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皇新海(左一)与井下工人探讨工作面安全
“一通三防”(通风,防尘、防瓦斯、防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就曾经因为它的偏差,发生过数起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集团具有125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是国家6部委首批核定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也是江苏省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集团现年产煤炭2000万t,总资产150多亿元,位列全国500家大企业集团第236位。近年来,随着开采水平不断延深,井下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越来越大,煤尘及火灾隐患普遍增多。“一通三防”问题,成了徐矿人的一块心病。
恶劣的条件,历史的教训,成了徐矿人痛下决定、战胜隐患的原动力。近年来,集团干部、职工致力于本质安全型煤矿建设和采煤工艺进步,对通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不懈地进行整治。从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灾害预防及治理的投入,到建立专项治理监管责任体系,超前采取防范措施,使集团各矿通防系统的隐患得以及时消除,从而杜绝了重大通防事故。目前,集团已连续20年避免了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连续4年杜绝了井下煤层自燃发火事故,整个公司生产秩序安全稳定,并被评为“全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公司”。
预防始自主动减产
徐矿人对“一通三防”一丝不苟。今年5月19日,国务院安委办为预防煤矿事故,组织开展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要求国有煤矿企业重点就矿井通风情况、瓦斯治理情况等开展隐患排查,集团重点就“一通三防”工作,进行了隐患排查治理。
排查治理伊始,集团领导即强调,各矿必须坚决贯彻“以风定产”方针,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同时,在全集团抓落实、抓典型,将全集团瓦斯管理难度最大的矿井——夹河煤矿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根据其工作面、掘进头的多少,逐月核查产量——超产没奖,只有批评。
夹河煤矿是一个年产170万t煤炭的老矿井,也是集团6大主力矿井之一,现有员工5000余名, 煤田总面积19.25km2,可采储量尚有8000多万t。近年来,夹河矿的生产已进入深部开采期,为了保证夹河矿的生产安全,去年,集团给夹河矿下达的全年生产指标是150万t,比前几年每年的180~190万t指标轻松了许多。纵然如此,集团领导仍不放心。今年安排产量计划时,集团领导分析认为,夹河矿开采深度已达-1100m以上,条件比过去的浅部开采难得多,矿井通风系统复杂,通风总量下降,瓦斯涌出量成倍增长,最多时吨煤涌出量可达25~26m3,是全集团瓦斯管理难度最大的矿井,并且存在着地压大、地温高等不利因素,为此,公司又将夹河矿年产量减至130万t。此次隐患排查治理期间,集团领导数次下井实地查看,叮嘱管理人员密切关注该井瓦斯涌出变化情况,强调“宁可降低产量,也要确保夹河矿通防工作不出问题”,随时准备再次核减夹河矿产量。除了夹河矿,集团公司对义安、张集等高瓦斯矿井,也同样强调要根据其生产条件及通风能力,及时调整生产指标,坚决杜绝超通风能力生产现象。
除了严格执行“以风定产”方针,此次隐患排查治理期间,集团还结合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督促所有掘进工作面安装了“双风机、双电源及自动切换装置和双传感器”,提高了矿井局部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全公司因停电、停风造成的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事故,由2006年的半年10次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半年4次,有效降低了矿井涉险事故。同时,各矿还对井下的风门进行了改造。过去井下的风门是木门,不透明,开关过程中容易碰人、挤人。现在,有的矿井改用有机玻璃制作风门,实现了风门的透明、可视;有的改成无压对开风门或可旋转式风门,实现了风门的安全闭锁。这些措施不仅使风门的作用、效果进一步增强,而且赋予了风门语音报警和可监控功能。小小的改进,就避免了风门同时打开造成风流短路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恰恰是导致井下风流短路、通风紊乱、瓦斯积聚,进而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
瓦斯防治调低报警值
集团的夹河矿、义安矿、张集矿、张小楼矿,都是高瓦斯矿井,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瓦斯危害,集团近来已先后投入1285万元进行治理。在夹河矿-800m西二采区建立了2套局部瓦斯抽放系统,使该区域的瓦斯抽放能力达到3203m/min;在张集矿-700m东三采区建立了高位瓦斯抽放系统,消除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在张小楼井-1025m西一小湖系下山采区建立了局部瓦斯抽放系统,新增主干管路1310m。这些安全设施投入,有效地提高了高瓦斯矿井的安全保障系数。
除了在本质安全这一硬件建设上加大力度,在软件建设上,集团也下了一番功夫,确立了“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集团规定,如果矿井通防质量不达标,矿井质量标准化考核验收就通不过,各矿矿长、总工程师、安监处长就会被给予黄牌警告,同时还会给予经济处罚。如果矿长、总工程师、安监处长被黄牌警告2次,就必须引咎辞职,不主动辞职的勒令辞职。与此同时,集团严格执行了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制定了一系列配套规定和考核办法,对不出生产事故的高瓦斯矿井领导干部每半年给予一次奖励,对在高瓦斯矿井作业的工人月月给予特殊补贴。
具有可视、报警功能的无压玻璃旋转风门
政策是向安全倾斜了,但在实际生产中有时会产生矛盾。为了避免实际生产作业中瓦斯监测人员与生产人员发生矛盾,集团还确立了瓦斯防治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坚持现场由“瓦斯员说了算”,工区由“通风工区区长说了算”,矿上由“总工程师说了算”,从而使专业干部及岗位人员责权到位。一次,张集矿在9365巷道掘进时,煤层瓦斯含量高,需要先进行瓦斯抽放作业。开打瓦斯抽放钻孔会影响掘进人员掘进作业,掘进区长见进尺受到影响,便吆喝钻孔工人为生产让路。钻孔工人不听,掘进区长开始发急、骂人。通风工区区长赶来后坚守现场,指挥钻孔人员继续施工。两人互不相让,事情最后闹到矿领导那里,掘进区长原以为矿长为了效益,会为自己开脱,责备通风工区区长,没想到挨批的却是自己。矿领导一句话就顶回来了:“工区由‘通风工区区长说了算’,这不是空话。”直到完成瓦斯抽放任务后,掘进人员才得以进场施工。
在隐患排查治理中,集团还加大了各矿瓦斯监控系统装备、中心站设置、人员配置、专网安全、断电功能、分站备用电池、传感器精度的检查力度和频率。安监人员检查发现,部分高瓦斯矿井瓦斯监控系统报警值虽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但现场作业人员瓦斯防范警觉性差。瓦斯浓度达到1%报警、达到1.5%自动断电时,还存在通风及撤离措施不力等现象。现实中时间不等人!通风措施不力,瓦斯将会继续上升,从而形成重大生产安全隐患。集团领导认为几个高瓦斯矿井情况特殊,需要采取“早报警、早断电”特殊照顾。于是,集团又按照“高于行业标准、严于安全规程”的原则,将几个高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回风流、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传感器瓦斯报警、断电浓度调至0.8%,其中张集矿瓦斯报警浓度更被调至0.6%。这一措施不仅为几个高瓦斯矿井瓦斯超限后的应急处理争取了时间,而且强化了现场作业人员的瓦斯防范意识。
除尘喷雾与注水兼治
集团所有下属公司的煤尘都具有强爆炸性,是通防工作中的重点隐患。此次专项行动中,防尘措施落实情况被作为一个重点督查对象。通过排查督办,各矿制订了详细的防尘工作措施,采煤工作面铺设了防尘管路,实行了转载点喷雾,目前自动化率已达到97%以上。各矿综放工作面全部实现了移架、放煤同步喷雾,有579处转载点安装了自动喷雾设施,194处皮带机头安装了防尘罩。截至目前,集团各公司共安装、更换防尘管路11万m,保证了防尘系统的稳定可靠。旗山矿试用了采煤机二次负压除尘器和掘进机除尘风机;庞庄井和城、张集、夹河、张双楼矿完成了静压水源改造,优化了防尘管网,保证了防尘供水能力;权台矿安装了3套防尘过滤装置;张集矿在西翼-495m降压池处安装了水位传感器,实现了防尘用水地面24h监控。与此同时,集团还坚持每月3次的逢“8”除尘活动。每逢“8”日,各矿井从井口到采掘工作面,全方位清除煤尘,使防尘死角和煤尘隐患大大减少。
为矿井配备的注氮灭火系统
为从源头上治理煤尘这一隐患,集团还全面推行了煤层注水措施,除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不需注水的工作面外,其他工作面都必须注水。工作面注水不达标,将给矿长、总工程师、安监处长黄牌警告。刚开始制度还能被严格执行,但时间一长,一些人就开始忽视起来。一次,张集矿9321综采工作面“断链条”,早班时煤体没有注水,煤机手一上班就要开机割煤,现场通风工区区长发现后立即制止,坚持要求给煤体注水,并一再叮嘱煤机手煤体注水量符合规定时才能开机。矿有关领导得知后认为是机械采煤,危险性不大,就打来电话要求“开绿灯、保产量”。通风工区区长认为煤体不注水,煤尘量大,容易发生危险,坚持“谁说都不能生产”。为了迫使煤体注水并达到相关要求,通风工区区长指派瓦斯员占据了煤机,阻止开机生产,一直到煤体注水达到标准。
此次隐患排查治理中,集团领导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抓落实、抓兑现。董事长、党委书记皇新海数次下矿检查安全,了解排查治理落实情况,还利用星期天,到重点矿井——张集矿9365工作面查看防突情况。总经理吴志刚对通防的每项投入都高度关心和支持,对通防的所有问题都优先安排解决。分管“一通三防”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朱亚平、王继承每次下井都格外关注通防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全力超前解决存在的问题。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支持,为集团公司的通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编辑 余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