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企业篇
问诊把脉,探寻安全之道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企业篇
■吴宗之 王如君
近年来,我国有关中央企业在陆上石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油气管道)管理方面不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排查治理隐患。同时,在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借鉴经实践验证的成熟管理方法基础上,积极开展油气管道运行保障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为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关中央企业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油气管道配套管理、咨询机构,健全了管理机制,并将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与企业本身管理制度、技术要求等进行融合,形成了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
在安全意识培养上,有关中央企业通过确保全员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员工对生产过程的主观责任意识,接受员工的监督,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
在推进科技进步上,有关中央企业针对国内油气管道的情况,初步提出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探索了事故的预防性管理方法,搭建了管理体系框架,提升了管道风险防控和现场处置能力,研究探索了一系列安全技术,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为保障管道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加强日常管理上,有关中央企业在重点防护管线或管段(人口密集区、打孔盗油频发段、地质灾害频发段、防恐重点部位、老原油管道)加强油气管道巡护,对部分因运行日久造成腐蚀老化等现象的老旧管道进行了更新改造,提高了管道自动化控制水平和安全运行系数。
在促进行业发展上,有关中央企业不但在安全管理方面利用种种措施、手段,提高本企业安全管理能力,而且在国家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也积极参与法规标准的起草工作,将平时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融入法律法规条文中,使法规标准更加具备可操作性。部分中央企业借助雄厚的实力、丰富的经验,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标准组织(ISO)的标准制定工作,部分工作已得到各成员国认可,成功立项。
此外,各中央企业在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管道运行管理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科技对管道运行的重要性,纷纷投入人力、物力积极开展管道运行保护技术研究,特别是在“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联合参与了国家组织开展的油气管道安全保障对策措施研究工作,为我国全面提高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石油
提出管道完整性管理理念
中国石油下设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其作为中国石油的四大专业公司之一,主要负责长输油气管道的业务指导、运营管理、建设和科研工作。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下面有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上海)、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廊坊)和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新疆)。
中国石油还下设了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北京华油天然气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和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4家单位,分别负责一部分管道管理工作。
形成自身独特的管理体系
中国石油以“集约、统一、简化”为原则,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应急预案等进行全面整合与关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了管道流程、标准和作业文件相统一。
中国石油下设专业公司,对油气管道进行管理,并在各公司成立安全环保委员会,下设专业委员会,作为安全环保工作的决策机构。专业公司配备安全总监,设专门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对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进行监管。
构建系统的管理体系
中国石油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理念,通过数据采集、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维修维护、效能评价六步循环,对事故进行预防性管理,构建了系统的管理体系。
从2010年起,中国石油对部分管道开展风险评价。在运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肯特评分法的基础上,中国石油经自主研发,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需求的评价体系和工具,涵盖了管道运营过程中腐蚀、制造与施工缺陷、地质灾害、第三方损坏、误操作等主要风险。
引进先进的监控系统
中国石油为确保油气管道安全运行,采用漏磁内检测、几何变形内检测等技术,对严重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管道本体缺陷进行检测,找出缺陷位置和缺陷尺寸。对于具备内检测条件的管道,中国石油制定检测计划,已先后对庆铁线、铁秦线、铁抚线、秦京线、任京线、中沧线和马惠线等老管道,开展了管体缺陷修复工作,至2015年底,预计内检测率达100%。
为防止出现管道防腐层破损、杂散电流干扰等问题,避免管体腐蚀,中国石油还定期对管道进行线路外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对管道外防腐系统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并及时进行整改修复。
此外,中国石油引进先进的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系统),通过主机和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远程终端装置,实现对整个管道网络的监控,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及优化控制。
开展应急能力建设
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建立了由“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预案”构成的三级应急预案体系,每年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桌面演练,优化应急响应流程;通过实战演练,提高抢修、维修作业技能。
此外,管道公司建立了23支维抢修队伍,包括5个维抢修中心、15个抢修队和3个维修队,遍布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一级、二级抢修物资储备库,其中一级抢修物资储备库2个,旨在满足所在区域抢修物资的供应和调配需要;二级抢修物资储备库18个,分别设在各分公司所在地,主要满足分公司范围内的抢修物资供应和调配需要。
中国石化
加强小事故和未遂事件分析
中国石化下设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其作为中国石化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油气储运、油气管道规划、勘探、设计、施工等工作。管道储运分公司下设潍坊、南京、聊城、新乡、沧州、襄樊、鲁宁、仪长8个输油处和黄岛油库,其分别负责各条长输管线的运行与管理工作。
中国石化下有多家科研、设计、施工单位,其中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和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在油气管道管理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前者作为专职的石油石化安全技术安全工程研究机构,在危险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行业安全风险评价、石化行业HSE管理等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并为中国石化提供技术支持;后者作为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下属的综合性技术检测机构,具有丰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经验。
推行“七想七不干”要求
中国石化积极参与国际对标工作,对比分析国内外标准管理体制、体系的共性特点,找出现有体系的优势与不足,结合自身特色,形成了适用于我国石化系统的管理体系,并在公司内部推广应用。
中国石化加强对小事故和未遂事件的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吸取未遂事故教训,挖掘事故、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找出规律,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推进事故、事件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近年来,中国石化不断推行“想安全禁令,不遵守不干;想安全风险,不清楚不干;想安全措施,不完善不干;想安全环境,不合格不干;想安全技能,不具备不干;想安全用品,不配齐不干;想安全确认,不落实不干”的现场作业“七想七不干”要求,强化作业环节安全监管。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中国石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程序文件,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对隐患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两个识别”、“查找十大薄弱环节”等方式,全面排查生产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针对重大危险源,中国石化建立了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在运行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确保隐患治理常态化。
中国石化结合高危区域和重大风险,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特别是针对长输管道溢油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通过监测手段,针对打孔盗油可能造成的泄漏风险进行监控,及时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借助以公安系统为主的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机制,提高自身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中国海油
不断提升海底管道检维修能力
中国海油所负责的油气管道主要由下属气电集团、销售公司和炼化公司等单位在各自所负责专业领域内进行管理。其中,气电集团主要负责石油天然气有关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咨询以及石油天然气管网建设、管理和运营;销售公司主要负责成品油的销售贸易、仓储运输能力建设;炼化公司主要负责石油及石化产品的生产、销售、储运和贸易,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技术开发和研究等,并直接管理惠州炼化等10家炼化企业。
注重科技应用
中国海油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积极探索安全保障措施,重点开展了海上三维管理平台、海上现场应急指挥船建设,对海底管道的实时情况进行分析监控,提高了海上事故应对能力。
中国海油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研发,不断推进科技发展,尤其是海底管道外检测与维修技术总体集成和水下管道维修系统等项目的完成,提升了其海底管道检测与维修能力。
注重安全实践
中国海油长期以来坚持每年对集团安全生产形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增强全员危机意识,进一步加大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并组织编写了《良好作业实践》,指导所属单位丰富复杂条件下的QHSE管理手段。
中国海油总结国际先进经验,积极与国际安全管理专业机构开展合作。近几年,中国海油下属各专业公司与德国劳氏船级社工业服务公司(GL)、英国石油(BP)、英国壳牌等公司采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资建厂等方式,引进优势资源和成熟的实践经验。
此外,中国海油高度重视与周边社区、公众的沟通交流,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了解公众诉求,并将其内化为企业的行动方案,使企业与周边社区、公众安全联系越来越密切。同时,中国海油不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危机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避免发生对周边环境和公众造成影响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