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科技创新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本刊记者 杨 璇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0日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安科院”)的职能部门中有5个核心科研部门,分别是安全生产理论与法规标准研究所、公共安全研究所、职业危害研究所、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这几个研究所承担着与安全监管工作密切相关的技术服务工作,通过自身的科技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为国家安监总局宏观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所还与地方政府及企业保持联系,转化科技成果,促进了安全科技的产业化发展。

  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建院30周年之际,为全面了解安科院研究所的具体工作、研究方向、下一步工作计划,如何为基层安全监管部门和企业提供科研服务基地,记者采访了5个研究所的负责人。

安全生产理论与法规标准研究所

安全生产理论与法规标准研究所所长 刘功智

  安全生产理论与法规标准研究所于2003年6月成立,主要为国家安监总局的宏观决策与法规标准制定提供科学支持与服务。目前从事安全生产理论与方法、政策与法规、监管体系、宏观战略和发展规划等基础研究,协助国家安监总局和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安全生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我们所目前共有5个人,工作任务是为国家安监总局做一些基础理论研究。”谈到所里的工作,所长刘功智说道,“原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成立之初,我们所专门做了一个关于‘中国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研究,内容涵盖机构设置、工作内容等各个方面,这个研究相当于为国家安监局的成立做的一个准备。”据刘所长介绍,后来国家安监局升格为国家安监总局,大的体制框架与安全生产理论与法规标准研究所当初的研究设想基本一致,“比如当时我们经过分析研究,构想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中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已经是总局的一个重要部门了。”

  安全生产理论与法规标准研究所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完成了《建立我国重大伤亡事故宏观预警战略研究》《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战略研究》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为总局及相关部委提供了《中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研究》《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研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研究》等决策支持报告。研究所还制、修订了4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GB 5817—2009《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AQ/T4208—2010《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已发布实施,《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和《企业职业危害风险综合分级》两项行业标准正在进行最后的审查程序。这些标准的制定及应用为有效防范职业危害风险、提高职业危害监管效率提供了科学指导。研究所近年来获得了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

  同时,研究所还积极为地方政府、企业提供理论研究和咨询服务,包括北京市东城区公共安全监管对象分类分级模型研究、中石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研究,兖矿集团兴隆鼎安全文化研究等。初步建立起安全生产战略模拟实验室,可为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普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分级、安全生产战略决策模拟等提供平台支撑。

  对于下一步工作计划,刘所长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该所拟针对区域安全生产宏观预测预警理论与方法、企业风险评估与分级监察技术等方面重点开展研究,并继续积极配合国家安监总局开展相关法规、标准的制修订等基础研究工作。

公共安全研究所

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 邓云峰

  公共安全研究所于2005年成立,主要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公众保护问题,针对重要工业设施与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及其他公用设施、人员聚集场所等,重点开展火灾、毒气灾害的风险分析、监测与控制、人员疏散与避难、应急管理和信息系统集成等方向理论与技术研究,从而为公众提供最优的保护策略。

  所长邓云峰介绍说,“公共安全研究所主要研究内容有4个方面,分别是风险分析、监测预警、应急管理及系统集成。”其中,风险分析包括火灾、毒气泄漏事故的模拟和实验,对轨道交通、人员疏运进行定量风险分析。监测预警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与传感器检测节点的研发,以及区域应急预警通知系统的研发。应急管理包括应急准备体系框架与应急预案的研究,应急组织行为、结构设计、演练技术与方法的研究,还有城市或企业总和应急能力的评估。系统集成包括事故预防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区域监测与监控系统集成研究,重大事故情景应急推演和培训系统的研究。

  目前,研究所拥有高性能集群计算服务器、应急救援飞行机器人、移动应急指挥平台等硬件设备20余台,在火灾、毒气灾害的风险分析、监测与控制、人员疏散与避难、应急管理和信息系统集成等科研方向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研究所先后承担了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研究、《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制订、高风险油气田开发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研究、道路交通安全动态监控预防预警综合监管方法、城市重大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研究等多项课题。邓云峰介绍说,其中一些科研成果已成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为金坛储气库、普光气田等重要工业设施建立了应急保障工程,为北京等20个城市的100余条城市轨道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为南宁、青岛、柳州、珠海等地的政府部门进行了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等等。

  谈到接下来的工作计划,邓所长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重点和目标,跟踪学习国外先进的科研经验,在应急疏散、监测预警等方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我们自身的研究体系。例如将‘应急疏散’变为‘应急疏运’,以及考虑弱势群体的疏散方式等等,这都是我们研究的内容。”

职业危害研究所

职业危害研究所所长 孙庆云

  2005年,安科院成立了职业危害研究所,这是根据国家安监总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职能的确立,为适应我国职业危害防控新形势而成立的部门。研究所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技术服务、产品开发、标准制修订等工作于一体。

  “我们主要是为国家安监总局做技术支撑服务。”据职业危害研究所所长孙庆云介绍,研究所主要致力于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开展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等理论与应用性研究,起草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相关标准,设计研发职业危害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区域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系统等软件,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与管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整体方案和危害人机工效学的设计、评估与咨询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办公场所室内空气质量评估等工作。

  近年来,职业危害研究所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安监总局、北京市安监局等职业危害领域的相关科研项目几十余项。此外,研究所还起草了多项职业危害领域相关标准,在作业场所高危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研究、职业危害检测鉴定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比如我们做了北京市职业卫生监管方案、北京市职业卫生分级监管模式研究、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发展规划评估等课题,为北京市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几年的努力,职业危害研究所的科研成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曾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谈到取得的成绩,孙庆云表示,“科技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才上,没有人,竞争和创新无从谈起。研究所目前有7人,硕士、博士是我们的业务骨干。”正是这支高素质的团队,为国家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着优质的支撑服务。孙庆云说:“无论是为政府服务还是为企业服务,研究出来的成果都要让别人满意,一是对产品本身的满意,二是对我们的服务满意,这是我们的目的。”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责的加强,职业危害研究所也会继续加大为总局科技服务的力度,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

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

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王云海

  2005年,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监总局后,为了更好地为总局矿山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安科院成立了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

  所长王云海介绍说,5年来,研究所以为国家安监总局提供技术支撑为中心,以矿山重大事故预防、监控、预警与应急响应等重大关键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了矿山安全生产领域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科学研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矿山尾矿库灾害防治、矿山采空区灾害防治、矿山安全信息化及灾害综合监测监控、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安全管理技术、矿井通风条件监测与优化技术、煤层瓦斯综合防治与利用技术等。目前矿山所已建成尾矿库灾害、采动动力灾害、矿山安全信息化和矿山安全岩土工程4个实验室,配备有国际先进的探测、监测、检测、分析仪器和设备,具备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产品系统研发、安全事故调查和工程技术服务的能力。

  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尾矿库风险分级及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矿井灾害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研究”“采动动力灾害监测、预警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以及20多项国家部委、国家安监总局下达的安全生产领域重点科技项目。累计为政府主管部门起草安全生产法规、技术文件和安全行业标准10多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及行业协会科技成果奖20多项,取得10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此外,研究所还推广了尾矿库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金属矿山采空区探测技术与安全规划技术等多项成套技术成果,建成北京密云、山东莱芜、山东招远、紫金矿业等多个科技示范基地,每年为几十座矿山企业提供安全标准化、矿山信息化建设等安全管理技术服务,在推动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作用。对此,王所长表示“干活要靠人,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现有在职人员11人,在站博士后1人。12名研究人员中有11名博士,平均年龄36岁。“优秀的人才及团队建设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王云海介绍说,“十二五”规划时期,矿山所将重点开展4项工作。一是矿山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体系研究。二是国家矿山实验与研发基地建设。矿山所准备在北京密云建设国家矿山安全科技研发核心平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产品制造基地,基地建成后,可进行大型工程实验,具备面向矿山事故灾害致灾机理、动力演化规律、矿山安全监测预警及灾害模拟仿真与工程试验。三是开展矿山安全生产先进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开展采空区冒顶与地表塌陷灾害防治、水害防治、通风系统优化、高陡边坡致灾机理及治理与监测、排土场滑坡及诱发泥石流灾害防治、尾矿库尾砂泄露防治和溃坝安全距离等技术研究。四是做好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技术、隐患治理和安全评估等方面的企业技术服务。开展同中国神华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国黄金集团、中国铝业、紫金矿业等大型企业的安全科技合作。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魏利军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是中国安科院一支重要的科研生力军,也是为国家安监总局提供危险化学品技术支撑的重要力量。伴随着安科院30周年的发展历程,危化所从早期的劳动部事故调查技术分析中心、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风险评价研究室,几经更迭,直至2005年中国安科院挂牌成立后,名称才固定下来。

  魏利军所长介绍说:“危化所成立之时,正值我国石油化学工业长足发展之际。各种类型的重化工产业、化工园区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然而与石油化工行业快速发展不协调的是,虽然危化品安全生产状况呈现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但安全生产整体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这为危化所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一直以来,危化所紧紧围绕危险化学品、石油化工企业及化工园区,开展化学品危险性分析、石油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化工园区区域性安全评价及安全规划、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策划、事故模拟仿真等方向开展理论研究、技术推广与相关软硬件系统研发的工作。并且协助国家安监总局开展危险化学品相关法规及标准起草,参与重大事故调查技术分析,辅助建设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政务系统。危化所还十分重视科研硬件建设,依托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化学品危险性分析与鉴定、事故模拟仿真与风险评估等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分析仪器与仿真模拟软件。

  “这几年,我们统筹软科学研究与硬件辅助相结合的能力,增强了在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事故模拟仿真、园区安全规划、应急装备开发、事故调查、化学品危险性分析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魏利军表示。

  有了自身科研能力及硬件设施的保障,危化所先后开展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开展了《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重大工业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分析模拟技术》《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危险化学品事故监控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等重点项目研究。获得了劳动部科技进步奖、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对于未来的发展,魏利军充满信心:“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十二五’规划中,危化所将秉承‘求真务实,力争上游’的科学精神,夯实现有研究基础,力争在事故三维模拟仿真、精细化定量风险评价、化工园区区域风险评价与安全规划、应急技术整备研发、化学品危险性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所突破,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编辑 杨 璇

责任编辑:kerrywang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科技创新促进安全生产
  • 引智促安全发展
  • 三十而立 风华正茂
  • 科研为安全发展助力
  • 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最新排行
    最新推荐
    论坛精华
    问吧精华
    博客精华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