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龙鑫“6·15”特大爆炸火灾的处置

作者:副总队长 孙伯春 来源: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总队领导到基层战士设置了24个不同岗位,着力开展了从业务学习到“六熟悉”、从单兵训练到集成训练、从预案制订到实地操作、从区域演练到跨区域实战演习,通过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和有机训练,消防官兵的综合素质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联合作战、处置突发事件和打大仗、打恶战的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
5.科技发挥见成效
科技强警工作提升了消防部队的灭火能力。一是“红匣子”系统辅助作用强。这个由浙江省消防总队统一研究开发的“灭火救援辅助决策系统”,能够对有关危险化学品情况进行查询,对火场所需的灭火力量、泡沫灭火剂数量进行综合确认。二是火灾现场指挥通讯网络畅通。浙江省总队根据火灾现场需要,着手建立的现场通信网络,实现了跨区域作战的通讯保障。三是特种车辆装备显神威。丽水在我省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但地方政府舍得投入,于2005年购置了1台高喷消防车,这辆特种消防车能够居高临下,对扑救人员无法深入近战的高大厂房和高大化工装置火灾特别有效。

防御启示

在扑救龙鑫公司“6·1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化工事故及潜在的化学工业布局不合理、各类规划未能统筹衔接等“先天性”事故隐患比较突出,而“后天性”的事故灾害风险还在继续发展,对经济建设、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笔者认为,按照化工灾害事故的特点和规律,围绕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安全监管薄弱环节,当务之急必须抓紧、抓好、抓实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1.从综合治理上着手
针对存在的诸多历史问题,要尽快采取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式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掌握化工企业的不安全因素;对排查识别出来的事故隐患和确定的重大化学事故危险源,必须严格按照辨识标准,评估其发生事故的概率和发生事故后的损害程度,责成隐患单位强化危险源管理,实施限期整改。
2.严把危害源头关
为确保综合治理见成效,各地要重视落实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的各项转变工作。明确和落实安全防范的具体责任,严格把关审核和验收工作。在新建设项目的论证、规划、选址、扩建等审批和验收过程中,切实把住化学灾害事故的源头关。
3. 改革机制体制
为避免政出多门、职责不明、相互依赖、相互推诿、失控漏管的被动局面,建议国家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机制、体制建设,依据“政府主导、机制创新、综合防御、相互制约、促进发展”的总要求进行改革和完善。
4.利用中介力量
在“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单位负责、预防为先”的原则下,为弥补和完善政府在监督机制、管理体制上的某些缺陷,政府应将有关部门长期包揽但又难以监管到位的一些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事务性多的项目论证、监测评价、危害评估、技术咨询等服务型工作进行化解,并推向有特长、有能力、有许可的社会各类中介组织,腾出精力来强化政府在监督管理上的职能和作用。
5.加强法制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加强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的法制建设。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整治重大事故隐患、落实防御措施、改革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配套公共安全设施、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风险意识、追究事故责任、营造安全环境等工作中,配套相关的法律、法规。
6. 强化业务素质
危险化学品的防灾、减灾工作,必须注入安全内容,广泛普及预防文化,强化防灾意识。尤其是对化工企业来说,必须根据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能特点,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专业技术和操作能力,促进各项基础工作的落实,不断减少化工事故的发生率。
7.打造专业队伍
要在众多的抢险救援队伍中,进一步确立公安消防部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分区域建立统一的专业性强、装备优良、资源共享、机动性强、反应快速、经验丰富的处置化工事故灾害的空勤抢险救援消防队,防御化工事故的发生,遏制特大灾害事故的形成,控制事故灾害的扩大。
8.完善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紧急情况下指挥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各地、各单位在做好化工事故灾害预防的同时,平时还要针对化工事故灾害的突发性、多变性,发展快、意外多、要求高、任务急的特点,加强应急预案的制订和演练。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只有充分认识到化工事故灾害的严重危害性,高度重视基础安全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才能“止之于始萌,控之于未形,绝之于后患”。
编辑 余茂君

共2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006个字符
责任编辑:wangyu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吉林省职业健康现状调查推进会
  • 常见职业伤害事故的预防
  • 不良劳动条件的职业危害
  • 职业病患者有权享受哪些待遇?
  • 煤矿职业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 加拿大职业安全健康的预防与服务
  • 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