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唐丹,北有刘伟。”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工伤保险司司长陈刚的一句话,也是全国工伤保险领域公认的事实。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伤保险处处长刘伟,用他9年如一日的执着和认真,使黑龙江省工伤保险工作在解决煤矿参保和建立工伤康复购买式服务方面为全国树立了典范。
从医生到工伤保险处处长
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刘伟,在1969年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去北大荒当了一名知青,4年后他又被招兵,成为一名军人,经历了6年部队生活的锤炼。在这些特殊的年代里,刘伟从当知青下乡的第二年起,就被选拔去参加培训,穿起了白大褂,进入了医学领域。无论是当知青,还是在军队,这白大褂一穿就是28年。
1998年,刘伟在黑龙江省医疗机构从事公费医疗管理工作。当时正值黑龙江被选为全国医改试点省,省政府成立医疗改革办公室,刘伟被调到省体改委医改办,负责全省的医疗改革工作。1999年,省体改委的医改办职能转交劳动厅,刘伟随之来到原省劳动厅医疗保险处任副处长,2003年11月,黑龙江省劳动厅成立工伤保险处,刘伟当上了首任处长。
说起为什么会选择这项工作,刘伟回忆说: “当初并非自己主动选择,只是在医保处任副处长时分管工伤保险。此时的工伤保险工作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做,我的主要任务是接待上访。为了解决上访者提出的问题,就要学习工伤保险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定,熟练掌握相关政策和处理办法。上访者的问题方方面面,要让上访人明白该怎么做,我自己就得先做个明白人,所以那时候我尽量挤出时间,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熟悉有关方针政策,再和上访者对话。”
刘伟接访多了,积累的政策法规多了,对于工伤保险政策的理解一步一步深入,对这项工作带给劳动者的帮助也了解和体会得更多,他对这项工作的热情也由被动到主动,几十年来的工作中积累的经历阅历和不断学习培养的综合素质,也尽情的在工伤保险战线实践和施展起来,即使这期间有了转换到其他职位的机会,甚至出国定居的机会,也被他主动放弃了。在工伤保险这一岗位上,他一干就是9年。
煤矿稳则工伤保险稳
“省厅的工伤处长作为工伤保险战线的当家人,承载着太重的责任,不但要依据国家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规划长远目标,还要脚踏实地的身体力行推进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刘伟对于自己的定位十分明确。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东北老工业基地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保险制度刚刚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役刚打响。大量企业破产改制,职工被解除劳动关系,致使大量工伤人员安置不规范、不到位,拖欠各项工伤待遇、解除劳动关系后没人管理,致使工伤待遇得不到落实而上访人员不断,群访不断,缠访不休,到黑龙江省厅上访的职工中,60%以上是因工伤而来的。“在这个背景下,推进《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是落实国家政策、稳定大局,逐渐解决上访人员待遇的最好契机。”
本着这个思路,作为黑龙江省工伤保险机构首任处长的刘伟,提出了在落实条例中规范工伤保险工作,按照国家部署,结合本省情况,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解决当前矛盾,化解历史矛盾,平稳推进工伤保险发展的主要措施。
“注重省情,从实际出发,是选择全省工伤保险工作重点的重要原则。”刘伟分析了黑龙江省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将全省工伤保险的重心放在煤矿上。
黑龙江省有13个市地和中央及省级直属单位,中央及省级直属单位150万职工中,煤矿30万人,铁路24万人,油田20万人,森工18万人,农垦42万人。全省最突出的是四大国有煤矿,由于经济转轨,资源枯竭,政策性破产大都是煤矿职工,特别是煤矿的工伤职工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阵痛,历史拖欠问题造成成千上万工伤人员未能按政策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绝大部分工伤职工没有鉴定伤残级别,伤残津贴十几年未调整,医疗待遇难落实,致使工伤职工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加大,也使得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全省每年都有爆炸声响起。“在这种形势下,贯彻《工伤保险条例》,我的定位是黑龙江省煤矿稳则工伤保险稳,工伤保险重心就在煤矿上。”
按照刘伟的思路,黑龙江省全面启动了煤矿工伤保险。针对四大煤矿历史包袱沉重,拖欠待遇资金量大,工伤风险高的特点,经省政府同意,煤矿开展工伤保险基金自行统筹,按实际测算确定井下8%地面6%,平均在7%左右,将新发生工伤和历史留下来的工伤人员同步纳入工伤保险基金进行管理,将新老政策顺利衔接,新老待遇平稳过渡,改变过去企业自管的土政策,把各项政策待遇统一到《工伤保险条例》上来。
刘伟介绍了为推进全省煤矿参保采取的主要做法。一是拆掉待遇级差,将新老工伤待遇历史上形成待遇差别拆掉,使新老工伤待遇在同一水平上。无论什么时候受伤,都按照现在岗位工资水平为基数重新计算伤残津贴。二是补发历史拖欠一次伤残补助金。“经过我们几年的努力,现在四大煤矿共投资2个多亿,解决了1996年以后受伤的1.4万名工伤职工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三是工伤认定鉴定规范化。认定走向法制轨道,对认定不服的可以走法律程序,劳动鉴定规范化。“这些年我们在全省培训了1000多名劳动鉴定专家,统一标准,统一认识,统一培训,统一持证上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鉴定技术的差异,化解认定和鉴定的矛盾。现在,全省信访量中由原来工伤人员占60%~70%到目前减少到不到10%,而且多为政策咨询。可以说,煤矿稳定带来全省工伤保险的稳定。”
开创工伤康复购买服务模式
工伤康复是工伤保险政策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也是在工伤保险参保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各地逐步试点的一项新的工作。“由于我从事了28年医疗管理工作,对工伤康复有较好的职业敏感性,所以,在黑龙江开展工伤康复试点,是我们处工作规划中特别投入精力的一项新工作。”
2005年,黑龙江省在全国省级层面第一个出台《工伤康复管理办法》,开始探索工伤康复事业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工伤康复已经落后于发达国家几十年了,工伤保险制度发展必须补上这一课。我省经济欠发达,想让政府出资上亿元,投入康复医院建设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我每年进行调查统计后发现,全省各大医疗机构共有不同规模医疗康复床位1500余张,有近千人从事医疗康复的人员。这是我们一笔难得的资源,将这些医疗资源为我所用,推开工伤康复工作,这是我经过许久考虑以后的决定。”
在与医疗康复专家反复讨论后,刘伟毅然提出,在黑龙江省实行购买服务式工伤康复模式。就是政府和劳动部门不需投入一分钱,整合社会医疗资源,采取购买服务的办法,在全省建立工伤康复机制,开展工伤康复工作。
这一大胆的做法在全国的工伤康复工作中是一项创新。经过详细调研论证,刘伟推出了开展工伤康复的一系列思路和做法。
一是建立政策。在全省出台《黑龙江省工伤康复管理办法》后,刘伟又组织专家出台《黑龙江省职业康复规范》和《早期职业康复规范》,在规范中明确康复出入标准,康复手段,措施用检查等具体康复项目标准。
二是建立合同。凡是需要康复的工伤职工,需要经过一定程序,才能到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其中一项重要步骤是制定工伤职工康复计划书。这个计划书是根据黑龙江省制定的康复规范而明确的项目标准和费用标准确定的。根据每个康复人员不同情况制定出康复时间、金额、预计康复效果的计划书,这个计划书就是买卖合同,经康复人员和经办机构领导认可批准方可进行康复,完成计划书内容达到康复效果,出院由经办机构验收后统一付费,实现工伤康复购买式服务。
三是整合资源,做好定点医疗康复。刘伟介绍说:“虽然黑龙江省康复医疗机构较多,但是要经过筛选,又要经过改造,才能为工伤康复所用。工伤康复是以医疗康复为基础,以职业康复为核心,重在工伤人员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重返岗位。与医疗康复有相同处又有不同点。人群,目标各有不同重点,为此,我们在选择医疗机构时,首先要与医疗机构磨合沟通,将政府购买工伤康复的目标、手段办法、康复需求交给医疗机构,将医疗机构应该完善适应工伤康复的需求告诉医疗机构,共同研究确定为实现工伤康复的目标协议流程,共同实现工伤康复运行管理。”
目前,黑龙江省已经确定18所工伤康复协议机构,其中省级机构5所,有侧重综合康复的省农垦医院,侧重早期介入的哈医大医院,侧重社区康复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各市有条件的也都确定一所康复协议医疗机构。全省已确定工伤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达到744人,康复设备有2600余件,医疗康复面积5.28万m2,工伤康复费用支出4215.8万元。2010年1-10月份工伤康复575人。其中在省康复中心康复的工伤职工有376人,费用支出达到805.9万元
对于购买式服务的成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20多个省前来学习取经。但是,刘伟想着的却是今后的发展。“工伤康复机构确定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完善,精心培养,彼此磨合,一是不是所有或定点的医疗机构就都适应工伤康复的需要。由于医疗康复和工伤康复的目标要求和人群特点不同,医疗机构在定点上应为适应工伤康复做完善的工作,例如学习了解工伤保险政策,工伤康复政策要求工伤人群的特点,工伤康复需要特殊职业康复设备设施要求。二是虽然工伤基金充足,工伤职工康复需要医疗机构,但工伤职工尚不了解工伤康复,工伤经办机构不愿意在康复上投入更多费用,康复医疗机构还要与各市工伤经办机构交好朋友,让各市工伤经办同志了解康复机构。工伤行政部门要经常搭台让工伤保险行政经办和康复医疗机构同台唱戏,由经办机构主动选择适合人员到康复机构进行康复,在康复过程中让职工尝到甜头,工伤职工一旦知道工伤康复的阳光,就不会再不接受康复,而是主动要求康复了。”
这些年,应全国同仁的要求,黑龙江省工伤保险处经常组织工行康复专题会议,组织香港广东康复专家到黑龙江召开粤港龙三地工伤康复研讨会,组织工伤专题讲座,发挥工伤康复委员会核心专家的作用,推动康复医疗的发展。
工伤康复推动着医疗康复的发展,医疗康复的发展完善不断适应工伤康复的需要。鉴于此,刘伟提出了“没康复的医疗是不完整的医疗”的口号,震动了全国同类医疗机构,刘伟认为,工伤预防是为了少发生工伤或不发生工伤,工伤补偿是对工伤人员经济损失的补偿,而工伤康复能够让功能障碍的工伤职工得以恢复,即使残疾了也能体面的生存的事业,“我们的康复目标就是:让躺着的人坐起来,让坐着的人站起来,让站起来的人走起来,让走起来的人干起来。”
编辑 林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