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监督者的忠诚意识
2008年第1期《洪洞矿难:李毅中的70小时》一文中,临汾市市长李天太在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信中承认:“市、县两级监管部门,对责任落实缺乏系统的科学长效机制,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我认为,软与宽的根子在于缺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有的管理者安全讲话、汇报确实有板有眼,而实际工作中并不是那么回事。
就拿洪洞矿难来说,井下没有瓦斯通风系统,以掘代采,而且又违规使用非防爆机动三轮车。这些情况,各级监管部门隔三差五地去检查,能说不知道?问题在于不说真话,不报实情。我们说违章违规可怕,而比违章违规更可怕的是视而不见、知而不报。这就是一些企业的安全工作在严抓严查、重奖重罚的浩大声势下,伤亡事故频仍的主要原因。从一次次的安全事故教训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企业经营者、安全监管者必须强化忠诚意识。忠诚不是个人知恩、报恩,而是忠于真理、忠于人民,实事求是。体现在安全工作中,就是对事故隐患说实话、报实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级对一级负责,共同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负责。
山西垣曲读者 宋平俊
安全文化建设要实现“四化”
2008年第1期《用“文化”超越“管理”》一文,道出了安全文化对于安全管理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安全文化是安全工作的“上层建筑”,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程度以及工人对安全文化的认知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安全管理全局的兴衰成败。只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用正确、先进的安全文化教育人、塑造人、感染人、规范人,才能够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进而实现本质安全。
就目前我国的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而言,总体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很多人甚至不了解安全文化为何物。因此,要尽快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四化”,即:深化、细化、优化、强化。通过将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引向纵深,将安全管理细化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达到安全文化的最优化,并强化过程控制,注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创建出一套适合于企业自身特点的安全文化。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功能,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激活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的氛围。
河北唐山读者 鞠庆红
安全需要心理引导
某企业有位老司机,多年来开车都没有出过什么事,但有段时间却老是走神闯红灯,挨了不少罚。更有一次开车时,他思绪紊乱,竟不知不觉将车开到一座小桥下面,车毁了,人也伤得不轻。经了解,原来是老司机的母亲患重病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白天他为凑齐医疗费而东奔西走,晚上还要到医院伺候老母亲,身心焦虑疲惫,导致心理调节失常,对安全防范的警觉能力下降,以致出了事故。据某地交通部门统计,在交通事故中,由于司机的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事故占30%。
工作时的心理状态对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安全管理者,应经常深入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多做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准确掌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职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等,对职工的心理变化引起高度的警觉和重视,帮助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引导职工保持稳定的心态,从而为安全生产提供稳定的保障。
江苏南京读者 姚耀富
别来“真没想到”
最近,邻省某县供电公司组织一次事故教训交流会议,一位事故单位的领导在会上发言时,谈得最多的就是“真没想到”。他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客观因素,反复阐述事故难以避免的道理,讲到最后分析主观原因时,也是轻描淡写的“反思”,言下之意是事故的原因属于不可抗拒的“天意”,防不胜防,与事故单位领导的主观因素没有多大关系。
其实,许多事故的成因就是因为我们平时“真没想到”,思想上麻痹大意,规章制度不落实,整改措施不到位造成的。一些单位、员工在事故发生之前根本没有想到,或者根本就不去往这方面想,直到出了事故方如梦初醒,但这一桩桩看似“纯属意外”而实际上又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却已无法挽回。可见,“真没想到”越多,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越大。只有把“真没想到”的范围降到最小,早想、多想、勤想,才能掌握防范事故发生的主动权,才能防患于未然,远离事故,确保长治久安。
江苏盐城读者 天 文
2008年第1期更正
1.p.5,第15行,“即”应为“既”;
2.p.33,左栏第4行,“代生长”应为“代省长”;
3.p.47,右栏第13行,“喊到”应为“喊道”。
编辑 宁 远
(2008年第3期读者有奖评刊表见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