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十分严峻。不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人数众多、流动性强,而且现有的职业病病人总量大、每年职业病新发病例多,一些“隐性”和潜在损害劳动者健康的现象更是大量存在。职业危害已经成为涉及国计民生甚至社会安定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008年3月,张敏研究员(左一)在山东章丘县开展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和中小企业职业卫生干预模式试点工作,在该县CDC开展现场调研时与正在进行体检的劳动者交谈
企业和企业的职业病防治院所,作为我国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探寻它们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寻目前企业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所在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解我国企业职业病防治院所未来的发展方向,记者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张敏研究员。
职业病发病形势十分严峻
张敏介绍说,我国当前职业病发病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数多,职业病发病人数数量大,发病年龄和发病工龄明显缩短趋势。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万8128例。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万2730例。
二是职业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从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工业,到汽车制造、医药、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业危害。我国职业病名单规定的职业病涉及粉尘、急慢性化学中毒、职业性肿瘤、职业性传染病等10大类115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的工业生产中常见化学性职业性有害因素达133种。我国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吸纳了大量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职业危害也突出地反映在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中。
三是职业危害转移问题严重。在引进境外投资和技术时,一些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生产企业和工艺技术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与此同时,境内也普遍存在职业危害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的情况。
四是职业病在从事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的农民工中屡屡发生,一个村一起出外打工的几个、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农民短期内发生同样的职业病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个工厂企业同时发生多例同样的职业病也不罕见。
五是职业危害后果严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的特点,其危害往往被忽视。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性有害因素致癌作用的潜伏期比较长,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疗,病死率高。一些职业性病损尚未纳入法律保护范畴,如一些化学物质所致的职业性肿瘤、不良作业条件所致的职业性腰背痛、生物因素如结核杆菌、肝炎病毒和艾滋病毒等所引起的医护人员的职业损害等。
六是职业病诊断和漏报问题比较突出。由于企业和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的意识淡漠,缺乏预防职业病和保护健康的知识, 职业卫生投入不足,职业病院和职业卫生服务队伍比较薄弱等原因,尤其是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个体企业的职业病登记和报告制度不健全。农民工的职业病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诊断。
企业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与作用
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虽然十分严峻,但张敏在总结我国当前职业病防治的总体情况时,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张敏说,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经济基础;已经初步建立了职业病防治的法律制度,职业卫生标准得到了长足发展,为职业病的防治提供了法律保障;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治本之策;多部委联合开展了营造职业病防治氛围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的公益广告、宣传折页和招贴画提高了全社会对职业病预防和控制的关注和重视;卫生部发布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等文件,加强了职业危害的源头控制;国家初步建立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准入机制,职业病防治技术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基层职业病防治技术队伍得到了加强;职业病和职业卫生信息监测得到了国家重视,除将职业病报告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外,已在中西部24省开展多种重点职业病的哨点监测,这为国家职业病防治工作法规标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证据和技术基础;探索了包括大型企业职业病防治自律模式在内的多种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模式;职业病防治科技攻关和国际交流得到了加强;全社会尤其是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的意识和需求日益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得到逐步落实。
张敏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大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力人群对职业健康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尤其是职业病防治工作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劳动者对保护健康的维权意识逐步提高。由于法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职业病防治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的影响,职业病防治逐步被全社会认识到是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劳动者的体面劳动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政治议题之一。同时,中国在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广泛深入的对外开放,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先进科技、理念和经验,也为中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各种可供参考的技术依据和技术指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也有很多可以直接借鉴的技术指南和技术工具。这些都是当前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优势,也是机遇所在。如果能够抓住机遇,不断开拓进取,企业职业病防治水平必然能跃上一个新台阶。
张敏认为,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突出强调了企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主体责任和自律作用。《职业病防治法》也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建符合标准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有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企业要维护劳动者的健康及其相关权利,但又明确规定,企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应该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这就必然导致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水平受制于外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事实上,我国日益增加的职业卫生需求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已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职业病防治综合能力的瓶颈问题。这就要求尽快修订修改《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相关法律法规条款,使企业真正重视预防,实现职业病防治自律的职责和义务,履行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
企业职业病防治体系的前景
“困难虽然存在,但这也为企业职业病防治院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年来,张敏也一直致力于探索我国大中型企业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效理论体系和工作模式。张敏说,企业的职业病防治院的天职是帮助企业开展以预防为根本目标的职业卫生活动和提供职业卫生服务,满足企业的职业卫生需求,其着眼点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为企业进行职业危害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有害因素检测等,更重要的是围绕着保护劳动者健康、实现工作场所卫生安全的这一核心目标和预防性职业安全卫生文化建设,为企业提供具有专业独立性的、符合企业需求的、多种高技术含量的、符合企业特点、个性化的包括职业危害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在内的系统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各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张敏说,她领导的科研团队去年完成了一项大型企业系统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科技攻关课题研究,提出了适合中国的大型企业职业病防治理论体系和职业病防治自律模式(CISCOD模式)。这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协会2010年科技成果一等奖。 这个反应最新国际系统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模式将预防职业病作为核心目标。这个核心目标是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CISCOD模式的第一层,第二层则是为实现这个核心目标的5大核心领域,包括方针政策目标、人力资源、制度机制、组织计划实施和工艺技术材料场所岗位。第三层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运行模式,第四层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外部支持系统。
“方针政策目标”要求企业最高领导者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作出书面承诺,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目标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总体目标,将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纳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预防性职业卫生安全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全面建设中。“人力资源”涵盖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所涉及的决策者、管理者、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工会与劳动者四类重要人力资源,通过组织全员参加创建职业病防治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培训、告知和行为干预等手段,提高职业病防治理念、技术、知识、能力,改善行为,从而提高整个企业职业病防治水平。“制度机制”指的是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职业病防治制度机制,内容涵盖职业病防治目标责任制、职业病事故责任追究制、工伤保险制度和应急救援制度、职业病报告登记、职业病事故调查与处理制度。“组织计划实施”指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计划实施由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职业病防治机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落实。各个机构明确各自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场所环境监测、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应急救援与其它卫生服务、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和职业危害识别、评估与控制等工作。“工艺技术材料场所岗位”要求企业在经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采用国家鼓励的先进工艺、技术和材料,在满足劳动者生理、心理和工效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第三层的企业职业病防治运行模式,包括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定期评估与持续改进、社会对话与三方协调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文件化4个方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不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场所职业有害因素监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而是指以保护劳动者健康,实现工作场所卫生安全为目标,围绕“方针政策目标、人力资源、制度机制、组织计划实施、工艺技术材料场所岗位”五个领域所产生的所有职业卫生活动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其服务模式以企业自主服务为主,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机构服务为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可以由企业单独或者几个企业联合组建,负责落实企业所涉及的所有职业卫生工作。“定期评估”是指在职业病防治工作过程中,进行定期评估,查找问题,确定优先领域,采取措施,实施干预以达到目标,然后对干预效果进行再评估,确定新的优先领域,并实施新的干预措施,以实现螺旋上升循环持续改进。“社会对话与三方协调”是指在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建立对话和协调机制,兼顾国家、企业和劳动者的三方利益。“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文件化”是指在职业病防治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相关文件、检测数据、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等全部存档。对这些档案的整理和分析、交流又可以进一步指导和改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也为科研工作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第四层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外部支持系统,包括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工具。除了提供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体系表与技术要求、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使用指南、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培训指南、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危害信息指南、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估指标体系、常见标准预评估工具等技术工具外,还包括对现行的法规、标准、科研文献等技术资料的采纳和使用,未来还可以就企业自律模式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需求,制定新的技术工具,以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发展。
张敏充满信心地描绘了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光明未来,她说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职业病防治院在企业应用CISCOD模式倡导的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系统管理理论体系,帮助企业建立成为企业全面管理系统有机组成部分的职业病防治系统管理体系和提供高质量符合企业要求的技术服务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各级职业病防治院所紧紧围绕着所服务企业的职业卫生特点,深入分析企业的职业卫生需求,准确诊断企业的职业卫生问题,把国家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与企业自身的特点有机结合,努力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南、工具、理念和理论知识,积极吸取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形成多学科队伍联合攻关,全面深入从体系的各个层面,攻克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病防治关键技术,解决企业存在的核心职业卫生问题,“量体裁衣”地为企业提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个性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病防治院所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编辑 韩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