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关键突破口
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关键突破口
■常纪文
核心提示
中央提出的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制度化要求,改变了以前的国家权力运行格局要求,突出了党委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强调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协同监管职责,是对传统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制度和机制的重大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涵。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体制的建立及制度化,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关键突破口。其不断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将带动各方面制度的健全和落实。
常纪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北京市政协委员
◆北京市安监局原副局长
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题中应有之义
提示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各方共同参与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安全生产已经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工作,是“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理应包括加强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的建设,即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的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在全党的文件层面提出建立国家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热议。
国家治理作为一个国际概念,反映的是科学共治和法治共治的民主治国模式。在中国国情下,国家治理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府负责和政府主导的,各党派、政府、市场、社会、社区和个人依法参与、监督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治及法治模式。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各方共同参与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等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建设
从理论和现实上看,安全生产已经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工作,而且安全生产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和解决密切相关。在以人为本的国家和社会,没有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都不会一帆风顺。因此,可以说,安全生产是“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理应包括加强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的建设,即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的建设。
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的建设,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在主体作用发挥方面,既应调整党政职责的分工,建立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领导责任制度和机制,发挥政府主导和政府负责的作用,还应发挥各党派、社会、社区和个人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发挥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在治理领域方面,应当把安全生产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工作之中,取得支持,还应把安全生产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衔接好,使安全生产工作通过“一岗双责”的措施予以落实;在建设成果方面,应当加强安全生产事务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立各种规范性文件,甚至制定党内法规或上升到国家立法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