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2014-2009《防静电服》于2009年4月1日发布,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实施后,替代了GB12014-1989《防静电工作服》标准。
《防静电服》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增加了对防静电面料的技术要求,规范和细化了服装的外观要求和技术性能指标,加强了《防静电服》标准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为使新标准更好地实施,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现就新旧标准中的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新旧标准变化对比
GB12014-2009《防静电服》新标准在外观要求、面料和服装技术性能、服装分级、检验类别和测试环境条件等方面作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现对新旧标准逐一进行比较,各项性能见表1。
表1 防静电服新旧标准对比表
新旧标准变化解析
从表1可看出,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技术指标变化较大,增加了10项技术要求,主要在面料技术要求、缝制、带电电荷量、断裂强力、检验类别和测试环境条件等方面对旧标准做出了修改。
1.面料技术要求
尽管旧标准未对原料即防静电面料的技术指标作出要求,但为了便于服装生产企业在进货检验时能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新标准中增加了对防静电面料的技术要求,其中包括外观质量、点对点电阻和理化性能等技术要求。
增加面料点对点电阻的考核,可使得面料的电性能与服装的电性能指标保持一致,保证了服装原料的质量。同时与欧标和美标接轨,有利于生产企业的对外贸易。
在面料的理化性能上,新标准中增加了面料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和水洗尺寸变化率的测试。甲醛被广泛应用在纺织品和服装的加工过程当中,含有超标甲醛的服装,在穿着时,服装上的甲醛与人体汗液结合或是水解产生游离甲醛,通过人体呼吸及皮肤接触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如果甲醛超标的服装过多,还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
pH值指服装面料的酸碱程度,若pH值超标,则会降低皮肤的免疫力,造成皮肤下细胞水肿,引发皮肤过敏或皮炎。新标准参考国标GB 18401-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加入了面料甲醛和pH值的考核,并对直接接触皮肤和非直接接触皮肤分别做出了规定。
色牢度是服装染色的牢固程度,染过色的服装在穿着和保管中会因光、汗、摩擦、洗涤等原因发生褪色或变色现象,从而影响服装的外观美感。面料透气率是否超标直接影响到服装穿着的舒适性。面料水洗尺寸变化的大小,影响服装外观和实用性。新标准中增加了耐水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透气率和水洗尺寸变化率的考核,可提高服装的内在质量,保证了服装的实用性。
2.缝制
新标准中对缝线针距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当单位面积质量≥200g/m2时,缝线针距(12~14)针/3cm,当单位面积质量<200g/m2时,缝线针距(14~16)针/3cm。服装的缝制直接影响到服装的质量,缝线针距太低会导致服装不够结实,但若过高也会影响服装的强度。
3.带电电荷量
在新旧标准中,都采用带电电荷量来反映服装的防静电性能。旧标准将防静电服按照耐洗涤时间的不同分为A级和B级,带电电荷量均为≤0.6(μC/件),其中A级的耐洗涤时间为大于33h,B级的耐洗涤时间为大于16h。新标准中将A级和B级的带电电荷量分别考核,A级和B级在经过了同样的洗涤方法即洗涤33h即100次后,按照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测试后,A级带电电荷量应≤0.2(μC/件),B级带电电荷量应介于0.2(μC/件)和0.6(μC/件)之间。带电电荷量的测量是对防静电服的静电聚积的测量指标,新标准采用了旧标准的评价指标,根据带电电荷量将防静电服分为A级和B级,因目前广泛使用的面料多采用嵌入导电纤维来提高防静电性能,经试验证明其耐洗涤性较好,故分A级、B级洗涤意义已不大,故新标准中取消了洗涤分级,使新标准更具合理性。
4.断裂强力
新旧标准中的断裂强力指标并无变化,旧标准对服装断裂强力的技术要求按薄料、厚料划分,但因薄料和厚料没有明确的定义,在产品检测中难以界定,新标准按照织物单位面积质量规定断裂强力,以面料单位面积质量200g/m2区分经向的断裂强力,如此界定更为明确,便于产品的检测和判定,提高了检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检验类别
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增加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2种检验类别。出厂检验是生产企业在产品出厂前对产品质量进行的最终检验,只有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作为合格品出售。出厂检验是企业对成品的质量控制的一个方法,新标准中规定生产企业应按照生产批次对防静电服逐批进行出厂检验。型式检验是依据产品标准,对产品各项指标进行的全面检验,判定产品各项技术指标是否完全符合产品标准。型式检验是对产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采取的一种形式,如定期检验和发证检验等。新标准作出了检验类别的规定,对企业成品质量控制和管理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6.测试环境条件
新标准附录B规定了带电电荷量的测试方法,在测试条件上对旧标准进行了修改。防静电性能由于环境的温、湿度不同而变化较大,旧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温度为(25±5)℃,相对湿度为40%以下,因湿度范围较宽,实际测试结果差异较大,影响了测试的科学性。在国外标准中,欧洲标准对环境的要求为温度(23±1)℃,相对湿度(25±5)%,美国标准对环境的要求为温度(23±3)℃,相对湿度(50±5)%,日本2001年修订的标准为温度 (25±5)℃,相对湿度(45±5)%,为了减少测试误差,提高测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新标准综合考虑国际标准和国内的使用环境对湿度进行了调整,修改为(35±5)%。
责任编辑 :瑞明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或转发本文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