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铜山县交通系统工作多年的“老安全”,见多了安全生产决定企业的成败的实例,飞达集团货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
近年来,该公司年度营运收入连续突破亿元,生产安全事故却连续保持“零记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连续多年“双丰收”。亲眼目睹该公司几十年的成长过程,心中不由感慨:理念决定成败。
效益为先 疲于奔波
多年前,飞达集团公司领导的主要精力全扑在生产运输一线,片面强调经济效益。200余辆车在“不惜一切手段为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四处找货源,谋效益,创收入。
已退休在家的原飞达集团老领导王圣全老人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我们公司当时有职工273人,车辆207台。我们紧靠徐州煤城,而苏南煤炭需求量又大,给我们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当时公司一班人分头包干,全部深入运输生产一线,日夜连轴转,从各路传来的都是喜报,公司经营收入直线飙升。别提我们那时的高兴劲儿了,甚至幻想吞并整个徐州货运市场。结果,好景不长。先从淮南传来恶讯,我们的车因超速一死一伤,尔后本地又一起死亡事故,还发生了3起因驾驶员疲劳驾驶翻车,人伤车报废的事故。
回忆过去,王老的表情十分痛苦和凝重:鲜活的生命,说没就没了,我们愧疚啊!
当时的公司领导疲于东奔西走处理事故善后工作,哪有时间和精力抓生产了,事故责任要认定、要赔偿,还有安抚职工家属的工作,对界定不清的事故责任,还得上法院打官司,还得面对因痛失亲人的上访者。有一年春节,飞达集团一班公司领导是四处打游击躲着过的。
最后,公司的经济效益不仅没有上去,而且连职工的最低工资都难以维持。“只要轮子转,事故就不断”“只要汽车跑,事故少不了”在职工队伍中一度流传。
安全为本是正途
这种局面对公司领导触动很大,教训也很深刻:把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对立起来,重经济发展,忽视安全生产,经济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痛定思痛,公司领导开始把经济发展和安全发展摆在同等重要、并举发展的位置上,并且持之以恒地探索安全发展的治本之策。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季,也是取暖、发电煤炭需求量最大的季节,各路订单在飞达集团生产调度科排队。可是,公司的200余台车却一辆未动。原来,这里正进行安全生产全员教育大整顿,就是从这次开始,飞达集团形成了从领导到每一个岗位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首先是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到位,即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领导头上,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一岗双责,不搞所谓“集体负责”名义下的无人负责。“一把手”对单位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分管领导把安全生产工作当做份内事、“责任田”。
分管安全生产的张伟副经理告诉我说:领导投入精力最大的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公司开的最多的会是安全生产的会,发的最多的文件是安全生产的文件,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了第一的位置。
其次是上下一股劲。上动下不动,责任不落实;下动上不动,责任全废弛。公司将安全生产责任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细化分解到单位每个层面、每个环节、每个车头、每个人头,层层、全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全员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真正实现了安全生产工作全员负责制。
最后是奖惩要兑现,重奖重罚,用利益的杠杆撬动责任制。干部职工个人安全生产责任履行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本人的工资晋级、晋档、安全生产奖金返还和各类先进评比等切身利益。
我曾查阅过该公司执行责任制的档案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公司落实责任制“令行禁止、严字当头”的缩影:近年来,公司对严重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人员,有换岗的,有辞退的,有处罚的,而对安全工作做得好的人员,有一大批受到了表彰和奖励。
掩卷沉思:安全生产如果真能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受责任之约束,乃得治本之真经。
编辑 海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