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4起起重事故分析

作者:梁俊杰 来源:《劳动保护》杂志 发布时间:2007年02月13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起重设备在各种生产活动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设备自身的不安全因素和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的存在,致使与起重设备有关的人员伤亡事故频频发生,令人触目惊心。

案例及原因分析

案例1
  2004年12月8日,一个体户租用一台轮胎起重机在某海港渔船停泊点吊装扇贝时,轮胎起重机的吊臂钢丝绳突然断裂,吊臂坠落,砸向正在渔船上吊装的作业人员,造成3人当场死亡,1人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1)该轮胎起重机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2)日常检查不细,钢丝绳严重磨损的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并消除;3)超载吊装,致使磨损严重的钢丝绳断裂,造成吊臂坠落;4)违规作业。《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安全规程》明确规定,起重作业时起重臂下严禁站人。在起重臂下作业,更是不允许的。

案例2
  2003年3月17日,某混凝土制品厂使用一台10t门座起重机为搅拌机上料,在抓斗起升中,司机陆某发现有异常声响。在未停机、抓斗继续提升的状态下,司机竟然撤离操作台到左侧平台去观察异响情况、查找原因,不料此时臂架却突然仰起、幅度变小且向后倾转,进而使臂架扭曲最终折断坠落,断臂正砸在陆某的头部,其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1)违规作业,《起重机安全规程》明确规定:起重机工作时,不得检查和维修,特别是离开操作位置是严重违规行为;2)安装装置不全,缺少松绳停止器、上升限位器、钢丝绳防脱槽等安全装置,属“带病”工作;3)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制度不健全,未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案例3
  2004年4月7日,某建筑施工工地正在安装一台QTG20型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在塔机平衡臂根部与塔身绞接完毕后,利用自身卷扬机起升平衡臂,当平衡臂拉到水平位置时,5个联结回转台的螺栓,1个螺母脱落,4个螺栓断裂,导致塔帽、上回转台、平衡臂及3名安装人员自25m高处坠落,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1)塔机安装队伍及人员均无安装资格;2)安装前未制订切实可行的安装技术方案,就盲目施工;3)违规作业,联结回转台的螺栓应为22只,实际只安装5只,致使联结强度不足,导致事故发生;4)作业现场无专业指挥和专职安全监督员,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作业行为。

教训及防范措施

  1. 严格执行起重设备检验、登记制度
  起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如实申报在用起重设备,不得瞒报或少报。
  新购或新安装的起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进行验收检验,取得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并办理注册登记后,方可投入使用。
  在用起重设备必须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起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2. 加强起重设备及其作业人员的管理与培训
  起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起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起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工作,并通过不断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起重设备作业人员的作业技能水平。
  起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起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
  起重设备作业人员在具体的作业过程中,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密切注视设备的运行状况,保证设备在作业时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3. 严禁起重设备“带病”作业
  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起重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尽早发现并消除设备事故隐患,特别是要保证各种安全装置工作可靠有效,防护措施齐全到位。
  起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必须停止运行,仔细排查,待故障、异常情况消除后,方可重新投入运行。
  4. 加强起重设备的安装与拆卸及作业现场的管理
  起重设备的安装与拆卸(以下简称拆装)必须选择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队伍承担,参加拆装的人员亦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资质并持证上岗。
  在起重设备的拆装前,必须编制科学、详细、切实可行的拆装技术方案,并在拆装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
起重作业现场须设专业指挥和专职安全监督员,避免盲目指挥或错误指挥,及时发现和消除作业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制止违章作业行为。
  5. 安全监督管理及时到位
  依法加大起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严厉打击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起重设备的制造、安装、改造等活动的行为,杜绝非法制造或伪劣的起重设备进入作业现场,确保起重设备的产品质量和安全运行。
  起重事故是由起重设备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共同作用引发的结果。起重设备的不安全因素贯穿于设计、制造、使用、维修保养、检修等各个环节;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及安全教育不到位等方面。因此,只有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为,才能真正有效遏制起重事故,避免类似悲剧的再度发生。
编辑 赵静蕊

责任编辑:老王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一起管道氧气爆炸事故
  • 梅花香自苦寒来
  • 政府 企业 中介 共促劳防用品产业发展
  • 贯彻《发展规划》提升安全科技水平
  • 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亟待梳理
  • 学无止境
  • 创“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