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前,在这个不到0.015平方公里的山头上,23家采石场各自为战,作业现场碎石横飞,十分混乱。从2001年到2004年上半年,三年半的时间里死亡11人,重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万元。如今,通过资源整合,这里的采石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减少了事故隐患,实现了产量翻番。”在江西瑞金市云石山乡陂下石灰场,副场长郭联瑞向记者介绍。
云石山陂下石灰岩矿区有着100多年的开采历史。2004年以前,矿区密集分布着23个采石场,从业人员200多人。每个采石场矿界最宽不过50多米,最窄的不到20米。为争夺资源,采石场之间纠纷不断。由于各采石场规模太小,缺乏资金和技术,采石工艺落后,形成高达三四十米的一面墙式的高陡采场。作业人员在悬崖峭壁上凿岩、装药、放炮、清理浮石,隐患很多。另外,由于作业面高陡,作业人员难以对爆破作业后的浮石、松石进行有效清理,加之掏采形成巨大的伞檐,时刻威胁着采石场作业人员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每个采石场每天都要进行多次二次爆破作业,采石场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曾出现过飞石伤人事故。
为切实整治陂下石灰岩矿区的安全生产秩序,让矿工不流血、亲属不流泪、业主不破产,2004年7月,当地安监部门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对该矿区实施了全面整治。
刚开始,群众情绪不太稳定。在陂下村,大部分村民集资入股参加了烧石灰,没有集资入股的也多在石灰厂做工,业主和村民的眼前利益受到影响。于是,村民们轮换着天天到政府机关上访,反对整治整合。
对此,瑞金市政府组织工作组逐家逐户宣传政策,耐心细致地解释说明,并让遇难矿工的家属和发生事故的业主现身说法。工作组帮业主算安全账,让业主认识到如果不改变安全现状,今天赚的钱明天还要赔回去。工作组帮矿工算生命账,在这样的地方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可能赔上的是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工作组帮村民算经济账,采用新工艺、新方法采石,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因为大大减少了事故,所以综合效益会更好。同时,当地政府一再表明毫不动摇的整治决心,村民们终于认识到,不整治没有出路。
村民的思想通了,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由原来的业主组建一个新的采石场,重新办理相关采石手续。
要实行台阶式开采,矿山建设、设备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引进新的生产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当地安监部门组织村民到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学习考察。最终,村民们决定,通过招商引资方式,请来福建省福清市一家专业采掘施工队,解决了整合后矿山采石的资金和技术问题。
重组后,整个矿区只有一家专业采石队伍从事采石作业。采石作业方式严格按照设计采取中深孔爆破台阶式开采。除了普遍采用挖掘机、运输车辆外,矿区用上了一些比较先进的采石设备,如液压防尘钻孔机、液压锤破碎机等,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矿山自上而下分层开采,凿岩、装药、起爆、松石处理、二次破碎、出渣、装运等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消除了原来普遍存在的高处坠落、采场坍塌、松石打击、爆破伤害、二次破碎飞石伤人等重大隐患。由于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实现机械化,整个矿区的作业人员由原来的数百人减少到现在的20人。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后,产量和产值大幅提高,年产量和产值分别由整治前的57.2万吨、2860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126.7万吨和超亿元,产量增加了121%,产值增加了4倍。
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情况下,由于矿山采用新工艺,大幅度减少了人工工时和炸药用量,生产成本下降,作业人员积极性、劳动效率明显提高。随着矿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采石场的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在政府的强力主导下,通过整治整合、重组兼并、改进工艺、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彻底扭转了矿区事故多发的严峻局面。近几年来,矿区实现了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三大丰收”。(本报记者 李 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