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我们来到了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芒市(该州曾被评为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优秀州),采访了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州长柳五三。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74%,辖2市3县, 50个乡镇,山区较多。2005年总产值58.8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6.94亿元。财政收入4亿,加上国税返还的部分,去年的财政收入6.8亿,财政支出16.8亿,很大部分是靠中央财政、省财政支持。
采访州长前,我们先和州安监局的同志们了解了一下德宏州安全生产监管的情况。
德宏州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决定了安全生产监管的特点:一是山高路远路况差,企业分散,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和危化品点多面广,监管任务重;二是目前95%的企业是私营企业,由于其管理层次低,又不愿意花钱改善安全生产环境,人员素质低,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三是安监队伍都是新兵,全州包括5个市县共有安全监管人员56人,大都是去年才从各个部门转过来的,专业知识亟待提高;四是监管经费紧张,办公设施、交通设施差。2005年州监管经费人均1 000元,县监管经费人均400元。州安监局长赵兴倬无奈地对记者说,州长很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处理事故没有车,柳副州长把他的车都给了我们,可是,甑里没饭我们也舀不到碗里呀。州安监局的同志介绍说,到山里去处理非煤矿山的事故,我们的车干吼着就是爬不上去,人家公安部门的人早就到了。
听完这些情况,记者不仅感触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李毅中局长说过的一句话,“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把冲锋号”,放在这里太恰当不过了。在这种情况下,德宏州的安全生产还是取得了成效,被评为全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优秀单位,确实不容易。也就更增加了记者探寻主管州长巧为无米之炊的好奇。
中午11点20分,柳副州长为了接受采访,专程从距芒市100多km的梁河县赶回了办公室。之前我们还真有些担心,不知道能不能采访到他。他的岳母前几天刚去世,因为忙着处理后事,已经6天6夜没有睡觉了。他一脸的风尘和疲惫,白衬衣布满了褶皱,且已经变黄。面对着下属关怀的目光,他一个劲儿地重复说:“答应好的我一定要赶回来,做人要讲信用。”让记者感受到他对安全生产宣传的重视。
进到他的办公室,令记者惊诧的是没有见到花,见到的是茶几前和角落里放着大大小小许多盆独立的粗壮的金琥(仙人球),格外与众不同,也令记者揣摩。
“您是哪个族的?”
“白族,大理白族。”
“您的名字很特别。”
“我是爷爷53岁时出生的。”
他很有感情的又重复了一遍。
他看上去1.8m的个头。比他40岁出头的年龄显得老成许多,说话声音洪亮,一板一眼,说到激动处还不时配以有力的手势。据他的部属介绍,他在德宏工作已经有18个年头。他是1987年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德宏边疆工作的,在这块土地上,他倾注了满腔激情。在德宏,他分管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监管等十几个部门,几乎囊括了大安全的所有部门。他是2004年开始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他说感到压力很大。
作为记者,我们很想了解的是,他作为一个州政府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在他的位置上、他的角度上,他对安全生产的思路和感悟。在云南采访过程中,被采访的人员从政府监管人员到企业老总,谈到安全生产工作无一例外地说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压力”,记者总想探询这种“压力”的真正来源。
柳副州长首先谈起他的思路。
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工作很重视,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作为地方政府领导,要肩负起人民父母官的职责,应该将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安全作为发展来抓,将安全作为地方的美誉来抓,将安全作为我们的执政能力来抓,将安全作为最大的人心工程来抓,从抓县委书记到抓政府主管部门。我主管安全这个口以来,觉得安全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安全,要作为一个地区的大安全来抓。抓石油、铁路、高速公路、输油管道,是抓硬件安全;抓建筑、水电、交通运输是抓基础安全;还抓到了人身安全、人身的政治安全,这是我们党委领导要旗帜鲜明的提出来的。我每次给大家讲安全都是讲大安全,这样对大家的启发比较大。
说到安全生产,千抓万抓要抓人的思想意识,只有全社会重视安全、关心安全、热爱安全,这个安全氛围才能形成。我常说要“五抓”,首先,抓领导的意识,领导重视起来安全工作就不难,所以州领导、县领导就要提高安全意识;第二,各个部门领导的意识,任何一个部门都要抓安全,驾驶员管住了、单位的管道管住了、消防管住了,整体安全就上去了;第三,要抓乡镇长安全意识;第四,抓庆典,因为我们现在出事的地方都是在庆典、演出活动中。每次搞大型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