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排行
- 最新推荐
-
- 论坛精华
-
- 问吧精华
-
- 博客精华
-
2011年 1月12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张德江出席会议并讲话。张德江强调,要统筹规划好“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把规范生产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把科技进步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建立完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体系、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培训体系,着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能力、技术装备安全保障能力、依法依规安全生产能力、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以及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1月13-14日,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强调,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战略目标的起步之年。要增强做好开局起步之年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做好2011年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为贯彻张德江副总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学习理解骆琳的工作报告,与会代表分省市、央企、部委共7组进行了讨论。本刊记者分头进行了采访。在分组讨论中,各位代表结合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的工作实际,介绍了在安生生产工作中摸索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会议精神提出了2011年的工作思路以及工作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依靠科技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监管
交通运输部安监司副司长 翁 垒
交通运输部安监司副司长翁垒在会议分组讨论中介绍说: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全年共发生水上交通运输事故331件,死亡和失踪329人,同比分别减少7.5%和2.1%;全国道路运输发生3人以上事故153件,死亡798人,同比分别下降1.24%和2.17%;全国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52起,死亡97人,同比分别减少31.6%和18.5%。
对于2010年交通运输事故的大幅下降,翁垒认为,这得益于交通运输部2010年在安全监管上的有力措施。
首先是一把手亲自抓安全。交通部部长李盛霖亲自分管安全工作,冯正霖、徐祖远两位副部长在各自分管领域周密部署,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司其职的安全生产良好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二是提前部署,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督查。交通运输部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和综合治理,提前部署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了春运、暑运、黄金周和极端自然灾害期间交通的安全稳定。特别是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交通部充分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加强了对入沪入穗客运班车、旅游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运行过程的监控,确保了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工作。通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统计分析,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形势的研判,部署开展了危险化学品运输、通航水域桥梁防碰撞、农村交通运输、渤海湾客滚运输等安全检查,确保了交通运输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
三是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安全监管能力。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不断加大科技兴安的力度,依靠现代信息化手段,通过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和船舶远程跟踪与识别系统(LRIT)加强了对运输船舶的监管;通过自动行车记录仪加强了对长途客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监管;通过视频监控系统(CCTV)加强了对港口码头、货物堆场、高速公路、收费区、服务区等重点区域的安全监控,基本实现了对路网、通航水域、重点桥梁、长途和旅游客运、危险品运输车船的动态监管。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这些大型活动期间,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四是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2010年,交通运输部通过中国交通报社、中国水运报社等行业报纸和部机关网站等媒体,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及时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传递给基层单位。同时,交通运输部还编辑《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动态信息》,宣传系统内的好经验和做法,极大促进了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以工业安全生产源头管理为立足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安全生产指导处 李北光处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安全生产指导处处长李北光在会议分组讨论时介绍说: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安全生产司,其职责,就是履行工业安全生产指导管理职责。按照部长苗圩的说法,安全有保障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成功的重要标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工信部在安全生产指导管理的主要思路确立为:以工业安全生产源头管理为立足点,以提高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为目标,依靠工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工业安全保障能力、改善劳动者作业条件,促进工业发展路径向集约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转变。
李北光处长认为,成立两年来,工信部安全生产司在安全工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从源头抓安全,预防事故发生。在具体做法上,工信部大力配合安监总局,突出工业行业管理特色和优势,从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角度,抓好行业准入、标准、政策、规划、技改和信息化工作。一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大了钢铁等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提升规模、技术和安全生产水平,加快制修订各行业准入条件,强化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要求;二是开展了19个工业行业适用安全生产标准清理、233项标准复审、99项标准制定,并将发布《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办法》,继续加快相关标准制修订,有效解决行业标准缺失问题;三是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在技术改造项目中将安全生产作为生产要素统筹考虑。2010年安排安全生产改造内容、配套建设安全辅助设施的项目48个,引导投入安全技改资金总额13亿元;四是针对近几年工矿商贸领域生产伤亡事故80%以上集中在中小企业的实际,指导中小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信部印发了指导工业领域中小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通知,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引导企业开展农民工、外包工和一线班组长的安全技能培训。
李北光认为,目前,各省区工业管理部门开展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安全指导工作,工信系统安全生产指导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下一步,工信部将发布我国工业安全生产“十二五”专项规划和促进我国安全产业发展指导规划;做好化工园区区域性规划;制定重点行业安全准入细则;对工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预警,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工业的安全发展。
旅游安全以应急保障为抓手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 唐 兵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唐兵在会议分组讨论中介绍说:近两年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很快。到200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2万多个,星级饭店1万4237家,旅行社2万399家。2009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19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4766万人次。根据预测,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33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将达9000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将达8300万人次。
随着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出游人数不断增加,旅游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唐兵司长介绍了国家旅游局在保障旅游安全做的几件实事。一是国家旅游局专门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与外事、公安、交通、卫生、安监、质检、气象等部门建立旅游安全综合协调机制,提高了应急协同处置能力。二是在世博会期间,上海专门招募6000余名平安志愿者在饭店、景区驻点守护。三是国家旅游局加强了境内外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针对旅游目的地、社会安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发布旅游风险提示信息380余条。特别是从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开始爆发,国家旅游局先后对71个国家发布了旅游安全提示。四是在重点时段和重大活动期间发布客流引导信息。从每个黄金周前7天起,全国假日办每天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信息预报,通报各主要旅游城市、各主要旅游景区住宿、交通情况信息。在北京举办 “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期间,先后发布了大量住宿、交通、景区等客流信息,引导游客错峰旅游,避免人流拥挤导致旅游安全事故。五是2010年,国家旅游局与中国保监会推动了“旅保合作”,把旅游保险作为转移和化解旅游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截至12月31日,全国有效投保示范项目的旅行社共1万933家,投保率达52.84%。六是国家旅游局把旅游安全宣传和培训作为强化旅游安全保障的重要方式来抓,专门组织编写《旅游安全培训丛书》。北京市在从业人员中开展“十个一”安全活动(即: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严密监控事故隐患;组织一次安全生产知识讲座;组织职工阅读一本安全生产书籍;观看一场安全生产题材的影视宣传片;收听一次安全生产题材的广播;树立一个安全生产先进典型;组织一次安全生产科普知识展览;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文艺演出;组织一次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提一条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等等);上海市在世博会召开之前,先后对旅游行业5万余名安保骨干进行了轮训。
对于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旅游安全工作,唐兵介绍说:重点是加强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保障,提高旅游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一是加强旅行社的安全监管,特别是加强用车、用餐、游览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二是加强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旅游安全检查,引导旅游企业和游客主动规避和防范各类旅游安全风险。三是建立健全旅游专业化和社会化、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发生突发事件后,能够及时报送信息、妥善处置。四是统筹协调推进各地的统保工作,争取2011年全国统保率达到80%。
重庆 安全投资也能拉动GDP
重庆市安全监管局局长 肖健康
“安全投入也是投入工业,投入GDP,也可增加效益。”在2011年1月13日举行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座谈会上,重庆市安全监管局局长肖健康提出了这一新理念。
肖健康局长介绍,西方国家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时一筹莫展,而中国政府却能成功应对。我们应将应对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安全发展上,以民安保障工程和双基建设为重点,跳出安全抓安全,以市场手段抓安全。重庆市建立的企业安全费用主导、政府财政投入引导、安全风险抵押金理财、安保互动预防费和民间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的安全投融资体系,就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在安全投入方面,重庆市2009年共投入89亿元,2010年则投入121亿元。利用这些投入,重庆市探索了重点行业领域的治本措施。例如,投入18.7亿元整顿关闭“四小”(小煤矿、小非煤矿山、小危化、小烟花)企业1003家;投入3.2亿元新安装道路防撞护栏1600km;投入1.9亿元安装煤矿瓦斯监控系统950处等。肖健康介绍说,重庆市以安全保障投资公司为投融资平台,以道路、煤矿、消防等治本工程为投入重点,超前投入,负债发展,一步到位地把未来10年的安全投资提前投入,然后分年偿还,这样就可以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安全保障水平提前达到人均GDP1.5万美元的标准(重庆市计划“十二五”末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十三五”末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
安全投入是一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回报的投资,同时,安全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肖健康雄心勃勃地对记者说,重庆市将用3-5年的时间,建设集生产制造、交易物流、技术研发、培训演练、信息集成“五位一体”的千亿级的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园,并打造千亿级的安全产品交易市场,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安全产业的投资回报还是很丰厚的,如西部八省市委托重庆市安装防护栏8万km,产业园区可增加150亿元收入,同时拉动西南铝100亿元产值。
2010年,重庆市的GDP为7800亿元,增长17%。安全投入方面的费用与其他行业或部门的经费增长幅度相比是有差距的,与GDP的增长幅度相比是不同步的。肖健康认为,经济发展速度这么快,安全投入的增幅却没有同步,这样下去就难以保障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性转变。
2010年,重庆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6.1%、7%,实现了经济增长与安全生产同步全国第二的佳绩。肖健康自豪地说:“我们2010年没有发生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道路交通3年没翻车,水上交通8年没翻船。”但是,重庆市安全生产“十二五”的三大目标:GDP增长100%,安全生产指标下降50%,百姓安全指数达到97%以上,让肖健康感到任重而道远。
浙江 创新乡镇监管模式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徐 林
会议分组讨论中,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徐林在总结2010年浙江安全生产情况时,从落实安全责任、健全法规制度、强化基层工作、推进科技兴安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并重点介绍了在加强基层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
徐林说,国家《安全生产法》未对乡镇一级单位的监管监察方式做出明确规定,浙江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在《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中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或者确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这样,浙江省用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基层安全监管的地位。
徐林说,浙江温州市根据各乡镇经济发展不一致,因地制宜,采取了3种方式进行基层监管建设。一是独立运作式。主要是工业经济较发达的乡镇(街道),企业数量较多,人员密集,安全监管任务繁重。把这些乡镇(街道)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区域,单独设立安全监管机构,作为乡镇(街道)政府的内设机构,落实编制、落实人员、落实经费。二是合署办公式。主要是经济欠发达的乡镇(街道),企业数量较少,安全监管任务相对较轻。按照业务性质,合理地将安全监管机构与经济发展办或综治办等职能相近的工作部门归集在一起,实行合署办公,做到“一班人马,两个牌子或多个牌子”。三是网格定责式。主要是各类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企业数量众多、安全监管任务繁重。按照企业数量或区域面积将整个开发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在每个网格建立相应安全监管组织,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定格、定责、定人”。逐步建立起以乡镇(街道)为主体,覆盖城乡的安全监管组织体系。
徐林还介绍了湖州市的经验。湖州市探索建立了一种“乡镇公共安全监管中心”新模式,下设六个工作站,分别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站、交通安全工作站、消防安全工作站、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站和消费维权监督管理站,简称“一中心六站”。“中心”主任由乡镇政府分管安全的领导兼任,另设2名副主任;“六个站”每个站原则上配备2人以上监管人员,具体视乡镇的人口、区域范围确定,同时,在行政村(居委会)聘用信息监督员1名,信息监督员可及时将掌握的情况向镇“中心”报告。“乡镇公共安全监管中心”使市、区主管部门的公共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和拓展,基本解决了以往基层公共安全隐患“看得见、无人管”的现状,基本消除了基层存在的公共安全监管“漏洞”和“盲区”,边远的小厂、小作坊、小商店也被纳入监管范围,实现了公共安全监管全覆盖。
徐林说:“安全生产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浙江省安全生产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但仍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努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福建 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福建省安全监管局局长 陈炎生
在会议分组讨论中,福建省安全监管局局长陈炎生指出,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通常,政府的监管责任落实比较到位,而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落实却是老大难问题。一些企业重生产轻安全,重生产效益、轻安全投入已成痼疾,造成“政府急,企业不急”的状况。
在回答记者提问“福建省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好转”时,陈炎生十分肯定地说,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强化“一岗双责”,特别是要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这是抓好安全生产的根本。
在谈到具体做法时,陈炎生介绍说,福建省通过级别评定、滚动管理来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一是企业自查自评。企业对照《福建省企业安全生产级别评定标准》,逐条逐项进行自查自评,根据自评情况整改完善。在软件上,建章立制,收集补充业内资料并按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在硬件上,按照边查、边评、边改的原则,加大安全投入,排查安全隐患,狠抓整改。二是政府初评复核。乡镇(街道)政府收到企业自评表后,进行初审分类,并进行现场核查,提出整改意见,整改完成后报县级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现场复核确认。对复核为C、D级的企业,组织专家现场会诊,指导、跟踪、督促隐患整改。三是加强分类指导。各级安全监管和行业管理部门按照A、B、C、D四个级别,建立企业安全工作档案,采取A级企业抓巩固、B级企业抓提升、C和D级企业抓整改的方法,进行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对C、D级企业的安全监管,督促企业加大投入,及时整改隐患。四是实行滚动管理。对安全级别评为C、D级的企业,给企业提供整改机会,并根据需要派出专家帮助指导,企业整改后按规定程序调整确认其级别。
对于级别评定做法的效果,陈炎生给予充分肯定。他说,福建省有1895家C级企业、89家D级企业,经积极整改、复核确认,分别上升为A、B级,而曾被评为A级的32家企业因疏于管理,经复核确认降为B级。
陈炎生介绍说,福建省还通过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煤矿企业就是因加强标准化建设,推进资源整合,加快技术改造,使全省生产矿井全部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化水平。福建省煤矿数量从2005年的416家减少到293家,年产煤量从1500万t提高到2600万t,而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由77起、95人下降到4起、4人,百万吨死亡率由6.01下降到0.313。
陈炎生最后总结说,福建省自2008年底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促进福建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江苏 队伍建设给力安全发展
江苏省安监局局长 王向明
“‘十一五’时期,江苏省整体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4项安全控制指标中,有3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万车死亡率虽然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任务,但与其他3项相比,仍然相对较高。”在2011年1月13日下午进行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分组讨论会上,江苏省安监局局长王向明开门见山。
王向明认为,由于自身的建设特点,道路交通安全已成为江苏省安全监管的重点、难点。“江苏省高速公路密度全国第一,里程数全国第二。全省共有化工企业7858家,数量居全国第一,每天有2万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在江苏穿梭。江苏省内长江水道运输量占整个长江水道运输总量的75%左右,省内长江水道安全监管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保证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向好,江苏省安监局将队伍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的重要工作。“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队伍建设,能够稳定监管人员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据王向明介绍,“十一五”时期,江苏省完成了大多数乡镇安监队伍平台建设,目前全省平均每个乡镇有专职安监员2.5人。在省安监局的帮助支持下,南京、镇江、常州等五市全面推广“1+2”工作模式,即:在乡镇安监部门设立1个行政编制、2个事业编制。“以前发生事故之后,我们往往无法找到责任人,一问大家都是临时工作人员。现在把编制固定下来,也是为了便于落实责任。”
王向明表示,除了固定安监人员的行政编制之外,“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安监局还加强了安监人员的培训工作。如无锡市规定,全市所有专职安监人员都要经过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现在江苏省有近6000名专职安监人员,‘十一五’时期数量增加的最多,这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工作。”
王向明介绍说,2011年,江苏省安监局将对国务院23号文件进行深入贯彻落实,要求基层企业的安全工作态势在文件学习前后有所变化。“十二五”时期,江苏省还将加强全省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计划在全省建立危险化学品、海洋渔业、职业危害、煤矿等7个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此外,面对安全监管工作的新课题——职业健康工作,江苏省安监局将实行监督管理“两个覆盖”,即: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粉尘、剧毒等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
天津 滨海新区快速建设靠安全保障
天津市安监局局长 张时善
2010年,是国家级开发区——天津滨海新区快速建设、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一大批生产建设项目纷纷上马。为了保证建设安全,在加快滨海新区开发的过程中,天津市安监局严格安全准入,积极促进传统产业退出,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对高危险、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不予准入,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2010年,天津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指数均控制在国家下达的范围之内,未发生一起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天津市安监局局长张时善在会议分组讨论中介绍说,在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天津市政府在保留了原有3个区政府和各功能区安监局的同时,还在区政府设置了副局级安全监管部门,确保滨海新区安全生产工作力量只加强、不削弱。针对当前天津大项目多、开工面大的实际情况,市委市政府还成立了副局级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队,对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实施统一监管。虽然监管队伍有了明显发展,但张时善表示,目前仍存在不稳定因素。“从天津目前情况看,虽然政府对滨海新区加强了监管,我们也在社区、村镇设立了监管员,但还是不够深入,特别是基层,还不能做到把所有的基层单位都找到、都动员。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2011年这一“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张时善认为,天津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将以这样几项工作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开展2010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2011年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签订工作;组织开展4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建立完善定期通报、重要事项协调、联合督导、联合约谈等制度,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机制;加强对科技项目的研发和应用,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的实施;建成10支市级安全生产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推进和完善华北七省市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联控工作机制;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
在会议讨论过程中,张时善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工伤预防费问题。2010年底,《工伤保险条例》已经修改并出台,但此次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对此没有进行详细解释。建议国家安监总局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沟通协调,尽快出台相关配套规章、办法,明确工伤预防费的具体使用办法、提取比例等,这样各地安监局在工作中才能有章可循。二是结合上海静安区“11·15”火灾事故,建议加强对建筑保温材料的监管。“目前很多居民楼、工地施工人员居住板房等都是用易燃材料包裹的,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老百姓不能住在火圈里啊!”对此,张时善建议国家安监总局与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在全国对建筑保温材料进行普查。另外还建议可以从生产卡死,严禁同类材料流入建筑市场。
甘肃 在自然灾害频发中确保安全生产
甘肃省安全监管局局长 王建中
面对频繁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甘肃省连续5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十一五”期间,甘肃省生产安全事故总数为2万7217起,与“十五”时期相比下降48.3%;死亡9238人,与“十五”时期相比下降27%。2010年,甘肃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等重要指标,全部控制在国家下达的计划之内,其中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在2011年1月13日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座谈会上,谈到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甘肃省安全监管局局长王建中深有感触地说,2010年是完成各项安全监管任务最困难的一年。
王建中回顾了2010年甘肃省安全生产的几项重点工作。在煤矿领域,以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和隐患排查治理,以及煤矿采掘、一通三防、领导带班下井等为重点,在全省煤矿企业开展了检查整顿工作。2010年,甘肃省将小煤矿减少到了200处以内。在非煤矿山尾矿库管理方面,由于强降雨不断引发泥石流和洪涝灾害,旧的隐患还没有完全治理,新的隐患又大量增加,发生次生灾害的危险增大。2010年8月,甘肃天水李子园矿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120座尾矿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漫坝、决口、开裂等情况,25座地下矿山严重受损。最终抢险救援取得了成功,确保了当地企业的安全生产。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甘肃省重点突出硝化、氯化、重氮化等首批重点监管的15类危险化学工艺装置和服役期较长(15年以上)的老旧设备以及电石、硅铁生产企业的专项整治。2010年9月21日,甘肃省针对道路事故频发的态势,开展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百日行动”,进一步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突出重点环节,严厉打击非法违规道路交通行为。
王建中还介绍了甘肃省2011年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工作思路:围绕“1个目标”——紧密围绕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指标在国务院下达的控制范围以内。深入“2个贯彻”——认真做好国务院《通知》及相关配套实施意见的贯彻和做好《甘肃省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规定》《甘肃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贯彻。深化“3项整治”——对16个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整治、打击违法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突出“4个加强”——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安全监管;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深化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和消防3个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加强班组建设,通过树立一批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加强基础管理,推进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落实“5项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执法监督检查制度、通报和督导制度、约谈制度、隐患和事故的挂牌督办和预警制度。
中钢集团 推行“0123”安全生产模式
中钢集团安全处经理 刘怀玉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简称中钢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是一家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及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集资源开发、贸易物流、工程科技、设备制造、专业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拥有86家二级单位。
中钢集团安全处经理刘怀玉在会议分组讨论时介绍说: “由于中钢行业众多、类别复杂、特点不一,安全管理难度很大。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公司一方面加强安全组织体系建设,确立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还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为加强集团安全组织体系建设,中钢集团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中钢股份总经理担任安委会主任。安委会结合季节变化,制定了每季度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部署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如三季度进入酷暑和汛期,主要开展防暑、防汛、防雷电工作;四季度进入冬季,中钢主要开展以防火、防冻、防煤气中毒为重点的冬季安全防范工作。同时中钢集团还确立了“0123”安全生产模式。“0”,即:工亡事故为0,重大火灾、爆炸、坍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等类事故为0,重大设备事故为0;“1”,即:一把手负责制、一岗双责制、一票否决制;“2”,即:软件(安全规章制度)、硬件(设备安全)两手抓;“3”,即:全员、全面、全过程的3全管理。全员管理重点突出新员工、劳务工、返聘工的安全管理;全面管理重点突出以标准化作业、定置管理、点检定修的管理;全过程管理重点突出危险源控制、隐患排查、应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
刘怀玉介绍说:为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009年初,集团总裁与29家企业一把手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2010年初,中钢股份总经理与28家企业一把手签订了安全风险抵押承包书。按照企业所属行业特点、工艺流程、安全管理的复杂程度,分门别类提出奖罚细则。
为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2009年,中钢集团组织有关安全专家组成安全督察小分队排查治理隐患,重点检查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督察小分队成立以来,中钢集团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职工轻伤事故明显下降,从2009年43人次下降到2010年26人次。
针对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刘怀玉提出了目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安全工程师与安全评价师应如何协调,企业中一些年龄偏大的技术人员已经取得了安全评价师,是否还要再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等问题如何解决。
中煤集团 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馥友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煤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大型能源企业,前身是1982年7月成立的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坑口发电、煤矿建设、煤机制造、煤层气开发,以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
“作为中央企业,中煤集团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设安全保障型企业。” 中煤集团副总经理李馥友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小组讨论中介绍说。
为全面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中煤集团成立了集团公司安委会,坚持日、旬、月安全生产调度会制度,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决策、执行、监督、考核、奖惩等各个层面,实现安全管理制度化、流程化。
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中煤集团明确各级生产、技术业务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业务保安的责任主体,各级安全监督监察、监管人员是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并提出区队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项目部是监督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全面构建“党委重视安全、行政主抓安全、技术部门保障安全、生产部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监督安全”的管理格局。
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中煤集团建立了“技术定标准、生产抓落实、安全抓考核”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制定了《中煤集团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编制和修订了集团公司煤矿、矿建、建筑施工、煤化工等7个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细则,逐步完善企业内部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并把安全质量标准化贯穿到工程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覆盖到工程质量、工作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各个方面,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为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煤集团组织企业编制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目标、达标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问责制,把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分解指标落实到各煤矿、区队、班组和每个责任人。中煤集团还定期开展标准化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坚持区队(车间)每周、矿(处、厂)每月、企业每季度(建筑施工企业每半年)组织一次标准化检查评比,集团公司每半年组织一次抽查并对达标情况进行通报,每年组织一次检查考核。为提高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中煤集团不断完善激励措施,加大奖罚力度。对考核年度内达到特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奖励200万元;对被评为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煤矿嘉奖30万元;对不达标的企业,全集团通报批评。
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李馥友提出了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安全科技成果如何更好地在企业进行推广、应用,特别是针对当前一些只在某些企业、行业领域进行推广的先进技术,考虑到这些技术对其他行业的安全工作也有借鉴意义,如何将它们应用到煤矿企业,进行技术的共享、推广等操作。
编辑 林 静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联系我们 | | 友情链接 | | 版权申明 | | 广告业务 | | 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