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美两国企业管理中寻经验
从德美两国企业管理中寻经验
说不说喊不喊,安全都是大于天
——从德美两国企业管理中寻经验
在美国企业,即使是一般的操作岗位,员工也必须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
德国企业注重生产现场的干净、整洁、规范
说不说喊不喊,安全都是大于天
——从德美两国企业管理中寻经验
■钟耀荣
企业的安全管理方式与其国家的国情和安全监督机制密切相关。虽然各国对安全生产都非常重视,但安全管理方式依然会存在很大差异。
在德国,安全管理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促进安全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在德国企业内,几乎看不到“安全第一”的标语,企业也不会对员工开展所谓的敬业教育。
但在美国,有关“安全第一”的宣传和要求随处可见,企业对于安全的重视丝毫不亚于德国。
虽然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受国情、体制影响而不同,但德美两国企业对待安全的态度和方法,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和借鉴。
德国企业:看不到“安全第一”的牌子
德国人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世人皆知的,因此,德国企业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来确保安全的,安全管理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
为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德国制定了劳动保护法规,由政府对各行各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工伤亡等情况依法行使监察职能。员工安全被作为国家法制化管理的一项内容,企业各级负责人、各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必须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德国重视生产现场安全标志和设施的设置。厂房门口,一般会备有担架、急救箱等;厂房内到处可见安全警示图、安全标志、安全警示线和安全栏杆等;在有酸、碱及化学药品的工作场所内,会有关于皮肤上意外溅了酸、碱后应及时冲洗的指示图……
德国的企业往往会聘请安全咨询公司,对各种规程、制度进行评估。咨询公司会在评估结论中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企业将为此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在一般事故的调查处理上,德国往往采取重制定防范对策、轻处罚的办法。德国企业对一般事故责任者的处理看法是:人难免会犯错误,出现错误后,最好由员工自己提出来,即使存在违章和过错,也先不要轻易处罚,而是要彻底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并制定防止错误再次出现的对策。
但是,如果员工多次发生事故,就会被认定为不称职。对于不称职者,德国企业会将其调离原岗位,甚至予以解聘。在德国,企业解雇员工是很正常的。如果发现员工有破坏行为,企业会将其送交司法部门处理。
德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关键是重法治。在德国,几乎看不到“安全第一”的标语,企业也不会对员工开展所谓的敬业教育。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人们一旦违规,面对的将会是来自保险公司、政府甚至法院的调查,这对个人而言,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美国企业:雇员要在“安全誓言”上签字
美国和德国的安全监督体制大体相似,但美国企业也讲“安全第一”。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不时可见工厂房顶上竖起的“安全第一”的标牌。
以美国太平洋天然气与电力公司为例。
该公司有自己的安全誓言,要求员工做到永远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寻找并消除不安全因素,帮助并鼓励他人安全作业。安全誓言由公司总经理和主管安全的负责人签字后发至各部门,部门的每一名员工都要在安全誓言上签字。安全誓言会被挂在墙上,也会被印成精致的小卡片,以方便员工随身携带。
同时,该公司还制定了安全准则,内容主要有7项:根据部门过去的情况,确定安全目标;通过确定安全目标来提高安全期望值,使每名员工都将安全业绩作为上岗、晋升、加薪的重要途径;检测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并提供培训,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将“加强安全”作为一个雇佣条件,始终如一地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关心员工疾苦;彻底查清危及员工安全的每一件事的根本原因,并确认已经采取了恰当、正确的预防措施;一个部门的安全工作应包括利用一切机会谈安全、明确个人的安全目标等。
可接受的安全业绩是该公司选人用人的条件之一,因此招聘人员时,该公司首先要对其进行安全资质审查。公司发放的红利与安全挂钩,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后,红利会被扣除,扣除部分最高可达红利的25%。
在工作现场,常常可以看到“安全第一”之类的横幅。如果有员工违规或发生不安全事件,该公司一般采取3种处理方式:一是口头通知,由主管告知员工其违规的地方,违规员工需要口头表示今后会安全地工作;二是书面通知,由相关部门书面通知员工要重视安全,告知其已在安全誓言上签过字,但其并没有履行誓言,应该反省;三是如果不安全事件再次发生,则违规员工要停工一天,认真思考其能不能做到安全生产,如果不能,就必须要离开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