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法适用于测试长管面具部分性能,以评定其质量。
1 长管面具面罩漏泄率的试验方法
本方法用于测试长管面具面罩的漏泄率,以评价其设计制造质量。
1.1 术语定义
1.1.1 面罩漏泄率(l)
指佩戴好面罩后,经面罩的密合框、呼气阀及其他结合部漏入面罩内的有害污染物浓度(Ci)与面罩外有害污染物浓度(C0)的比率。即l(%)=Ci/C0×100。
1.1.2 试验介质
指测试面罩漏泄率时所用的标准粒子或气体物质。
1.2 原理
将面罩按规定条件佩戴在附有人工肺的标准头型上,置于内容积约为2m3的试验柜,向试验柜内送入一定浓度范围的试验介质,开动人工肺进行呼吸(试验开放型面罩,送气头罩时应先供给规定的清洁空气),待条件稳定后,测定面罩内外试验介质浓度,计算出漏泄率。本方法采用氯化钠气溶胶作为试验介质。
1.3 试验设备
试验装置系统见图1。
图1 漏泄率试验装置图
1―干燥过滤器;2―流量计;3―气溶胶干燥稀释器;4―压力计;5―过滤器;6―氯化钠气溶胶发生器;7―受试面罩;8―标准头型;9―试验柜;11―人工肺;10、12―钠焰光度测量仪
1.3.1 氯化钠气溶胶发生装置。
1.3.2 试验柜选用透明材料制做,气密度可调,内容积为2m3,有气溶胶(或气体)入口、溢出口、取样口等。
1.3.3 氯化钠气溶胶浓度测定,使用钠焰光度测量仪或其他型号测量仪,灵敏度高于10-5。
1.3.4 取样装置:由抽气泵、聚乙烯软管和气量调节阀组成,采气量不小于0.5L/min。
1.3.5 标准头型:符合GB2428—81《中国成年人头型系列》规定尺寸,头型上装有呼吸导管并与人工肺连接。
1.4 试验条件
1.4.1 密合型面罩应按其适配范围选择相应标准头型佩戴;开放型面罩,送气头罩一般用中号标准头型佩戴。
1.4.2 密合型面罩的佩戴应适度,开放型面罩、送气头罩佩戴不宜过松。
1.4.3 面罩供气条件
a. 试验密合型面罩时,不另外供气,只开动人工肺,吸入气取自试验柜外并经过高效过滤器(对气溶胶过滤效率大于99.995%)净化。试验密合型全面罩时,绝对过滤器的阻力≥176.4Pa(≥18mmH2O);试验半面罩时,绝对过滤器的阻力≥78.4Pa(≥8mmH2O)。
b. 试验开放型面罩和送气头罩时,按以下条件先给清净空气,再开动人工肺。
电动送风机式面具应连接上配套软管,在额定电压下接通电源,运转送气。
定量供气式面具应连接上配套软管(或中压软管)在规定的最低气压条件下送气。
1.4.4 人工肺动作条件
a. 呼吸波形:正弦波。
b. 一次呼气量1.2±5%L。
c. 每分钟吸气次数25±1次。
1.4.5 氯化钠气溶胶浓度大于1mg/m3,粒子中值直径低于0.5μm,以90~120L/min的流量送入试验柜。
1.4.6 受试面罩的呼气阀符合GB6220—86《长管面具》的要求。
1.4.7 在标准头型的呼吸导管上安装取气管,与取样装置连接。
1.5 试验步骤
1.5.1 准备
按1.3~1.4要求作好准备;设专人负责设备操作,数据观测,检查仪器,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将待测面罩按要求正确佩戴在标准头型上并置入试验柜中。
1.5.2 测试
a. 将氯化钠气溶胶送入试验柜,使其浓度符合要求并处于稳定,开动抽气泵采取气样引入钠焰光度测量仪测定,使读数标定为100%,即为C0(或测量其光电流,即为I0)。
b. 测定供给清净空气中氯化钠气溶胶浓度,取数据5个,平均得出本底浓度Ce。
c. 开动人工肺呼吸10次后,打开抽气泵,由呼吸导管取样处将气样引入钠焰光度测量仪测定(或测量其光电流Ii),取数据5个,计算出平均浓度Ci。
d. 每一面罩按上述程序试验测量三次。
e. 试验结束,停止供给氯化钠气溶胶、电、气等。
1.6 试验结果
1.6.1 每一型号面罩一次试验的漏泄率lk按式(1)计算:
1.6.2 每一型号面罩的漏泄率l由式(2)计算:
式中:lk1、lk2和lk3分别为同一型号面罩中三个不同面罩的漏泄率。
2 长管面具通气阻力的试验方法
本方法规定将面具的面罩佩戴在标准头型上,以一定的流量吸气或呼气,测定面具的吸气阻力或呼气阻力,以Pa(mmH2O)表示。
2.1 试样和试验条件
2.1.1 每种面具的通气阻力,以3个样品测得的平均值为准。
2.1.2 标准头型应与面罩号型相匹,佩戴正确。
2.1.3 试验连续气流量参照GB6220—86,误差小于±2%。
2.1.4 自吸式面具应连接上软管,其长度为10m。
2.1.5 按需供气式面具和复合供气式面具应备有规定的最高和最低使用压力的气源。
2.1.6 送风机式和定量供气式面具应同时供给规定量的清洁空气。
2.2 试验设备
2.2.1 面具通气阻力试验装置见图2。
图2 面具通气阻力试验装置图
1―气量调节阀;2―流量计;3―微压计;4―测压三通管;5―标准头型;6―受试面具的面罩
2.2.2 流量计:精度2级。
2.2.3 微压计:量程大于1470Pa(150mmH2O),精度≤1.96Pa(0.2mmH2O)。
2.2.4 标准头型:符合GB2428—81的要求。
2.2.5 测压三通管:气流管径Ø16±0.5mm,长100mm,侧压孔开口不大于Ø6mm(金属、玻璃、塑料制作均可)。
2.3 试验步骤
2.3.1 检查试验装置各连结部位应达到气密。
2.3.2 按使用说明书要求使流量计和微压计能正常工作。
2.3.3 开启气量调节阀,使气流量符合规定值,测出系统阻力P1。
2.3.4 佩戴好面具,调节气流量符合规定值,测出总阻力P2。
2.4 结果
2.4.1 面具阻力值为P=P2-P1
2.4.2 该种面具阻力为3个面具阻力值的平均数。
3 长管面具低压部分气密性的试验方法
将面具的面罩佩戴在符合GB2428—81的标准头型上,封闭呼气阀、面罩密合框和软管末端口,向面具内充气至1470Pa(150mmH2O),检查有无漏气。
4 供气阀动作压力的试验方法
本方法规定将面具的面罩佩戴在标准头型上,以一定的流速吸气,测定供气阀的动作压力,以Pa(mmH2O)表示。
4.1 试样和试验条件
4.1.1 每种面具的供气阀,以3个样品测得的平均值为准。
4.1.2 标准头型应与面具的面罩号型相配,正确佩戴,密合框不应漏气(可采取辅助措施),当面罩内压力为-588 Pa(-60mmH2O)时,气体的漏泄量应小于0.1L/min。
4.1.3 试验连续气流参照GB6220—86,误差小于±2%。
4.1.4 在供气阀的入口处,应备有面具所需的最高使用压力和最低使用压力的气源。
4.2 试验设备
4.2.1 供气阀试验装置见图3。
图3 供气阀动作装置试验图
1―气量调节阀;2―流量计;3―微压计;4―测压三通管;5―标准头型;6―受试面罩;7―试验用供气阀
4.2.2 流量计、微压计、测压三通管、标准头型规格同GB6220—86的2.2条。
4.2.3 试验用供气阀装配应完整。
4.3 试验步骤
4.3.1 检查试验装置各连结部位应达到气密。
4.3.2 按使用说明书要求使流量计和微压计能正常工作。
4.3.3 佩戴好面罩,开动抽气泵,开启气量调节阀,使流量符合规定值,测出系统阻力P1。
4.3.4 将供气阀连结在面罩上,其进气口与压缩气管端牢固连接,打开压缩气阀门,开启抽气泵,调节气量调节阀,使气流量符合规定值,测出总阻力P2。
4.4 结果
4.4.1 供气阀的动作压力值为P=P2-P1。
4.4.2 该面具供气阀的动作压力值为3个阀测定值的平均数。
5 软管和中压软管的性能试验方法
本方法用于评价软管和中压软管的质量。
5.1 压力试验
5.1.1 对承受低于0.098MPa(1kgf/cm2)气压的软管,取长1m的试样,在常温下进行0.147MPa(1.5kgf/cm2)的气压(或水压)试验,观察有无异常。
5.1.2 对承受0.098~0.785MPa(1~8kgf/cm2)气压的软管,取长1m的试样,在常温下进行0.980MPa(10kgf/cm2)的气压(或水压)试验,观察有无异常。
5.2 变形试验
取中压软管试样长1m,用10cm长的两片硬木夹住中部,于常温下负重686N(70kgf),观察是否变形和影响通气。
5.3 曲绕试验
取试样长1m,于常温下曲绕在外径为软管或中压软管内径三倍的圆木上,成180°,观察有无通气障碍。
6 软管或中压软管连结部位性能试验方法
6.1 拉力试验
在常温下,对连续部位进行981N(100kgf)的静载荷拉力试验,观察有无分离或其它异常。
6.2 气密试验
当软管内充气压力为0.029MPa(0.3kgf/cm2)时观察连结部位有无漏气。
7 送风机性能试验方法
7.1 运转试验
送风机连接上规定长度的软管、流量调节器和面罩,连续运转6~8h,面罩吸入口风量应大于50L/min,而风机无异常现象。
7.2 单机试验
送风机单体正常运转时,出口风量应大于100L/min,风压应大于1274Pa(130mmH2O)。
7.3 风量测定参照GB风量测定参考GB1236—76《通风机 性能试验方法》。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兴仁、焦琴、孙斌、张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