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王玉震
某地实施安全生产举报有奖政策已2年有余,然而却无一人获此殊荣,使该政策成为名存实亡的摆设,处于一个要其无用,欲罢不能的尴尬境地。是安全生产形势大好,没有任何问题和隐患,还是人们不愿意领取这个奖励,或是这项政策没落实?据笔者调查了解,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政府和主管部门,本身对制订安全生产举报有奖政策的认识就不高。一些地区和部门之所以制订了安全生产举报有奖政策,不是出于内心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而是迫于上级政府或部门的压力。他们虽然知道制订安全生产举报有奖政策,对更全面、及时地发现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们看重的是其同时也存在的副作用。一旦真正把群众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就会把许多自己想捂,或正在捂着的问题给暴露出来,这样就得不偿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政策的制订及宣传上,只走一下过场,对上对下都“有个交待”就行了。于是在政策制订上较为模糊,只说举报有奖,不说到底怎么个奖法;在学习宣传上,只限于内部掌握,或简单地发个文件、下个通知,就代表了动员发动,连这简单的精神有时也会被有关人员截流,根本传达不到老百姓那里去。
二是部分政府和主管部门缺乏公信力,群众不愿举报。政府的监管部门及人员与管辖范围内的单位或企业(个人),有这样那样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很普遍的。越是在基层,这种现象越是突出。更有甚者,监管部门个别人员与违法分子串通一气,成为了一个利益链条上的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你胆敢去举报,岂不成了与虎谋皮?即使他们没有利益上的联系,对有些部门的办事能力及处理问题的决心,人们也持怀疑态度。常言说财大气粗,在一些大企业老板面前,部分政府官员,就是没有小辫子被人抓着,也挺不直腰杆。在这种情况下,举报违法“弄一身骚”,甚至是受打击、丢饭碗(举报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如就装着没看到算了。
三是有的隐患单位和企业(或个人)势力太大,群众不敢举报。凡是从事高危行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人员,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背景,别说是一些身价数亿的煤老板,就是一些小采石场的业主,也都是这片区域的一些能人。你举报他们,就无疑于同他们过招、宣战,这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当然需要十二分的勇气。在现实生活中,安全隐患的大小往往与企业的规模成正比,同样也与业主的权势成正比,面对如此强势的对手,多数群众都选择了退缩。不触动到自己利益的事自不必说,就是直接触动到自己利益的,只要还达不到威胁生存的地步,也多选择了忍气吞声。
四是部分群众根本就不了解政府还有举报有奖这一政策。由于政府在宣传发动上存有一定的欠缺,部分群众根本就不了解政府政策,弄不清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真正态度,这一政策所能起到的激励作用,也就更无从谈起。
发现问题是治理隐患、打击违法的关键,政府相关部门要想最大限度和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的信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的放矢,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必须把工作和生活在一线的群众真正发动起来。完善安全生产举报有奖政策,也就成了当务之急,只要把这一政策完善好,不但无形中为安全生产增添了无数双睿智的眼睛,而且对一些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增加了压力,提高了他们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这对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将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
编辑 玫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