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通常具有衍生性和传导性,如果事故发生的初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极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事故的传播和扩大。由于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和事故救援的紧迫性,为提高外部支援的效率,高危企业需要得到周边单位的帮助,就近得到支援,为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赢得宝贵时间。高危企业与周边单位之间建立应急互助机制,可有效地利用周边的应急资源,弥补自身应急能力的不足。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与管理标准,并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体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事故应急处置效率,实现互相支援、良性互动,是应急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体系,将会进一步提升高危企业防范与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但是,高危企业如何与周边单位间建立应急互助机制,这还是一个在实践中探索的问题。
周边单位参与应急救援的难点问题
问题之一
无数血的教训已经证明,当事故灾难未降临到自己企业头上时,一般对事故的突然性和救援的紧迫性没有切身感受,高危企业对如何与周边单位间建立应急互助机制的必要性往往认识不足。
问题之二
由于各单位相互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造成了周边单位无法及时得到准确、充分的信息,无法确定事故的地点、性质、保护对象、救援方法等必要信息,以至影响应急救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问题之三
由于各单位应急管理自成体系,无明确的相互联系机制,平时也没有通过联合应急救援演练和针对性的培训,不能使周边各单位结成一个应急救援体系,一旦某一企业发生事故,周边企业救援行动无法有效溶入发生事故企业的应急体系中去,结果导致救援效果差,无法形成合力,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越帮越忙的现象。
问题之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旦发生事故,周边单位必然会组织应急力量进行增援,但由于既没有建立合理的救援投入补偿机制,又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参加应急救援必将增加援助单位的负担。因此从长远看,是不利于机制的建设的。
建立应急互助机制的必要性
高危企业与周边单位建立应急互助机制的必要性如下。
必要性之一
建立应急互助机制是现有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补充。目前的应急管理体系,是按行政区划单位为基础的纵向的自上而下的分级应急系统,缺少各单位和部门之间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但由于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而应急活动的复杂性在于,众多来自不同单位的应急力量参与处置活动时,在信息沟通、行动协调与指挥、授权与职责、通信等方面可能存在组织和管理的问题,因此,应急管理不仅要纵向的应急管理,而且需要各单位、各部门之间进行横向的协调、联运。企业建立周边应急互助机制,能有效加强应急处置的能力,弥补现有应急管理系统的不足。同时,通过应急互助机制的建设,可以了解企业与周边地区危险源分布状况及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情况,为政府进行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和应急队伍布局提供参考。
必要性之二
建立应急互助机制可实现资源共享,使参与双方达到双赢。企业应建立自已的应急物资储备,这是建立应急互助机制的物质基础。建立互助机制,可以在事故发生后使用其他单位的应急物资、人员、技术等。周边单位是企业的邻居,也是事故发生后最先受到影响的单位,从自身安全角度讲,应急互助同时也是保护救援单位自身安全。
必要性之三
只有建立起周边单位应急互助机制,才能适应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企业在进行自身应急系统建设、建立周边单位应急互助机制时,首先必须对自身存在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进行详细的调研,在参考本单位和同行业历史事故的基础上,再对周边单位应急资源和力量,以及需要保护的对象进行调研,确定在危机发生时,能得到的外部支援程度和需要保护和救护的外部群体的多少,从而指导自身的应急力量建设,确定应储备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数量,救援队伍的人数、规模等,这样才能更适应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不会出现应急资源不足或应急资源过剩问题。
企业建立应急互助机制的建议
在提高与周边单位建立应急互助机制必要性的认识基础上,要做好这项工作,建议应关注并处理好以下问题。
建立应急互助机制的范围
对互助单位的基本要求:单位必须具有独立行为能力;具有一定的应急资源储备、应急救援队伍或专业技术力量,可提供应急救援帮助,即具备相互支援的基础;应优先选择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建立互助机制,这将使互助救援更有效、更专业。
地理位置要求:互助双方必须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及时到达事故发生区域。如果是信息或技术上的互助支援,则可不受地理位置限制。
应急互助组织在应急处置中的行动范围和准则: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事故应急管理的领导和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因此,应急互助机制的活动必须在政府的安监部门领导和监督下进行。
应急互助机制建立的原则
互助互利、自愿参与原则。应急互助机制的建立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各方自愿参与的原则下进行。
公开透明、对外开放原则。应急互助机制应向所在地其他单位和社会公众公开,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不致引发疑惑。同时必须到政府安监部门的应急管理部门备案,接受其监管和指导,以便充分溶入到社会救援体系中。
协调调度、统一指挥的原则。应急互助机制,必须建立统一的临时性协调调度组织,或约定应急救援组织形式,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互助机构各成员单位的作用。
应急互助机制的主要内容
建立统一指挥机构。最大限度的发挥互助机构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形成应急救援的“合力”。
建立指挥通信平台。应急救援机构和机构负责人通讯联络应保持畅通,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建立网络信息平台,解决机构间信息沟通问题。
建立应急救援机构间交流学习平台,提高事故防范能力、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如建立危险应急信息沟通平台,交流危险源防控信息,紧急情况应急处置及救援方法、防护措施、应急救援物资贮备情况等内容,并且这些信息要定期更新;建立应急知识教育培训平台,对应急处置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事故预防工作交流学习平台,定期开展日常隐患互查、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风险评估等交流学习活动,以促进双方隐患管理和事故预防工作。
建立统一的应急互助方案或应急预案和定期应急联合演练机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同时对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所属区域规划和应急能力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避免由于规划问题出现高风险,同时对现有重点危险源周边的规划建设进行干涉,从而降低风险,提高所在区域的事故防范能力和合成应急能力。
建立应急物资消耗和人员费用的补偿机制。明确互助各方的职责、义务、互助范围等,并通过协议等形式由双方的法人代表或法人授权的最高管理者确认。
应急互助机制下各单位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统一领导下,承担所在区域内的应急救援义务,对无应急处置能力的单位提供支援。
应急救援的组织形式
应急互助机制的建立一般应由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等发起组织,所在地企业自愿参与并应通过协议、共同章程、联合应急预案等形式对各方权利、义务,应急互助内容等进行明确规定。其应急救援组织形式大致可按3种形式进行。
一是发生紧急情况时,由发生企业报告当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主管部门与发起单位,由当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主管部门与发起单位统一指挥调度所有互助单位参与应急救援。
二是由发生紧急情况的企业通知互助单位应急组织,并统一指挥调度所有互助单位进行应急救援。
第三种组织形式为前两种形式的混合型,由发生紧急情况的单位的应急指挥机构,担任现场指挥;由发起单位组织所有参加互助的单位进行应急救援。
编辑 边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