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危害识别 风险评价问题分析与对策

作者:华东石油局华东分公司 陈生伟 高 燕 来源:本站搜集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2日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中国石化2001年引入HSE(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并逐步在系统内油田企业应用,体系的推广和实施标志着油田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事后处理到事前预防的重大转变。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正是基于“预防为主”这一理念,要求企业对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根据法律法规和HSE方针、目标要求,评价每个事件的风险等级,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中国石化吸收并推广HSE管理模式的目标很明确,主要是有效控制风险,不断降低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持续改进HSE绩效,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和国际竞争力。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还要落实到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上来。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也是HSE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从体系创建过程看,从初始状态评审、体系策划与设计、文件编制、试运行、审核和管理评审等,都要紧紧围绕企业存在的风险来开展一系列工作。从要素关系及运行模式看,所有要素都以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为基础,以削减和控制风险为目标,按照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PDCA)的模式持续运行。

  HSE管理是一种事前的、动态的、有自我改进和完善机制的管理方法。其主要思想是通过预先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对岗位工作、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管理上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对照评价准则,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从而确认事件的严重度。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企业对识别出的重大风险,按照“四定”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相应的应急预案,通过抓重点、抓难点、抓弱点,不断消除企业存在的隐患,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

实施现状

  华东石油局、华东分公司(以下简称:局、分公司)作为中国石化上游油田企业,对油气田(含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石油工程施工作业及其它附属产业和项目运行,全过程进行了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识别出与生产活动有关的危害及环境因素、影响,并根据评价的结果,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制定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措施、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

  局、分公司还根据体系运行要求,发布了Q/HD-HSE-P-09-2011《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对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工作流程、职责和工作程序等进行了规定,该程序也是管理手册的支撑文件。

  局、分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表法(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CL),该方法具有简单、适用、易操作,既能定性分析,也能定量分析。具体见表1和表2。

 

表1          局、分公司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工作/任务:xxx气体充装 区域/项目:xxx车间

分析人员:xxx 日期:xxx

 

表2         局、分公司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

  局、分公司2011年形成的重要风险和环境因素共计分为12项作业活动,主要危害源34项,主要危险因素70项。

  局、分公司于2004年正式发布实施HSE管理体系。体系运行过程中,紧紧围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以控制重大风险为目标,通过抓培训、抓制度、抓检查、抓应急等,不断促进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持续改进,HSE工作取得一定实效。

  一是抓安全培训。表现为每年组织召开HSE管理人员高级研讨;定期开展HSE内审员培训、专职安全员培训、班组长培训;定期组织现场作业人员岗位安全考试和技能比武。通过培训,各级员工危害、风险意识和安全技能有了较大提升。

  二是抓制度建设。表现为不仅将中国石化出台的一系列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而且根据企业自身重大风险特点,出台了包括搬迁安作业、起重作业、山区、沙漠交通安全、领导带班、“七想七不干”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通过建立完善制度,不断促进重点部位和关键现场作业环节风险的控制。

  三是抓安全检查。表现为按照油田企业检查规范每个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全系统安全大检查;定期开展节前、季节性安全大检查;定期开展井控安全大检查;每年根据HSE审核关键点开展内审和第二方审核。通过各类检查和HSE审核,主动做到预先发现危害和风险。

  四是抓应急管理。表现为在油田板块较先建立了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系统;修订完善了包括井喷、硫化氢等12个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在不同现场开展消防、环境污染、井喷、防汛等演练。通过定期演练,增强了员工对各类重要危害的认识,提高了应对风险的处置能力。

存在的问题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降低风险,提升管理档次,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不二法宝。局、分公司HSE管理推广运行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尝到了实施体系带来的甜头,但还要充分意识到体系的建立和推广是不断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持续改进的过程。

  华东石油局率先在油田企业推广HSE第二方审核。通过每年局、分公司级层面组织的审核,暴露出体系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2011年度HSE审核存在问题的类别看,10个方面的问题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占到29.7%,见表3。

表3        局、分公司2011年审核HSE审核问题分布表

 

 

  笔者就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中的问题谈一些认识。一是认识不到位。表现为部分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意识淡薄,员工参与度不高;识别和评价工作主要是由安全部门来操办,没有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模式形成重要风险清单,风险没有针对性;识别和评价工作外力作用大,没有定期自发的组织开展,存在“要我识别”,而非“我要识别”,靠第二方、第三方审核等外部力量推动。

  二是实施不均衡。表现为识别和评价工作在不同区域、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开展情况良莠不齐。江苏工区好于新疆、山西、东北、贵州等工区;生产施工单位好于其他性质单位;系统内的队伍好于承包商队伍;体系实施早的单位好于建立较晚或未建立体系的单位。

  三是评价不严谨。表现为没有按评价准则要求对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做出判断。如:有的单位在采用JHA工作危害分析表评价时,虽然识别出了某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但潜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评价不准确,没有结合评价准则的要求,综合考虑事件发生的概率、员工的胜任程度、现有的控制措施、法律法规的要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产生的影响等因素,导致风险度评价不准确,与实际风险存在较大差距。

  四是措施不得力。表现为对识别和评价的结果所提出的控制措施没有针对性。如:有的单位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多描述为“加强管理、加强培训、加强检查、有制度规程、有应急预案”等,笼统的措施多,具体的措施少,控制措施没有可操作性。没有从如何加强管理和培训,怎样规范检查和标准,制定和执行什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考虑。

  五是分级不明确。表现为重大风险的分级管理和产生过程不合理。未明确哪些风险是班组控制的、哪些是分队控制的、哪些是大队控制的。大队级重大风险未经过班组、分队和大队三级评审。多数单位仅将分值高的风险纳入单位风险,而忽视了小概率事件管理。小概率事件,虽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一旦发生,后果却相当严重,未纳入重大风险管理的范畴。

对 策

  明确思路 转变方法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结果。要扭转认识的偏差,不仅应对管理层提出明确工作思路的要求,而且安全管理部门也要转变工作方法。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不但要从人、财、物上给予帮助,而且要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起到表率作用。如:定期组织各部门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共同研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等。安全部门要经常和管理层沟通,对识别和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措施及时汇报,取得认同。要承担起识别、评价组织和牵头部门的职责,杜绝以往由安全部门包干的老毛病、坏习惯。加强和其他各相关部门、基层单位的交流协作,帮助并指导在识别和评价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取得部门的支持。

  打好基础 均衡发展

  应用不均衡的问题产生原因,还在于各区域推行工作开展时间不统一。江苏工区是较早推行HSE管理的区域,钻、测、录、固、采油、井下作业等专业于2004年就开始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有较好的基础。而新疆、山西、贵州等工区以及其他单位是随着常规、非常规油气事业发展需要,逐步建立的新工区、新单位,识别和评价工作起步晚、时间短、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要促进均衡发展,还必须从基础工作着手,通过持续抓体系的宣贯和培训,提高全员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基础知识、掌握评价方法;抓承包商HSE资质审查,对不符合HSE要求的不予准入,加强对承包商HSE入厂培训,整体提升承包商素质。

  系统划分 科学评价

  无论是风险等级的确定,还是措施的制定,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要划分作业活动应做到系统性,全面识别分析每个工作步骤的所有危害及后果,对照事先制定的风险评价准则,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从而准确判断出事件的风险度;二要遵循科学规律,反映客观实际,坚持以最实用的方法,紧跟企业生产技术和作业现场的变化,广泛发动岗位员工参与,持续开展工作。

  持续识别 分级管控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是动态的、持续的管理过程,伴随着生产装置、设备、人员、环境、产品及法律法规等变化而变化。因此,一要各单位、基层分队、班组(车间)根据生产实际,及时识别岗位作业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二要做到每次评价后有新的发现,不能出现每年的风险一成不变的情况;三要加强风险分级管理,在危害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集中讨论,筛选出哪些是班组要控制的风险,哪些是部门要控制的风险,哪些是单位要控制的风险,从而形成风险的分级管控机制。

  编辑 韩 颖

责任编辑:kerrywang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HSE管理体系运行问题与对策
  • 班组危险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 学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要…
  • 南非Mittal公司的安全管理
  • 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PPT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最新排行
    最新推荐
    论坛精华
    问吧精华
    博客精华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8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