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用心倾听 细心观察

作者:赵铸新 来源:《劳动保护》杂志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14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我这半辈子究竟参加过多少次安全检查,怎么也数不清了,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讲,“管安全的,就是靠检查吃饭的。”其实也真比吃饭的次数还多。
在这当中,有一次检查给我的记忆特深,已经隔了好多年,我连那天的日子和当时接电话的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
2000年10月17日上午8点,我刚上班,接到了第一个电话:“今天早上7点31分,县氮肥厂在检修3号造气炉上行煤气阀时发生了爆炸。在场5名工人全部重伤,脸部烧伤,耳膜穿孔,有的还可能失明……”
我们一行4人,1小时后赶到了事故现场。大家听着直点头爆炸发生在室外造气工段联合过热器与上、下行水加热器中间一个水压控制阀的附近,厂安全科长老蒋在现场给我们讲解事故的发生过程。
“很显然,这是一次化学性爆炸。从爆炸飞出大量的垢渣,以及管内垢层脱落情况分析,爆炸的中心就在管内紧靠着打开的阀座口旁。”
“这管内有煤气。考虑到检修只是清理内部的垢渣,不需要动火,因此,事先没有置换煤气。停炉后工人拆开了阀板盖,随着外界空气的进入,在这里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但根据化学性爆炸的形成原理,只要这儿没有火源,或者说没有引爆的能源,爆炸就应不会发生。”
“因此,寻找事故原因的关键,就是找火源,或者说弄清楚引发爆炸的能源从何而来。”



“检修之前,我亲自检查了3号造气炉。该炉炉盖已打开,其他各项操作都完全处于正常停炉状态。前面讲的整个检修过程不需要、也根本没有动火(氧吹焊接);再说这四周空空如也,直径10m范围内也没有任何火源。那么引爆的火源只有3种可能,一是检修工人抽烟,二是检修中铁器敲打,三是静电火花。”
“事前,我们充分估计到了这3种可能。从人员安排、工作服装的穿戴、工具的选择等等,采取了周密的防范措施,而且由厂生产科长现场监督执行。”
“应该说这一切完全符合化工安全检修规程,况且阀门盖打开进行1个多小时的工作了,一切都很正常。不 可思议的是,检修快完时,就在生产科长离开不到5min,突然爆炸了。”
“由于在场工人全部重伤,都在抢救之中,暂时没有得到出事时的情况。我们通过现场检查,发现了它。你们看!”蒋科长蹲下去,指着煤气阀座一条新砸的凹下去的痕迹,大阀盖就歪倒在旁边。”
“好几十千克的阀盖落下来,把阀座砸出这么一个缺口。这次事故很可能是由于巨大铁器掉落的撞击,产生火花而引爆……”
他的分析和我们现场检查的情况完全吻合,我们听得也是连连点头。也许是一致的赞同,反把他弄得有点不好意思。他又接着补充自己的想法:“爆炸时我也不在现场,这些只是我个人的分析意见。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我还没弄懂。按理说打开阀盖1个多小时了,里面残余煤气应该没剩多少了。而爆炸的能量竟这么大,是不是还有地方给它补充了煤气?”当时谁也没在意他的最后一句话。发现疑点调转头我随口问了一句:“在场的工人对你的说法没异议吧?”“异议暂且谈不上。在场的全负了伤,都进了医院,而且耳朵都震聋了,没法向他们了解。”
“走!到医院去看看。”
伤员仍在抢救之中,医生说他们烧伤严重,但没有生命危险,每个人的耳膜都有不同程度的穿孔破裂,满 脸都射进大量灰渣,将来需要手术整容。看来,这次没法向伤员了解情况了。
第二天,我们乘车离开县城。车正好路过医院门口,我还是有点不死心,又下车到了病房。在医生、护士的帮助下,找了一个伤势最轻的工人,我们用纸和笔进行了“交谈”。他告诉我们,当时在阀孔内除垢渣,搞了半个多小时,里面都干净了,他们5个人抬着大阀盖,刚刚走近阀座,还没放下去,突然爆炸了……
“啊,爆炸发生在大阀盖落下之前……”我们这时猛然想起蒋科长补充的一段话:“是不是还有地方给它补充了煤气?”
于是,我们立即掉转头再次去了工厂。顺藤摸瓜寻祸根重新审视事故现场的工艺流程、管线走向(见图1),这出事的阀门有2处连接,有火源、煤气来源:一边是连着3号造气炉,而该炉已安全停炉,炉盖己经打开了,它这边应没有火和煤气过来了。阀门另一边连着正在运行的生产系统煤气总管,那边有一定压力的煤气夹带着高温的灰渣。在它们中间隔着一个止逆水封,这水封的工作原理(见图2)很简单,就是一根煤气管插入水下80mm深,它只允许煤气由管里往外出,而不允许煤气由管外往里进。水封在正常的情况下,煤气和火源不可能窜过来。
这个止逆水封是本次事故最大的“嫌疑犯”。按照以往的经验,十有八九是水封煤气插入管腐蚀穿孔。
当我们一提出这个看法时,工厂方面一片反对声。他们说这根煤气插入管正好是半个月前换过的新钢管,直径429mm,壁厚10mm,绝不可能这么快腐蚀。他们把我们带到水封的现场检查。
煤气插入管密封在水封筒体内,外面是见不到的。水封筒壳上的新焊缝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是最近割开检修过的。
我们心里也开始动摇了,“是不是受伤工人有顾虑,为掩饰自己的失误之说呢?”再说把这水封割开检查不是容易事。要动火检修,全系统必须停车,重新制不燃性气体,置换通风,一直到分析检验合格……最少也要耽误全厂大半天的生产。眼下正是化肥销售旺季,误产损失高达上10万元……
除此之外,我们找不出第二个比它更可疑的地方了。也许是多年“职业病”造成的,此时的我们也不敢轻易放过这个疑点。
厂长为此专门召开了相关人员的会议,双方意见争执不下,最后由厂长定夺。厂长表态很简单,让我这一辈子都记住了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555个字符
责任编辑:老王头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细节”决定了胜败
  • 衡阳“11·3”事故是一起危险化学品引起…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