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建警情催
7月29日
周日,“八一”节也到了,忙了一个星期的工作,今天好不容易休息一下,局里安排到人民大会堂观看庆“八一” 建军节特别节目——《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节目刚刚开演,我习惯性地看了一眼手机,这才发现有六七个来电居然没有听到,职业敏感告诉我,一定是紧急情况!马上回复电话,得知河南省陕县支建煤矿发生透水事故,69人被困井下,局里要我随同李毅中、赵铁锤同志一道,立即乘17:10的飞机赶赴事故现场。
顾不得和其他人打招呼,急忙往外跑,无奈人民大会堂附近找不到出租车,跑了一二千米后,好不容易才拦到一辆车,赶到办公室后已近16:00,时间紧迫,来不及回家取换洗衣服及生活用品了,收拾完办公桌,我随手抓起一件今年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时发的、丢在办公室里的文化衫,和同事一道急急忙忙往机场赶。从同事口中得知,李毅中同志为争取早一点儿赶到现场,打了个时间差,已和冯长辉主任搭乘北京至运城的航班,先我们一步走了。
航班因故延误,推迟到19:30起飞。到达郑州机场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事故现场。一路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我还在设想现场该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当地接我们的同志说,李毅中已提前于22:30到达现场了。
现场雷声急
7月30日凌晨
凌晨1:30,我们终于到达指挥部,李毅中同志正和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副省长史济春一道,紧急商讨救援方案。
据现场同志讲,我们到来之前,现场刚刚虚惊一场:四周突然停电,变得一片漆黑。人们一片惊呼。当时,300多名武警消防官兵正在冒雨抢修大堤,100多名救援人员正分头在井下勘察、安装水泵、铺设电缆,做一些抢险的准备工作。而排水、通风,向被困人员供气、供氧等,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用电。此时停电,不仅被困人员没法营救,就连下井的100多名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也没法保障。
多亏当地电力部门,立即启动供电应急预案,检查发现原来是地面变电站遭到雷击。10min后,供电恢复,大家虚惊一场!
为防万一,电力部门随后调集了80余名电力专业人员,以及20余台救援车辆、5000余m电线电缆、一台1000kV·A变压器等相关救援物资,制定第三套供电方案,有力保障了救援工作的电力稳定。
凌晨2:00,李毅中、赵铁锤同志和徐光春、李成玉、史济春同志以及“被夺了权”的现场总指挥李九成(河南省安监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等一道,又冒着暴雨赶到露天坑和堤坝观察洪水和堵漏情况,到井口了解抢险措施的落实情况。我发现现场每个人浑身湿透,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雨水。
险情频频传
7月30日凌晨3:00
从7月29日下午到30日凌晨,无疑是异常难熬的几个小时,雷大雨急,此时最关键的是防止第二次溃水。30日3:00,危急情况频频传来:雨势持续不减,洪水增大;支建矿上游一个蓄水几千立方米的水库,正面临漫坝或溃坝危险;铁炉沟河床内还有未查清的废弃小窑通道……这些都可能造成洪水再次灌井,严重威胁被困矿工和施救人员的生命安全。
指挥部分析,救援人员从井下走上来,大约需要15~20min时间,此时万一发生洪水灌井,再打电话通知救援人员撤离就来不及了。
情况紧急,稳妥为妙!
指挥部果断决定,及时调整抢险方案:井下70多名抢险人员立即撤往地面,先排查消除地面洪水威胁;300多名武警消防官兵和中铝矿业公司100多名职工,在三门峡市及陕县主管市、县长和安监部门的领导下,奋战在堤坝,防洪堵漏;煤监部门和地方行业管理部门紧急排查周边小窑情况,防止其他通道透水;三门峡市及陕县主要领导带领安监、水利、气象部门相关人员,坚守水库堤坝,密切观察洪灾水情,以防漫堤溃坝。
他们在水库大堤坚守了一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了准确信息。
搭建“生命线”
7月30日上午
事故发生后,被困矿工通过井下电话与地面取得联系,报告了他们的被困地点,并且说明他们已经全部安全地聚集在一起。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令地面抢险人员惊喜万分。这部电话,随后成了联系井上领导、井下救援人员和被困矿工,向被困矿工传送党中央及国务院的关怀、广大抢险人员的努力和温暖的“生命线”。正是这部电话,时刻反馈着被困人员的生命和生理特征,为抢险救援提供了一手资料。如果没有这条“生命线”,救援人员就不能及时知道他们的被困位置和状况,抢险工作就不能及时确定方向和目标。通过电话,指挥部得知被困地点还有完好的压风管路和防尘水管,可以向被困矿工送风、送氧、送给养。
现场同志讲,从7月29日下午就开始准备给井下送风、送氧。井下被困人员后来打来电话,反映空气干燥,感觉口干舌燥,且闻到了异味,感到有些不舒服。检查发现,原来是空压机运转时间过长,导致温度升高,油气分解蒸发后掺井。现场为此紧急增加了备用空压机,轮流运行,减轻空压机发热。29日晚上,井下被困人员又反映头晕脑胀。指挥部分析认为,可能是井下空间小,工人又高度集中,导致井下缺氧,同时送的风又是带有四五个气压的缘故。指挥部研究决定,在送风管中掺入氧气往下送,解决了被困人员的供氧问题。
过后不久,井下被困人员又反映不舒服。是不是氧气浓度太高了呢?救援人员马上降低了空压机的压力,降低了空气中氧气的浓度,直到井下被困人员反映感觉舒服了为止。
人工驱云雨
7月30日中午
从7月28日晚上到30日凌晨,陕县连降暴雨。为了能对矿区天气形势进行重点监测、重点分析,及时预报,河南省气象局从7月29日16:00起,派出9名专家和1台装有4要素自动站的气象车到现场支援。
为了减轻抢险救灾的压力,30日上午,抢险指挥部决定使用人工驱云减雨的办法来干扰天气。三门峡市气象局局长武小明从灵宝、陕县、渑池3县,先后调来3门三七高炮、11门火箭炮、1000多发炮弹。30日10:20至12:50,400多发炮弹通过雷达定位后,被定点发往高空云层进行驱云。当天下午,支建矿区20km2范围内仅下了短时阵雨。
气象部门人工减雨成功,铁炉沟河水势减弱。看来,各部门的协调作战实在太重要了。平时基本上都是实施人工增雨,谁能想到气象部门还能实施人工减雨呢?
总理寄惦念
7月30日下午
15:30,遇险人员被困井下已30多h,加上之前上班工作时间,已接近40h。为确保井下被困人员的生存条件,保存他们的体力,指挥部设想通过压风管路输送液体食物。
17:00左右,指挥部传达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上报的《值班信息》上的批示:“建敏并毅中同志,要紧急调人员和设备,予以支援。” 国务委员华建敏也在《值班信息》上批示:“请即传正在现场的毅中、铁锤并光春、成玉同志,望迅速落实家宝同志指示,加大送风、清淤和排水力度。力保向被困矿工送上牛奶、饮料。力争尽早救出被困矿工。”
总理对一起事故连续批示2次,是很少有的;而批示内容又如此具体细致,更体现了国家领导对被困矿工的关心和牵挂。领导的指示和要求,对现场指挥的同志和抢险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既是压力,也是鼓励。鼓励大家更加努力,不断完善救援方案,确保整个救援工作万无一失。
随后,李毅中同志及时把温家宝总理和华建敏国务委员的批示告诉了井下被困的矿工: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正时刻惦记着你们的安危,全国人民也十分关心你们的健康状况,我们救援指挥部现正在尽全力营救你们!
牛奶送下井
7月30日 20:10
究竟怎么向井下被困矿工输送液体食物呢?大家都在积极地想办法。在具体方案的设计上,李毅中同志根据自己在石油系统的工作经验,亲自设计绘图,史济春同志提出利用压力泵向防尘洒水管路注入牛奶往下输送,并就如何解决垂直深度110m、输送距离超过1000m的具体问题作了科学的计算。还有人提出,如果将1000m近3cm的管子充满,将需要近1000kg牛奶,这远远超出69人的需用量。经反复研究,指挥部最终确定采用防尘管输送的方案,利用压力泵先将牛奶泵入防尘管道、再加入清水,向井下被困人员输送牛奶。在采用什么样型号的压力泵问题上,消防部队也在短时间内给出了最准确、最合适的电泵型号,让在场的人大为欣喜。
20:10,200kg牛奶通过防尘管道顺利送到井下,被困人员在被困近40h后喝到了牛奶。这既让被困矿工解了饥,又给他们带来了生的力量和希望。
那根近3cm的本来是防尘用的金属管,用来输送牛奶,在从事事故调查、救援20多年中,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做法。现在,很多小矿为了节约资金,防尘管线用的都是塑料管。看来,这些都是以后要注意的问题啊!好在这个矿毕竟是国有矿改制的,还有一定的基础,出事后,电话线、通风管、防尘管都能正常使用,成为连接被困人员的三条“生命线”!试想,若没有电话线,井下职工的准确位置、气体变化、职工情绪、身体状况变化等,我们都无法及时掌握;若没有通风管道,井下工人就可能出现窒息、中毒等情况;若没有防尘管,我们就不可能及时向被困矿工输送食物,他们也就没有体力展开自救。
临时加供电
7月31日早晨
抢险救援过程中,电缆、水泵不断发生故障。面对此种情况,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如加备用水泵、增加变压器等。
井下排水由于距离长、压强大,造成水管多处崩管,为此,义煤集团马上拉来新水管,同时实行两级排水,减轻水管压强,从抽水点先排到井底车场水仓,然后再从车场水仓排到地面。崩管问题解决了,供电问题又出来了。现场抢险用的供电系统容量不足,用电负荷过大,导致电缆发热,开关经常跳闸,影响了排水进度。7:00,义煤集团又拉来了电缆和变压器,在地面加设了一个变压器,实行分别供电,使两级排水互不影响。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问题都被我们成功地解决了。但从历次抢险来看,救援装备的质量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了,否则,将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问题,给救援工作带来影响。
紧盯炸药库
7月31日上午
7月31日,为了吸取山西运城河津“6·29”事故教训,李毅中同志指示,对支建煤矿井下的炸药进行全面紧急排查,避免发生炸药爆炸事故。今年6月29日,山西运城河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9人死亡。在抢险清理过程中,由于井下劣质炸药爆炸,又造成20名抢险人员被困,最后导致5人遇难。
这些私制的含有氯酸钾的劣质炸药,在潮湿的环境下,温度达到40℃时就开始氧化自燃,有时引发爆炸。
按照抢险救灾指挥部的要求,三门峡市委副书记李民庆亲自带领公安干警,对支建煤矿炸药的储存、使用和炸药的质量等情况进行核查。不查则已,一查让人吓一跳——井下竟然有1130kg炸药。在公安人员确认了该矿炸药质量合格,储存符合要求,发生燃烧、爆炸等意外事故的可能性较小,并派出专人对炸药库紧盯死守后,李毅中同志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随后,指挥部与井下被困人员紧急联系,要求他们赶紧把事故发生前带到工作面的炸药和雷管分开,分别放在至少距被困人员200m远的地方,同时保持镇定,及时监测有害气体浓度,并与地面沟通。
我当时还听说,井下有3名矿工信心不足,不愿进食牛奶。其中1名比较年轻的矿工精神不振,不吃、不喝、不说、不躲。其他被困矿工又共同给他们做工作,最后他们全都喝牛奶了。
我想,没有义煤集团的工作,抢险难以成功;反过来,如果井下职工素质低,不积极组织自救,抢险要成功,恐怕也不容易。
再送稀面汤
8月1日6:00
7月31日10:00左右,井下被困人员打电话反映,说光喝牛奶肚子感觉空空的,问能不能送点儿食物下来。
得知情况后,指挥部又紧急商量对策。有人说送牛奶就可以了,送食物一旦堵塞管道,就掐断了送氧、送奶的“生命线”,但大多数人认为,还是尽力满足被困人员的要求。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送疙瘩汤,有的说送小米粥,有的说送稀面汤。指挥部最后决定送稀面汤。但是稀面汤多稠才合适呢?当时定了两个标准:一是尽量稠一点儿,要有营养;二是不能有面疙瘩,否则容易把管道堵住。李九成同志亲自把关,派人精箩细筛,煮了100kg面汤,煮好后,装在4个大桶里,加了盐后抬到现场。开始往下输送时还行,井下被困矿工说接住了,可接满了2个安全帽之后,就不流了。这下可把大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真的堵塞了,这可是“生命线”啊!指挥部判断可能是面汤稠了,适量加了水后,还好,输送又顺畅了。
被困人员昨天喝上了牛奶,今天又喝到了面汤,体力得以恢复,情绪更加稳定了。
掌握主动权
8月1日早晨
抢险工作进入7月31日深夜。指挥部的一致意见是,井下被困矿工的生存问题暂时没有大碍,但他们究竟何时能出来,能不能安全出来,大家还是没有确定的时间和必胜的把握。而仅仅依靠机械排水、人工清理淤泥这一手段行吗?夜长梦多,万一出现二次透水或井下塌方怎么办?
为了掌握主动权,指挥部商量,应该采取备用手段,实施打钻工程。这样有2个目的,一是保证井下通空气;二是想法把被困矿工从钻洞中一个个拉出来。毕竟光靠人工挖淤泥,速度有些慢。
我听说,指挥部作出决定后,中原油田公司连夜召开了董事会议,商量支援对策。8月1日一大早,油田公司领导就赶到了抢险现场,同指挥部共同研究在地面打钻的方案,并备好了钻机和有关设备,做好了地面打钻的准备。
后来,因为井下抢险很顺利,还没等到这套方案实施,就传来了被困矿工即将出井的消息。
战地凯歌旋
8月1日11:38
“平安了,安全了,放心吧!”
8月1日11:38,满脸乌黑的被困矿工兰建宁被2名救护队员搀扶着,第一个略显艰难地走出了黑色的巷道。我听到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
现场很多人热泪盈眶,喜极而泣。就连我这么一个已经从事事故调查20多年的汉子,也控制不住自己模糊的双眼,毕竟与煤矿打交道的时间长了,我对煤矿工人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
井上救援人员全力以赴,井下被困矿工积极自救,69名矿工被困76h后成功获救,无疑开创了矿难抢险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以前,我也碰到过不少成功救援的案例,但那些逃生的矿工要么是通过自救逃生,要么是从其他巷道出来,真正通过外界人员的抢险救援,而且一下子全部完好救出井下被困人员的,还真没有见过。
决策果断、执行坚决、协调得当,无疑是此次救援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我认为,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支建煤矿为低瓦斯矿井,煤层不易自燃,这是先天优势;该矿安全生产管理有一定基础,采用金属支护,大巷为岩石巷道,透水后顶板破坏程度小,没有发生大面积冒顶,减少了清理巷道的工作量,加快了抢险救援进度;井下安装有通讯设备、防水管路和压风管路,为事故后提供了通讯、送氧、送食品多条通道,形成了3条“生命线”。
抢险救援要成功,首先要有先决条件,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主观、客观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图片由张洁提供)
编辑 余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