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景区古建筑的火灾预防

作者:颜太平 来源:本站搜集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7日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休闲旅游逐渐成为老百姓的时尚活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双休日等假日期间,选择出门旅游的普通百姓越来越多。景区内客流量的增加,使在古建筑内参观或烧香拜佛时发生火灾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此外,古建筑发生火灾将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因为古建筑大多历史悠久,是省级或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有的甚至还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其人文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一旦发生火灾被烧毁,其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加强景区内古建筑火灾的预防成为消防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景区内古建筑火灾特点

  易造成大面积火灾

  景区内古建筑大多采用松、柏、杉、香樟等含油性木质材料,作为屋顶、天花板、隔墙、梁、立柱的主要材料。古建筑中的木质装饰、装修材料,都历经沧桑,含水量低,极易燃烧,特别是有些古建筑还在木质表面涂有油漆彩绘,外加幔帐、飘带、饰布等纺织品装饰,也较易燃烧。有的古建筑是旅游和宗教活动的集中场所,寺庙内24h香火不断,人们在游玩和观光时还燃放烟花爆竹。还有的古建筑私拉乱接照明线路,朝拜中烛火通明,游人吸烟后乱扔烟头,加之建筑内终年香火熏烤,只要某一环节稍一疏忽,极易发生大面积火灾。

  古建筑一般以成组、成群、对称的形式出现,规模较大,建筑之间层层叠叠,组成十分密集,有的还与森林、草原连为一体。由于其廊道相接,相互交错,建筑群内无防火分隔和消防安全通道,加之古建筑中的构件大多数为木材,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性能,如果某一地方发生火灾,如初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容易导致相连的建筑很快出现大面积燃烧,有的甚至还会引发山林大火。

  易造成群死群伤

  景区古建筑内的游客来自不同地方,年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在游玩时很少会考虑旅游过程中的意外。因此,古建筑内一旦发生火灾,游客们就慌乱不已、急于逃命,加之对逃生通道不熟悉等情况,使游人的疏散逃生变得更加困难。特别某些时段是香客烧香拜佛的旺季,古建筑或庙宇内人满为患,严重超员,而且香客们以中老年人居多,有的已经步履蹒跚,在紧急情况下不能自行疏散,很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

  此外,景区内多数古建筑的承重构件为可燃木料,一旦发生火灾,梁、柱等承重构件极易燃烧损毁,失去支撑作用,造成古建筑倒塌,这对扑救火灾的消防人员和游客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火灾扑救难度大

  初起火灾发现较晚将会使火灾扑救难度增加。大多数景区的古建筑单位内,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较少,或者消防管理松懈,缺少消防组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自防自救能力弱。并且大多数古建筑单位内没有火灾监控系统,对初起火灾不能及时发现,再加上有些古建筑远离城镇,日常管理主要由年老体弱的人员看护,他们未经过正规的消防培训,往往在火灾初期既不能及时发现,又不能进行有效扑救,容易导致小火烧成大灾。

  消防通道不通也会使火灾扑救变困难。古建筑大多分布在远离城镇的地方,有的建在高山深谷之中,有的随坡就势,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古建筑院落相错,道路曲折逶迤,通常是人员徒步到达现场都非常困难,消防车就更无法到达失火现场。如重庆市合川区涞滩古镇的二佛寺依山而建,根本无消防通道可走,这些古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只能靠肩挑手抬进行自救。

  水源缺乏也使火灾扑救变难。古建筑一般地处人烟稀少的位置,周围没有消防水源或距离水源很远,有的连生活用水都难以保障。一旦发生火灾,也可能因没有灭火用水而使小火酿成大灾。扑救古建筑火灾主要靠水,而绝大多数古建筑单位水源都缺乏,在火灾发生时不能保障足够的消防用水。并且大部分古建筑由于所处空间高,以及地势高差,一般消防水枪的充实水柱很难满足灭火需要,射流难以到达火点,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火势和扑灭火灾。

  此外,地势特殊也使火灾扑救变难。多数古建筑是依山而建或依水而居,由于地势特殊使参与灭火救援的人员行动受限,一旦发生火灾,人们只能“望火兴叹”。如:2009年2月22日17时左右,四川省自贡市观音滩“观音阁”发生火灾,其唯一通道是一条又长又陡峭的石梯,通常情况最多只能两人并排通过,发生“大火”时,山下有近千人在游玩,因地理条件的限制,导致观音阁全部被烧毁。

景区内古建筑火灾防范

  如何降低景区内古建筑的火灾风险,在景区旅游越来越普遍的当今,变得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应结合古建筑火灾特点和古建筑单位所处的环境,加强责任单位的自防自救,及时发现火灾隐患,进行有效防范,最大限度减少古建筑的火灾损失。

  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古建筑单位应根据我国《消防法》的有关要求,高度重视防火和灭火工作。一要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狠抓各项安全制度的贯彻落实,用严格的制度规范内部人员或游客的消防安全行为。二要组建寺庙等景区内部的义务消防队,并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防火和灭火技能,具有一定的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三要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古建筑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能整改的要及时进行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列出计划限期整改,同时要给予相应的财力支持,切不可养患成灾。四要提高古建筑单位内部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经常对其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使全体人员真正掌握消防工作的“四懂四会”内容(四懂:懂得岗位火灾的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懂得逃生疏散的方法。四会: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掌握简单的火场自救逃生方法,掌握基本的灭火方法,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起火灾,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运用技术手段

  预防火灾的技术手段,主要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这些技术手段,可以随时观察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情况,及时发现火灾,及时扑灭初起火灾,是保护古建筑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重要的古建筑单位,特别是国家级文物单位,一要建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真正做到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发挥技术防范的重要作用。视频监控系统还可以把防盗、防火、防灾等有机结合,减少重复投资。二要建设消防给水系统。为减缓古建筑单位水源短缺的情况,因地制宜修建蓄水池,安装消防水泵,铺设消防管网,建设室外消火栓,并配备水枪和水带,确保灭火有足够的消防水源。

  制定可行预案并加强实战演练

  预案制定的重点是,在火灾情况下如何保护或疏散古建筑内珍藏的文物、雕塑、经书等,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古建筑及文物的侵害。预案制定要讲求实效,符合实际。主管古建筑单位的消防中队的全体官兵,日常要加强对辖区古建筑的调查研究,了解并掌握古建筑的防火重点部位、地形地貌特征、建筑结构、疏散通道、水源分布等情况。

  在制定灭火疏散预案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灭火力量出动及到达的时间,景区内灭火时可用的供水量,灭火行动中的主要保护对象,以及文物、游客的疏散路径和方式方法等。根据主管消防中队的实际,配备相应的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并对什么样的消防器材能应对什么样的火灾、控制多大面积火势、什么情况下需要增援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符合实战要求。日常工作中还要加强灭火实战演练,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编辑 郑 君

责任编辑:kerrywang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崔永元:消防宣传进两会驻地显示安全…
  • 公安部启动冬春消除火患行动
  • 冰 洞 救 生
  • 广西灌阳县森林火灾致2人死亡
  • 关于印发消防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最新排行
    最新推荐
    论坛精华
    问吧精华
    博客精华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8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 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