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是谋求安全发展的前导,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支撑。近年来,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下,规划科技工作在服务监管监察工作大局,推进规划分解落实、重点工程建设、规范中介机构监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规划科技工作发展现状
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启动实施,科技成果推广逐步展开
1.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等4个“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已启动实施,共设23个课题。
2.各地积极争取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立项
天津、重庆、上海、甘肃、陕西、浙江、河南等省局积极争取,将“安全科技”工作重点内容纳入本省(市、自治区)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中,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安全科技立项。
3.多种形式促优秀科技成果推广
规划科技司立足安全生产重大技术需求,遴选确定了9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面向重点领域行业推广。天津、上海、湖南等省份在全市加油站推广应用HAN阻隔防爆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上海举办“2007上海安全生产与科技装备展览会”和主题为“石油化工领域安全生产与和谐发展”及“现代工业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安全生产专家论坛;黑龙江省举办了“2007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黑龙江)展览会”。浙江省财政投入2500万资金,鼓励矿山采用先进的开采工艺。
4.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
各地按照规划和科技会议与全国科普工作总体部署,不断建立健全科普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科技活动周、安全生产月活动。山东、陕西省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常识、防范知识、应急救援、逃生自救技能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了百万职工安全科普知识答卷活动,积极宣传安全科技知识,安全事故预防常识;福建、江苏、甘肃也举办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科技知识讲坛和学习培训,开展了安全科技的普及活动。
二、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
今年以来,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项目(“金安”工程一期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项目监理单位、系统总集成、应用系统开发、安全系统的招标工作以及商务谈判和合同签订工作已经完成。二期工程的项目建议书编制正在积极推进。
“金安”一期工程启动建设以来,20个省落实了“金安”工程配套资金,明确了“金安”工程建设任务和责任人。河南省把本省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已于去年列入了省政府电子政务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山东省安监局启动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项目。
三、制度建设持续加强,中介机构监管日趋规范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中介机构监管
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全国共有安全评价甲级机构146家。检测检验机构甲级38家,乙级79家。针对中介机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安全评价工作监管的若干意见》《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与之配套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准则等部门规章相继发布实施。依法加强安全中介机构与人员的监管,明确中介机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职责定位,强化中介机构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意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2.推动安全评价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建设,拓宽安全评价业务范围
按照服务安全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生产的原则,各地积极推动安全评价行业协会建设工作,浙江、内蒙古等地均建立了行业性组织,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政府与中介机构分开”的原则,推进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规范安全评价行为,推进安全评价机构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同时,积极拓展安全评价业务范围,将安全评价从单一的高危险行业,向其他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引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迈向新台阶。
3.加强检测检验机构管理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总局12号令),制定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监督管理细则和检测检验制度,通过机构换发证书和定期监督评审,进一步加强对机构的监督管理,重点监督机构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并对检测检验能力进行核查,发挥机构在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作用。
4.加强安全标志管理,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检查
加强了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资质认证和动态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了对安全帽、自救器、呼吸器、爆破器材、风筒、矿灯等产品的抽样监督检验。处理违规企业109家,涉及261种规格产品。加强了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信息化管理,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网上申办、服务的进程,方便企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规划科技工作的发展思路
尽管规划科技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各地区规划工作进展不均衡;科技工作缺乏有效政策环境、手段和资金渠道支持,各级政府对安全科技投入不足;“金安”工程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工程建设进展缓慢;安全评价机构发展不均衡。针对规划科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工作思路,加强和改进规划科技工作。
规划工作
1.继续落实规划实施指导意见
指导各省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实施工作要点的通知》(安委办[2007]17号)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下达“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安全生产规划两项综合指标的通知》(安委[2007]3号),落实规划目标任务。
2.推进规划确定重点工程启动实施
进一步加强与发改委的沟通汇报,取得发改委对规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支持。同时,指导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抓住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均在编制2008年度政府投资建议计划的机会,认真编报好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支持的安全监管监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的建设项目计划,特别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信息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规划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积极做好规划的中期评估和调整工作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2007年下达的安全生产相对控制指标,结合上半年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对国家发改委《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2007年产业经济发展计划”内“安全生产分地区计划”进行调整,对规划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抓好督促检查,确保2007年安全生产两项约束性指标的顺利完成。
科技工作
1.解决科技资金渠道不足的问题
引导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切实抓住当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机遇,积极争取将安全科技内容纳入到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或科技发展规划中;紧密围绕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组织相关研究单位凝练科技项目,一方面争取地方财政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吸引企业科技研发资金,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
2.抓好“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验收工作
组织专家对照“煤矿瓦斯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任务书的考核目标,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格考核,完成国家科技计划任务,进一步抓好“十一五”项目的落实与执行。
3.做好重点科技成果推广工作
做好“煤矿瓦斯高效抽放技术与装备”“煤矿安全网络化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矿井提升安全保护技术与装备”“矿山井下人员定位技术与装备”“非煤矿山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危险品和长途客运车辆行驶监控技术”“高安全性烟花爆竹药剂与生产技术”“重大危险源监控与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生产过程高可靠性安全管理体系”等9项重点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同时,引导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4.开展全民安全素质教育
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开展安全生产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宣传、展示安全科技研发、成果推广等安全科技工作,提高全民安全科技素质。
“金安”工程建设工作
加快“金安”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二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工作,按照工程建设计划,督促各地按照项目初步设计要尽早完成机房布线及视频会议室装修,配合项目建设单位做好有关应用系统开发、系统集成等工作。
中介机构监管工作
1.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规范安全评价工作监管的若干意见》
坚持政务公开,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准入,按照总量控制、合理规划的原则,科学合理控制数量与规模,进一步规范机构监管工作。加强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做好安全评价机构的抽查工作,严格规范其评价行为,进一步提高评价工作质量。从机制上和体制上研究建立安全评价机构运行和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安全评价资质管理,坚持资质审查、许可程序专家核查制度,实行会审、公示和公告制度,不断完善安全评价行政许可工作监督机制。
2.推动安全评价法制化建设
组织修订《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原国家局第13号令),强化安全评价法律责任意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推动《安全评价条例》的立法工作,以法规的形式进一步确立并规范安全评价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中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防止将安全评价作为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附带产物。
3.推行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的设立
开展安全评价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充分吸取、借鉴公安部、国家环保总局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的经验,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推行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制度,促进安全评价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4.积极研究、筹备建立全国性的安全评价行业协会
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研究行政许可新思路、新方法,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促进安全评价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5.调整、充实、组建安全评价技术专家库
规范安全评价技术专家在咨询、评审工作中的作用,在各省市和总局各业务司局推荐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安全评价技术专家库,大力发挥技术专家作用,提高安全评价技术水平。
6.加强管理
从制度落实、基础建设、监督管理方面,加强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工作、安全标志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具体做好5项工作:第一,督促各省做好检测检验机构设置、布局规划;第二,坚持按条件、程序审批、公示,严把准入关,坚持和完善专家评审制度;第三,加强基础建设,重点加强省中心的基础建设,抓紧人员培训,按资质认定准则的要求建立、完善机构管理体系;第四,按照年初下达的检测检验机构换证和定期监督评审计划,组织对机构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第五,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在各地监督检查的基础上,组织5个督察组进行专项督察。
编辑 林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