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50号令 第四十四条(二)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履行法定职责的;法定职责有哪些?
悬赏: 100 积分 提问于:2013-01-03 16:57:46 点击数:
“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履行法定职责的”范围太广,不知道有谁能具体列举下?
提问者: wdj1980 - 经理 [五级](共 3 个回答) 网友回答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提出的关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责规定,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出的关于“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提出的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第二十八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法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是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责任主体,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开展职业危害管理工作,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单位日常职业卫生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
二、前期预防管理
(一)职业危害申报
(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
(三)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
三、劳动过程中的管理
(一)材料和设备管理
(二)作业场所管理
(三)作业环境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四)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五)履行告知义务
(六)职业健康监护
(七)职业卫生培训
(八)职业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报告与处理
主要对照以下这些方面检查,这些都是企业的法定职责。
1.组织机构
1.1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1.2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2.规章制度
2.1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2.2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
2.3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2.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2.5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2.6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2.7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2.8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2.9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2.10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2.11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2.12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2.13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3.生产布局
3.1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
3.2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3.3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
4.建设项目“三同时”
4.1建设项目预评价通过安监部门审核
4.2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通过设计审查
4.3按规定开展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通过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5.危害申报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备案
6.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6.1有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6.2按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6.3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每三年进行一次。
7.健康监护
7.1建立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7.2按规范建立劳动者个人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7.3按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7.4不得安排未成年工、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8.义务告知
8.1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8.2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载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8.5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患职业病或职业禁忌症,以及处置决定应当由企业书面告知劳动者本人
9.教育培训
9.1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定期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9.2对岗前、岗中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10.警示标志
10.1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或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10.2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11.防护设施
11.1厂房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或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11.2在有毒有害场所安装通风机、通风帽、通风柜、隔离操作室,加强尘毒发生源的密闭与通风,重点部位采取密闭尘毒源与局部抽风措施
11.3针对有可能产生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设立毒物警示标识,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报警仪,相关岗位设置急救药品、喷淋冲洗设施等
12.个人防护
12.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及采购、发放、领用档案
12.2配备与操作岗位相适应的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有毒有害岗位作业正确配戴防护用品
12.3指导和督促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12.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在有危害的场所不得饮水进食、不得放置生活用品
13.应急救援
13.1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3.2配置应急撤离通道、应急救援操作指示牌、必要的泄险区、风向标
13.3定期组织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