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劳动路还很远、很长
体面劳动路还很远、很长
李学玲
“退休后发现患了尘肺病怎么办?”一名在煤矿井下工作了几十年的退休矿工问。
这位老矿工退休10年后,近日因呼吸困难,怀疑自己患上了尘肺病。据这位老矿工介绍,他曾经工作的单位是一家国有大矿。在他工作期间,企业也曾对井下工作的矿工进行过尘肺病筛查,但直到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他也没有被确诊患有尘肺病。
让这位老矿工郁闷的是,现在即便自费鉴定为尘肺病,后面的维权路还很漫长。可能还要到许多中国老百姓最不愿意去的地方——法院,打官司。
无独有偶,据《南国早报》报道,广西合山市的3名老矿工,在自己退休或和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才知道自己患有尘肺病。他们向原工作单位提出享受工伤待遇的要求,却久拖未决。近日传来消息,经有关部门协调,这3名老矿工有望获得一笔补偿费。无疑,这三名老矿工是幸运的。但是这种幸运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发展与责任
与合川市3名老矿工有着类似幸运的,是贵州的191名职业病患者。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经贵州省政府批复同意,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重大职业危害事故23名责任人分别受到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留党察看、行政记大过、行政记过等处分。这起事故中患病的工人多数获得治疗,并获得了当地有关部门一次性工伤保险赔付共计2914.05万元,其中工伤保险金2070.39万元,企业支付843.66万元;另外8名患者工伤保险待遇正在协商办理。
这191名职业病患者得到赔付并非一帆风顺。报道称,贵州省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自1999年底投产,从业人员长期受工业硅冶炼产生的粉尘危害,该企业在2008年就被查出有职业危害,有关部门为其从业人员开具了职业病证明,但是并没有引起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直至今年3月,有网友将恒盛公司可能上千工人患职业病这一情况在网上发布后,引起了中央领导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和贵州省有关部门分别组成督查组和调查组进驻公司,恒盛公司大量工人患尘肺病的黑幕才最终被揭开,企业首次被责令停产。
贵州这191名工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网友相助,有高层领导的重视,有国家有关部门和贵州省政府的全力调查,他们不用像张海超那样“开胸验肺”。这起职业危害事故表明,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不仅具有艰巨性,同时具有复杂性。
令人忧虑的是,尽管已有191人被发现患有职业病,当地政府的相关领导仍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尘肺病患者的治疗、赔偿等问题尚未解决,事故调查结论尚未向社会公布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又在进行协调,试图让这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早日恢复生产。
数据与现实
4月28日,卫生部向社会公布了《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各类急性职业中毒272例,中毒552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3.80%;慢性职业中毒1912例。
有专家说,由于现在发布的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是从覆盖率仅达10%左右的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的,因此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有关报告数字。目前,全国涉及有毒有害品企业超过1600万家,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超过2亿人,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30多个行业。
同时,我国职业危害正在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转移,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危害分布越来越广。
有调查表明,煤矿接受健康检查的农民工发病率为4.74%,最短发病工龄只有1.5年,平均6.69年,与正式职工发病最短工龄25年、发病率0.89%的数字相比,农民工职业病具有发病工龄短、发病率高的特点。 “幸运”与反思
今年两会期间,43位工会界委员联名递交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建议》提案,直陈我国职业病防治面临“潜在和累积的患病人数巨大,一些行业患病人数仍在发展,占我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大多不重视职业病防治”的严峻形势。
目前,农民工大多在企业从事苦、重、脏、险的工作。这些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技术落后、工艺简单,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一些企业没有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尘毒监测,没有告知农民工职业危害因素和后果,没有组织过体检,没有配备防护用品,所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职业病患病几率,侵害了农民工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
同时,职业病本身具有的“潜伏期长”、“发病滞后”等特点和农民工流动性大、自我防护意识弱等因素,给职业病的工伤认定、补偿和早期治疗带来很大难度,很多患病农民工身体饱受病痛折磨,整个家庭也为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从一年前张海超的“开胸验肺”到日前贵州的191名职业病患者获得赔偿,所有职业病患者维权的曲折经历和那些官方发布的数据、专家的介绍说明,在我国相当一部分行业和企业中,《职业病防治法》形同虚设。要实现职业病防治法制化,完善劳动保护机制,维护生命健康权,切实做到体面劳动,路还很远、很长,任务还很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