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0年7月 28日上午发生在南京栖霞区已停产搬迁的原南京塑料四厂厂区的爆炸事故截止29日上午5时,死亡人数升至13人,120人住院治疗,其中14名危重伤员已有3人脱离生命危险。4300余户民众在此次爆炸中受损。
“7·28”事故处理现场指挥部获悉,现场明火于29日凌晨全部扑灭,隐患已经排除,事故直接原因已初步查明,各项救治善后工作有序进行。
28日晚,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率卫生、环保、公安等有关部门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听取有关部门事故情况汇报,对救治处置工作提出要求。29日上午,孙华山等与江苏省、南京市有关负责同志又一起到事故现场察看处置情况,了解事故原因,并在事故处理现场指挥部会商有关情况,对下一步救援善后工作作出安排。
据最新情况通报,在明火熄灭后,事故现场清理时又发现3具遇难者遗体。截止到29日12时,事故已造成13人死亡,120人住院治疗,其中14名危重人员。目前,当地卫生部门调动全市医疗力量,组织专家和各科医院人员全力救治伤员,为每位危重伤员配备抢救小组,精心制订方案,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生命。卫生部已派出专家组现场指导救治工作。
事故发生后,环保部门第一时间在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设置8个流动监测点,以及对10公里范围内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进行实时数据分析。据最新监测结果表明,目前事故对周边环境未造成污染影响,未引发次生环境污染。据悉,环保部门将继续对水、大气实施环境监测,确保环境安全。事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的供水、供电、供气已恢复正常,有关部门正加紧对居民受损情况进行评估,并制订赔偿处理方案,确保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5公里外西瓜被震裂
据现场记者描述,爆炸后整个环境“就像战争过后一样惨烈”。
陈光标:震得什么也听不到
据当时正在爆炸现场300米开外施工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介绍,事发时突然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大家都震得耳鸣,“一段时间什么也听不到”;瞬间感觉地动山摇,“觉得像地震”;该公司重型机械的挡风玻璃和周围好多建筑的玻璃全部都被震碎了。“顺着爆炸声传来的方向,出去一看,大火冲天,滚滚浓烟。我也闻到一些刺鼻的臭气”。
居民:周边多座建筑倒塌
事故发生后,周边道路经五路、栖霞大道、仙尧路等路段实行双向管制;附近的一座通讯基站被炸毁,部分小区通讯、供电、供气一时中断。“迈皋桥地区发生巨大爆炸,我家的热水瓶、纱窗均掉落。”昨日上午爆炸后,当地网友称爆炸很有可能辐射周边10公里,全城都有震感,爆炸点附近多座建筑倒塌。
韩先生家住经五路壹城西区,距离爆炸现场直线距离约1.5公里。他介绍:“当时就听到闷轰声,真的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气浪也很厉害,我家一个平时卸不下来的铁皮纱窗都被震下来了,接下来就断电2个小时。”
距离事故地5公里外的一个西瓜摊摊主表示,当时听到远处一声巨响,感觉装西瓜的车子震了一下,几个西瓜应声开裂,还以为是地震了,后来看到有浓烟升起,才听说是爆炸了。
记者:一公里内玻璃全震碎
据介绍,爆炸发生地的工厂已经停产,处于拆迁过程中,因此大部分居民已经搬走,“可谓不幸中的万幸”。
背景资料:丙烯
丙烯常温下为无色、无臭、稍带有甜味的气体,是三大合成材料基本原料。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丙烯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人吸入丙烯可引起呕吐。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
●问题一安全痼疾为何无法根除?
南京第四塑料(9740,0.00,0.00%)厂发生爆炸不是偶然,安全隐患特别是火灾痼疾,早已深埋其间。
记者检索资料发现,此次发生爆炸的南京第四塑料厂的2个仓库,在2008年时就曾内发生过火灾。赶来救援的消防队员,因为找不到“藏身”垃圾堆中的消防栓,迟迟不能投入灭火。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李军说,像塑料厂这样属于化工大类的化工厂,在最初建设的时候,就应该上报环保部门和安全监察部门审批,经过这些部门的联合审核,对包括污染和安全在内的化工厂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严格审查通过之后,才能够投产。
而根据现场消息,此次南京塑料四厂爆炸原因是工人在拆迁时挖断丙烯管道,导致丙烯泄漏,并在十分钟后引发爆燃。
李军说,在化工厂存放易燃易爆物体的压力容器必须装安全监测器,如果发生事故,安全监测仪器会检测到有液体泄露,管道阀门会自动关闭,切断火源。如果阀门没有关闭,火线延展到存放液体的压力容器,产生的爆炸就会危害巨大。
●问题二安全部署成一纸空文?
在本月初,南京市政府就对面临的安全隐患做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
当时,负责南京市安全生产的安委主任罗群就在南京市安委会召开全体成员(扩大)会议,要求着力抓好夏季高温安全生产工作。他还特别强调,要在深入排查治理各类隐患上下工夫,深入开展夏季高温安全生产大检查。
一次至少埋葬掉十条鲜活的生命,这家已经关停的塑料厂,打乱了南京市委的安全部署。显然,事实证明南京第四塑料厂,没有完成罗群的要求。“一面是不断强调安全生产,另一面又是层出不穷的安全事故。”网友不禁反问,“为什么一次次的血泪教训,仍不能唤醒某些人麻木的神经呢?”
●问题三工厂附近为何居民密集?
可是国家安全生产环境的改善,仍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例如此次发生爆炸的塑料厂厂址就是在居民聚居区,这也是造成此次爆炸伤亡严重的原因之一。
“按规定塑料厂等易燃易爆的工厂,应该统一设在工业园区内,工厂附近不应有居民。”中科院广州化学公司副总经理邹永分析,这或许和工厂建设年代较早有关,“后来人多了,可是规划没跟上,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这么多的人和塑料厂如此‘亲密接触’,相当于在枕头边安放了一颗炸弹。”网友对此评论,“如此一来,一旦意外发生,附近居民连逃命的机会都不会有!”(南方)
7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南京市塑料四厂的厂区发生了可燃气体管道的泄漏爆炸,造成上百人伤亡。当天中午12点左右,吉林市两家化工厂仓库被洪水冲毁,7000余只化工原料桶被冲入松花江,严重威胁着下游民众的饮水安全。
一天发生两起事故,令公众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化工厂何以成了威胁公共安全的‘定时炸弹’”?而在不久前,大连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如果大火不是及时被扑灭,后果将不堪设想。
化工企业事故频发提醒公众,重化工时代带来的不只是环境污染,还有对公共安全的巨大威胁。这个问题不仅与现在的化工企业相关,而且也是今后政府和社会都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重化工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到了新世纪这个产业转移的步伐逐渐加快。而近年来,地方产业升级使国际重化工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浪潮进一步提速。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天津等地,不是纷纷引进大型重化工项目,就是出台规划试图在当地建设重化工产业基地。
客观而言,中国进入“重化工时代”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重化工产业的升级,是在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们的近邻所走过的道路。因此,重化工企业的污染问题和对公共安全的威胁,也就难免会一同转移进来。问题在于,有关方面对此是否有充分的认识与足够的制度安排,将重化工的危害降到最低。
现在,实际上已经出现了重化工产业转移与安全防范机制脱节的现象。2006年7月11日,原国家环保总局通报称,总投资近10152亿元的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当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中国的化工石化行业存在着严重的布局性环境风险。尽管公众不知道,南京塑料四厂与吉林的两家化工厂是否在上次的排查之列,然而,其布局的不合理却是一致的。问题在于,在各地重化工大干快上的同时,这种局面是否得到了扭转?而今后的重化工之路又能否吸取教训,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
这种布局的不合理也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如迅猛的城市化进程,让原来的郊区变成了市区。很多地方政府实质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将这些居民身边的“定时炸弹”搬迁到安全地带。如南京塑料四厂就已经实行搬迁,然而,“不幸”还是因为粗放式的拆迁发生了。这其实就暴露了问题的另一面,即当前对化工企业安全监管的漏洞以及企业自身安全意识的缺乏。
在科学安全环保的规划布局之外,唯有依赖安全监管制度和企业的安全自觉,公众才能免于伤害。显然,近来的这些事件说明,有些地方政府机构和企业在享受着重化工时代红利的同时,尚没有同步重视其对公共安全的潜在威胁。地方和企业不能只顾享受重化工的好处,而不顾公众的安危。重化工时代如果带来化工安全事故高发,这是谁也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对于近来连续发生的多起恶性事故,有关方面不可谓不重视,然而,公众还是期待,有关方面不只是停留于个案的惩处,而是能够从全局和未来着眼,健全和完善安监机制,以破解重化工时代公众的安全忧虑。
- 上一篇:河南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伊河汤营大桥垮塌事故
- 下一篇:河南栾川大桥垮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