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 今日话题 安全法规
易安评论 工伤保险 下载中心

安全技术 安全评价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事故案例 安 全 月 

职业健康 原创大赛 易安商城  
生活安全 安全文艺 展会信息  

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高级检索

读者之声

作者:本刊编辑 来源:《劳动保护》杂志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05日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零事故活动”值得借鉴

  2008年第3期《日本的“零事故活动”》一文,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对于我们时下正在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零事故活动”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手指口唱”和“危险预知训练”两个方面。“手指口唱”听起来似乎有些可笑,甚至有些“做秀”和“演戏”的成分,实则不然,我们大多数单位也都查找并确定了危险源点,建立了预控预案制度,将危险预知预控标志牌流光溢彩地树立在最为醒目的地方,可作业人员却可能是“见怪不怪”了,连瞅都懒得瞅上一眼,更别说学以致用了。这样的警示牌实际上沦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展览牌”。倒是每天实实在在地“手指口唱”,可以循序渐进地使职工入脑入心。

  河北唐山读者 鞠庆红

  安全监管期待优秀人才

  2008年第3期《摘取皇冠上宝石的人》一文,介绍了从事安全科学研究的钟茂华博士努力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的不凡业绩。看得出,钟茂华在安全科学研究领域大有作为,也说明安全科学研究需要这些优秀人才。

  现在,一些企业和部门,特别是基层安全监管部门缺乏称职、高素质的安监员,有的甚至出现“断层”现象,不得不返聘已退休的老同志。我认为,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人标准低。一般认为安监工作科技含量不高,只要有责任心、腿脚勤快就行。因此,安监员“半路出家”的多,他们往往凭关系进门,靠经验干事,科班出身者凤毛麟角。二是工作起点低。对安监人员的培训、考核、使用多是以不出事为标准,一旦出了事故,才一级一级作检讨,有些甚至挨过板子就忘了痛。这种现实使许多有志青年不看重这一岗位,缺少吸引力就难以产生创造力。三是缺少交流。安全监管用人倾向“安置型”,一些老实肯干的生产骨干,因为没有学历不好使用,为摆平左右,就照顾上了安监岗。这就形成缺位就补人,满员不交流的局面。由于种种原因,安监岗的优秀人才就少之又少。

  山西垣曲读者 宋平俊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老子《道德经》中说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段话告诫人们,要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老子认为,事故不会突然发生,在其发生之前早已有所征兆。有远见的人,能够看见事故的隐患而将其化解为无形。但如何预先防范事故,却是一大难点。如果不懂得防微杜渐,不能做到见微知著,事故也会迟早发生。

  “见微知著”的意思是: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该词用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意义更为重大,它要求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要“小题大做”。虽然是小问题,但不能使其扩大化,发现苗头不对或有不良征兆,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比如员工微小的违章行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制止,就会在员工意识中形成纵容、放任不理的不良印象,违章行为就会迅速扩散,最终酿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吉林市龙潭区读者 黄 柏

  莫把事故当故事

  时下,有些单位和个人喜欢把故事和事故混淆起来,甚至把事故当故事讲。在事故分析会上,有些领导和事故当事人用颠倒的“障眼法”,对事故责任避重就轻,对事故原因轻描淡写、避而不谈;有些领导和事故当事人认为已经造成了事实,多讲了事故怕痛上加痛,对事故损失加以掩盖,而把在事故中如何发扬风格,“关心他人、团结一致、互助互爱”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大讲特讲,把事故教训总结会变成了安全故事会。

  事故发生了,掩饰是毫无用处的,及时发现问题,勇于正视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才是明智之举。其实,事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视事故,不吸取教训,把事故当成故事来儿戏。

  江苏盐城读者 于 忠

  2008年第3期更正

  1.p.45,中栏第2行,“其它”应为“其他”;

  2.p.47,右栏第7行,“形式”应为“形势”;

  3.p.47,右栏倒数第12行,“前缘”应为“前沿”;

  4.p.52,右栏第2行,“背景”应为“北京”;

  5.p.95,左栏倒数第10行,“作好”应为“做好”;

  6.p.96,左栏倒数第9、10行,“109”“1012”应为“109”“1012”;

  7.p.97,左栏第8行,“禁忌症”应为“禁忌证”;

  8.p.103,左栏倒数第6行,“粘度”应为“黏度”;

  9.p.106,右栏第12行,“水蒸汽”应为“水蒸气”;

  10.p.111,右栏倒数第12行,“急待”应为“亟待”。

  编辑 宁 远

  (2008年第5期读者有奖评刊表见95页)

责任编辑:gaorui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最新排行
最新推荐
论坛精华
博客精华
问吧精华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