虑到矿工被困在100m深的地下,而且是在一团压缩空气中,救援人员准备好了减压舱。和太空中的宇航员一样,3个被困矿工需要和地表相同的气压。对他们的亲属来说,最后几小时是最难熬的,它决定了受困矿工能否及时获救。

“炸弹”奏效
矿难发生后的第8天,救援队准备就绪。一名志愿者进入了坑道。
救援人员紧张地从麦克风里听到他下落的声音,得知那几个被困在地底下的矿工很安全,身体也不错,大家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救援顺利进行,受困矿工一个接一个地被“达尔布什炸弹”吊上来,经过减压舱走到蓝天下面,此时此刻的感觉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矿工和家属们紧紧拥抱,一时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
事故发生第8天的下午3点40分,3名矿工终于离开减压舱,获得了彻底的解救。他们的得救使人们更加坚信,地下还有更多的幸存者。救援队队长调查了4km以外的一片地区。灾难发生当晚,有21人在75m深处,其中就有最早发现透水的本哈德。由于水切断了他们的退路,他们只能往高处逃生。
本哈德和他的同事们挣扎着往高处逃去,他们先是来到了一号坑道,然后又爬进了“老人头”坑道,最后坐在了干燥的岩石上。但水位仍在上涨,这下他们被困住了,而且也不可能再往回走了,因为上升的水流切断了他们的退路。水位越升越高,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了。
最后,精疲力竭的矿工们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只有5m长、3m宽的洞穴藏身。与此同时,地面上的人开始挖掘第2条通道。此时已是灾难后的第10天。对本哈德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这10天真是一生中最漫长的日子。
受困矿工们越来越焦躁不安,大家心里忍不住想着:“为什么这么久还没有动静?”有的人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老板已经把我们给忘了?”后来,所有的矿灯都熄灭了,井下矿工们陷入了彻底的黑暗之中。

绝处逢生
在成功救出3名矿工后,救援人员又连续奋战了15h,一直到晚上18点30分,当钻孔机钻到55m深处时,突然刺穿了一个洞穴。
在地下呆了10天的受困矿工们早已是粮尽水绝、筋疲力尽了。他们实际上已经对获救不抱多大希望了。当钻头钻通的一刹那,大家并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每一个人都很虚弱,以致于有些麻木。后来,钻头继续钻下来了,钻头上还带着水,水涌进来,这下把大家都吓坏了,还以为水位已经突破60m了呢。大家都非常恐慌。紧接着,钻头又继续向下钻了进来。大家都很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终于,金属的敲击声一路响起来,救援人员正向下钻过来。下面的人没有灯,只能摸索着去找那个钻头,终于摸到了。这时,上面的人开始用榔头敲击钻头,可是下面没有榔头,大家十分着急。还是本哈德急中生智,想起自己身上还有把小刀,就用尽全身的力气从鞋子里拿出了小刀,用它来敲击钻头。
井下还有一批幸存的矿工,这消息立刻传遍了小镇,真没想到,在经过了那么长的时间之后,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活着。小镇居民欢欣鼓舞,为幸存者举行了纪念活动,人们的这种喜悦已经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救援人员迫切需要了解坑道内的被困人数,于是,麦克风又再度派上了用场。
有11个人还活着,但他们已经有10天10夜没有进食了。救援人员把医生指定的饮料和清淡营养品装在一个特殊容器里送了下去。
刚开始,矿工们只有一根管子来进食,11个人分着吃,每个人只能吮一小口,因为大家不知道是否还会有更多的营养品送下来。
第2天凌晨3点钟,也就是事发后的第11天,人们开始钻孔实施救援。时间在流逝,从受困矿工的谈话中得知,他们的体力和精神再也支撑不了多久了。
但这11个人还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按原定计划,“达尔布什炸弹”钻头将在55m深处凿穿矿工所在洞穴,但钻到深处时却不见动静,可见是走了弯路。又浪费了28h。对于被困矿工来说,这段时间,全靠着无线电对话在支撑着他们。
每一句鼓励的话,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救援人员不停地告诉他们:“挺住,挺住,我们很快就到了,我们就在你们身边。”听了以后井下的人都哭了。
至于钻头为什么会错过那个洞穴,救援人员感到大惑不解。在延误了28h之后,他们重新察看了位置,再一次开始钻孔。

成功救援
在灾难发生后的第14天,钻头终于打进了洞穴。这时,矿工们似乎又不想出来了。
无论是救援人员还是受困矿工,每个人都想让别人先出去,而自己最后一个出去。最后,按照矿工们提供的个人身体状况信息,医生列出了一张名单。按照这份名单,矿工们一个接一个地被救了上来。
整个上井工程经历了1h多,这11人终于重见天日。最后一个上来的人是本哈德。
这次事故中14个获救的人从此再也没有下过矿井。
“达尔布什炸弹”因挽救了众多生命而声名远扬,在世界各地的救援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12号沉淀池被填平了,如今成了一个野生动物园。原来的矿井出口处已被改造成了公园,纪念在这场灾难中死去的 29名矿工。这个矿井在被抽干后又继续使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

编辑 林 静

责任编辑:杨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宁夏安全生产事故有升有降 直接经济损失…
  • 兰渝铁路施工车辆翻车致23人死亡
  • 上海金山一在建楼盘发生塔吊倒塌 33岁操…
  • 河南九里山矿难已致10人死亡8人被困
  • 两艘外轮青岛海域相撞1人死亡10人失踪
  • 5月份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呈现“四降”
  • 孟加拉国首都火灾已致108人死亡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