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
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是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工作环节和主要工作内容。
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的收集
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的收集,是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的首要工作环节,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其他工作环节的质量与效果。
信息收集要全面。首先,对信息的收集要进行大面积的扫描,以防重点信息的遗漏;其次,既要重视对现场信息的直接收集,也要善于通过各种间接方式对各种印刷文件、动态资料等信息的收集。
信息收集要保持系统性和连续性。在信息收集时,要对某一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系列动态和特征进行系统、连续地考察和收集,要求所收集的信息能够基本反映某一安全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概貌和趋势。
信息收集要真实可靠。首先,要求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特别是通过间接方式收集信息时更要注意;其次,在信息收集过程中要随时注意鉴别,从一开始就要剔除不真实的信息资料;对一些模糊度较大的信息要追根溯源,直到弄清楚为止;对于一些暂时弄不清的安全信息,一般不可急于传递出去。
要尽可能地收集含量大、价值高的信息。不同的原始安全信息所含信息量的大小、价值的高低是不同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先兆性强、又有重大安全生产意义的信息更要注意收集。
要制订信息收集计划。主要根据安全监察管理工作需要,确定收集信息的内容、来源和收集的方式方法等。各种不同的安全信息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数据安全信息收集就要预先设计好数据结构,运用恰当的调查表格形式;要对所收集的原始安全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整理;安全信息资料可以是调查报告、资料摘编、统计报表、情况汇报等形式,究竟采用什么形式,要从收集信息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出发。安全信息收集的方法很多,如按不同的出发点,可分为安全技术业务收集法和安全系统工程收集法两大类;按不同的形式,有原始记录法、调查法、统计法等不同类型。在调查法中,又有典型调查法、重点调查法、抽样调查法、追踪调查法、对谈调查法等多种方式。究竟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安全信息收集的目的、要求、内容、信息源的特征等不同情况而定。
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的加工
安全信息的加工是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中心环节。所收集的安全信息只有经过加工,才能传递、储存和在安全管理中使用。
安全信息加工的基本内容主要如下。
分类。就是将杂乱无章的原始信息,按问题、时间或安全管理的需要等,分门别类、排列成序。
比较。进行各种安全信息资料的比较,从中分析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趋势及特征,并与安全管理需要相比较,判断所收集的安全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再进行补充收集。
计算。按照一定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并从计算中得出所需要的新的数据。
研究。在比较、计算的基础上进—步深入研究,从纷繁的安全信息资料中形成新的概念、结论等知识形态的信息。
判断。对安全信息的准确性、可信度进行鉴别,剔除不可信、不真实的地方,同时对信息含量、价值、时效进行判断,以便确定其提供的方向。
编写。在手工操作的安全信息加工中,最后要将加工过的信息编写成新的安全信息资料,以便储存或使用。安全信息资料的编写要求简明、准确、适用。有些需要通用的安全信息,还要尽量在格式、文字、内容等方面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信息加工的常用方法包括定性信息加工法和数据信息加工法。
定性信息加工法主要是指用文字描述的事物发展变化特征或状态的信息。常用方法有:汇集法——把许多原始信息资料按一定目的汇集在一起,从而反映事物活动的概况和问题。归纳法——将某一方面的原始信息资料集中在一起,通过全面、系统地综合归纳,以便完整、清楚地说明某一事物活动的全貌。纵深法与连横法——纵深法是指从事物活动纵的方面,按某一主题,层层逼近,以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连横法是按照某一主题的需要,把若干个不同的原始信息资料或几个不同时期的有关信息资料,从横的方面连结起来,作出比较分析。推理法——根据某一事物的内存联系和发展规律,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在加工中进行判断和推理,得出新的结论。
数据信息加工法包括:对比法——通过对数据的纵比和横比,鲜明地反映出事物活动中数量关系的变化特征。数据纵比是表示同一事物活动发展中的今昔对比,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数据横比是指某一活动与其他活动之间的对比,包括全部与局部、先进与落后、好与坏之间的数字对比。化小法(亦称浓缩法)——是指对数据中的大数字以缩小的方式,化为意义不变的小数字,可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同时也便于传递。转换法——把一个人们较生疏而又不易懂的数字,转换成一个能为人们所熟知的数字,可收到通俗、形象、易于传递和使用的效果。替代法——用人们熟悉的数量概念或其他数量关系的事物,去表示人们不熟悉、不易懂的数字,达到生动形象、易懂易记的目的。剔除法——对一系列反映事物活动趋势的数据进行分析,辨别真伪,把那些确有把握是虚假的或虽真实但由于受偶然情况影响而不能反映正常情况的数据予以剔除。还原法——当数据较少时,采用剔除法会使数据更少,给使用带来不便,此时可采用还原法将数据加工成在没有偶然因素影响时本来应表现出的数据。这个数据只能是一个估计,—般可采用前后两期数据的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图表法——当收集到一系列数据,并在分析这些数据时发现其中有一定的规律性时,则可将这些数据制成图表,给人以形象、具体的表述。
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的传递
安全信息传递是联络信息收集、加工和利用的中间环节。构成信息传递系统的要素主要由3部分组成:信源——包括信息的生成源和再生源。信息的生成源发出的是原始信息,通过传递进入加工系统;再生源输出的是经过加工的信息,通过传递进入使用系统。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如何选择合适的通道,关键是如何减少干扰,既保证信息的传递速度,又能提高传递的可靠性。信宿——可以是人、组织,也可以是机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等。不断提高信息的接受能力是信宿现代化的主要方向。
在实际安全生产中,企业安全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可从以下不同角度来划分:按信息流向不同,可分为单向传递、反馈传递和相向传递3种方式;按信息传递数量的集中程度,可分为集中式、连续式两种方式;按信息传递的范围,可划分为系统内部传递和系统外部传递两种方式。此外,从时空的角度来说,信息传递还可分为时间传递和空间传递。信息的时间传递实际就是信息的储存,这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的空间传递,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通信。通信主要解决信息传递的距离问题。
在企业实际安全生产工作中,究竟选择哪种传递方式,要依据各种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当考虑以下原则:要考虑安全信息内容要求和传递对象;安全信息传递的时间和距离要求;安全信息传递的经济效益问题;以及安全信息传递的实际效果。
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是研究信息传递的关键。所谓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主要是指信息传递的真实可靠、速度快、数量大,而且成本低、效果好,即达到多、快、好、省的要求。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减少噪声。信息传递中的噪声,主要是指各种干扰。防止信息传递中的畸变现象。所谓信息畸变,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偏差或走样,改变了本来的面貌和含义,出现畸形。克服信息传递中的其他障碍。如语言障碍、专业知识障碍、传递技术障碍等。
编辑 边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