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6 日接振时间计算法
4.4.5.6.1 对操作时间过短的作业,应以秒表准确测定每次操作所消耗的时间,测10次,取平均值作为该次操作需要的时间,再乘以日需要完成的该操作次数,即得日接振时间。如铆钉作业,应用秒表测定每打一只铆钉所消耗的时间,测10次,取平均值即每打一只铆钉所需要的时间,再乘该铆工的日消耗铆钉数,即得出铆工的日接振时间。
4.4.5.6.2 对操作时间较长的作业,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日,全日跟班,用秒表累积记录全天的操作时间,即日接振时间。
4.4.5.6.3 以上两种方法均应选接振工人三至五人,连续记录三天,计算平均值,最终换算出日接振时间(h/d)。
4.4.5.7 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
当振动工具的振动暂时达不到标准限值时,可按振动大小缩短日接振时间,具体要求参见表9。
表9
4.4.6 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Environmental meteorology in underground workplace of coal mine)
4.4.6.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卫生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也适用于其他矿井下作业。
4.4.6.1 卫生要求
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
4.4.6.2.1 本标准规定的风速如与生产工艺或防爆要求相抵触时可不受此限。
4.4.6.2.2 井下作业环境气温较低时工作服保暖量应有适当增加。
4.4.6.3 测试方法
作业地点温湿度的测定应用通风温湿度计,风速的测定可应用热球式或叶状风速仪。
4.4.6.4 标准限值说明
标准的上限及下限值均不是舒适限度:在上限条件下,工人仍有一定的闷热感;在下限的条件下,部分人尚有“稍冷”感。但在此标准范围内可保证工人不发生中暑,并能防止常见病、多发病的高发。
4.4.7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Classification of physical workload)
4.4.7.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4.4.7.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4.4.7.2.1 能量代谢率energy metabolic rate(M)
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
4.4.7.2.2 劳动时间率working time rate(T)
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4.4.7.2.3 体力劳动性别系数sex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S)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男女性别不同所致的不同生理反应,使用了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4.4.7.2.4 体力劳动方式系数way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W)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引起人体不同的生理反应,使用了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方式系数为1、找方式系数为0.40、推/拉方式系数为0.05。
4.4.7.2.5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ntensity index of physical work(I)
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
4.4.7.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见下表:
表1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4.4.7.3.1 Ⅰ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850大卡/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4.4.7.3.2 Ⅱ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328大卡/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2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4.4.7.3.3 Ⅲ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746大卡/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4.4.7.3.4 Ⅳ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2700大卡/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极重”强度劳动。
4.4.7.4 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4.4.7.4.1 平均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
根据工时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按表12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单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计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劳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时间,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率(kJ/min·m2)。
单项劳动能量代谢率(kJ/min·m2)×单项劳动占用的时间(min)+…
单项劳动能量代谢率测定表(12)
表12 能量代谢率测定表
每分钟肺通气量3.0—7.3L时采用式(9)计算。
lgM=0.0945x-0.53794………………………………………………………(9)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m2;
x—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每分钟肺通气量8.0—30.9L时采用式(10)计算。
1g(13.26—M)=1.1648—0.0125x…………………………………………(10)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m2;
x——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每分钟肺通气量7.3—8.0L时采用式(9)和(10)的平均值。
4.4.7.4.2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3名,按表13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天(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应另选正常生产日,重新测定记录),取平均值,求出劳动时间率(T)。
……………………………………(11)
表13 工时记录表
4.4.7.4.3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见式(12)
I=T·M·S·W·10…………………………………(12)
式中:I——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
M——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S——性别系数:男性=1,女性=1.3;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0,推/拉=0.05;
10——计算常数。
4.4.8 体力作业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Physiological 1imit on heart rate and energy
expenditure)
4.4.8.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体力作业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和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作业,是劳动管理的评价和监督依据。
4.4.8.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4.4.8.2.1 体力作业Physical work
以体力活动为主的作业形式。
4.4.8.2.2心率Hear rate
人体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次份单位表示
4.4.8.2.3 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
人体为维持生理功能和各种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称为能量消耗,单位以千卡从。若以单位
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的能量消耗值表示,则称做能量代谢率,单位是千卡份·米2。
4.4.8.3 卫生要求 .
4.4.8.3.1 工作日内从事任何单项体力作业时,最大心率值不应超过150次份;各单项作业时最大心率值平均不应超过120次份。
4.4.8.3.2 工作日(8小时)总能量消耗不应超过1500千卡从(或1.870千卡份·米2)。
4.4.8.4 心率测定方法
4.4.8.4.1 测定对象
测定对象为从事体力作业的工人
4.4.8.4.2 测定仪器
应用心率遥测计1
4.4.8.4.3 测定条件
作业前先将测定心率的传感器固定在检测部位(按仪器使用要求而定),待受检者从事该项作业10分钟以上时进行测定。一次持续时间不足5分钟的作业,在作业停止前1分钟测定心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