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从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加强对劳动者个体防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并将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指导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借此《劳动保护》杂志创刊55周年之际,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分析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与长期在安全生产科研领域辛勤奋斗的广大同仁共勉,亦作为献给《劳动保护》55岁华诞的礼物。
改革开放以来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安全生产科技作为劳动保护的一部分而得到发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加强对劳动者个体防护。1978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随着现代化生产建设的发展,将不断出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给劳动保护带来许多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各级党委必须对劳动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引起足够重视”。1980年12月,国家劳动总局在武汉召开了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座谈会,确定了劳动部门建所的方针。1985年在杭州召开了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工作会议,研究了劳动保护科研的方向和任务,并制定了发展规划。“八五”期间,我国首次将劳动安全领域的科研项目——“劳动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到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劳动系统已经初步建成了14个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冶金部、化工部、水电部等产业系统也分别建立了劳动保护研究所。在研究院所、高等院校、设计部门和工矿企业广大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工业防尘技术、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噪声控制技术、矿山安全技术、机械电气安全技术、个体防护用品、安全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满足了我国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十五”末期。这一阶段的安全生产科研工作体现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科研的重点由劳动保护技术转移到对重大工业事故预防技术的研究。“九五”期间,“重大工业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预防技术研究”“典型作业环境粉尘危害治理与预防技术研究”“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技术研究”等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课题组织实施;“重大工业事故与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研究”“煤矿瓦斯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两个项目被列入“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实施研究工作。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在安全生产科研领域越来越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1998年开始,进行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有关标准和审核方面的探讨性工作,2001年颁布了有关国家标准,促进了OSHMS认证工作同国际接轨;借鉴先进工业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发展的经验,开展了“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攻关工作,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重大事故预防体系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技术标准,并开始了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
第三阶段,“十五”末期至今。在“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伴随“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关注安全生产科研工作的顶层设计,在2003年启动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首次将“公共安全”作为独立专题进行研究;2006年1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公共安全”重点领域中,将“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作为优先主题——“重点研究开发矿井瓦斯、突水、动力性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开发燃烧、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工业事故防控与救援技术及相关设备”;2006年8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将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8项基础理论研究、60项科技攻关、100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8项示范工程和6类科技支撑平台构成的“86186”安全生产科技工程,为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及监管监察水平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国家增加了对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检测检验、职业危害预防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科研工作,目前在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中,专项科研经费总额度较“十五”时期将近翻了两番。三是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融合的趋势,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高新技术研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主体科技计划中都列有与安全生产科技相关的项目。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研究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安全生产科技还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5个主要问题。
1.安全生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大危险源及重大事故隐患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多,灾害防治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等高危行业和领域急需开展共性、关键性安全技术的研发与集成,提高对重特大事故的防范控制能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2.安全生产理论研究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对安全生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及其规律、方法等研究不足,尚未形成能够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论体系。《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公布施行,对制订配套的技术标准提出更高的需求,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升级需要技术标准的支撑和促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需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3.安全生产科技投入不足
安全科技投入缺乏激励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政策支持的安全科技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安全生产理论、公益性和共性技术研究缺乏稳定的资金渠道。
4.急需壮大安全科研人才队伍
安全科技人才是提高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需要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科技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一支与安全生产工作相适应的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安全科技人才队伍,为我国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5.大批安全生产科研资源需要整合
目前全国有众多从事安全生产研究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它们拥有大量的安全生产技术储备,形成了规模的科研人才梯队,并具有自身的主攻方向和研究特色,是目前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涌现出很多安全生产领域的高技术企业,如何有效地整合这些安全科技研发资源,让他们更好地为安全生产科技和安全生产工作服务,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任重道远
1.创新安全生产基础理论,构建安全生产理论体系
以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典型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规律、安全经济及管理理论、安全生产社会科学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国家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2.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创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手段
由有关政府部门组织和协调,对现有技术标准和规程进行调研、分析和全面清理,分轻重缓急开展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职业危害等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的制(修)订工作。跟踪国际现行技术标准发展动向,研究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向国际职业安全健康标准靠拢。开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技术研究,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3.突破事故隐患治理关键技术,为遏制重特大事故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灾变因素和危险源特性,开展事故隐患辨识与评价、监测、控制及治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为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奠定基础。
4.开展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研发,增强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针对矿井瓦斯、突水、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重大火灾等突发性事故灾害,开展事故灾难应急抢险、应急响应、应急信息共享与集成、人员定位和搜救等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并在相关领域和地方开展应急救援技术推广示范。
5.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开展安全生产科技平台建设
发挥大型科研院所的龙头作用,利用社会各界安全科技资源,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等行业和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或安全生产实验基地,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6.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借鉴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应用到安全生产科技研究当中
安全生产科技属于交叉学科,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工具、方法和手段,近年来,这些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产生了神经网络方法、流变理论、博弈论、离散数学等很多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手段,应有的放矢地将这些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应用到安全生产科技研究工作当中,促进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更好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们相信——安全生产科技的春天已经到来,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也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未来。
编辑 晓 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