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两个重要因素之一为人的不安全行为,这是每一个从事安全管理的管理者最为头疼的管理难点。在很多企业都把这一难点看成是诱发事故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何让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尽量少出现这也是每一个安全管理者最关心的事情。
其实,对于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的理解,在很多安全管理者意识中有这么一个误区:职工个人素质差,是产生不安全行为的根源所在。要是这么推断是不是素质高的人就不会出现不安全行为呢?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素质高的人?企业可能全部招用这么高素质的人吗?很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即便有此条件,也未必能够保证这些高素质的职工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安全行为。
企业要想避免职工尽量不要出现不安全行为,就要对这种行为产生的根源进行充分的认识。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使之不利于安全生产的行为。对于这一概念,很多管理者好片面的把他和违章作业联系在一起。其实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联系,就是违章作业一定是不安全行为。二者区别在于,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是违章作业。
影响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一是因循守旧,图省事的心理;二是信息判断失误,比如和别人开玩笑忘记正在备料,导致打冒料。三是联络失误,比如上下工序缺乏沟通,导致信息不畅,出现因为不能及时沟通导致的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四是方法失误,比如选用工具、记错方法、调整失误等等。五是生理失误,比如疲劳、病态下判断失误。
通过对影响不安全行为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职工出现不安全行为现象不仅仅是因为人的素质造成的。我们只有对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充分的认识,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去避免这种行为的出现。作为一名安全管理者不能老是把目光放在那么狭小的环节,要综合考虑,才能有助于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某开发区曾经发生过这么一起爆炸事故:在夜间,由于操作工睡岗未能及时发现生产异常,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当场死亡两人。在学习事故案例时,管理者与职工对这次事故的认识存在分歧。管理者认为职工的违纪违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强调职工原因。职工却不同意管理者的看法,他们认为,发生事故的企业实行十二小时工作制,致使职工疲劳作业,责任在企业。这就反映出当前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认识不到位,在这方面作为安全管理者有误区,职工同样也存在误区。还说上面这起案例,管理者和职工对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认识上都存在偏差。首先企业应该为职工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尽量避免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加大监管力度;其次,职工也应积极服从企业的管理,尽量从保护好自己的角度出发,减少不安全行为出现,以免因此伤害到自己。企业和职工只有在认识上对不安全行为由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才能彻底减少这种行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