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保卫《劳动合同法》

作者:邓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24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中美工会首度握手
一场中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保卫战半年前在美国打响。美国劳工组织、国会左翼成员及美国主流媒体,纷纷谴责在华的一些美国著名跨国公司及其协会,称他们试图通过强硬的游说活动,对中国正在审议中的法律草案施加影响,以限制新法赋予中国劳动者的新权利。

如今,这场旨在提高中国劳动者特别是中国工人权利的保卫战,又达到一个新高潮。
5月18日,随着美国两大全国性总工会之一“变则赢”(Change to Win)代表团开始在中国的破冰之旅,美国工人的声援之手第一次正式跨过太平洋,与中国工人相握。
“我们的确认为出台《劳动合同法》是好事。美国公司任何使法律缩水的尝试都应该阻止,我非常反对他们的做法。”美国著名工会领袖、国际卡车司机协会主席詹姆士·霍法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霍法表示,“变则赢”还计划在北京和美国商会(该组织是国外劳工组织宣称的“血汗工厂游说团”中的一员)讨论美国公司对中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抵制事宜。
应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邀请,“变则赢”代表团已在中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该工会联合会的成员包括美国最大的行业工会——“服务业员工国际联合会”在内的多个大型行业工会,共代表大约600万名美国工人。
不过,对中国工人拟议中的新权利的声援,以及向一些跨国公司及其协会施压只是“变则赢”这次访问中的议题之一。真正让这次访问具有历史意义的在于“破冰”,因为这意味着美国工会改变了几十年来对中国工会的抵制政策,中美之间的另一场冷战结束了。
“我们落伍了。尼克松1971年就来了,我们2007年才来。”“变则赢”的执行总监Greg Tarpinian坦言。
“我们觉得是时候抬起埋在沙子里的头,和这个大国接触了。”霍法说。
这次跨越中美工会之间几十年恩怨的握手,源于双方面临的共同难题:在资本无疆的全球化时代,弱势的工人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在一个资本合作越来越全球化的时代,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和劳工组织是否也应该有更多全球性的接触和合作?
随着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美国劳工组织普遍认为是中国通过不公平的贸易措施,“偷”走了美国人的饭碗。因此,他们作为美国国内一支有影响力的反华政治力量,几年来一直要求美国政府和国会在诸如贸易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制裁中国。这些组织的代表就是美国两大全国性总工会中的一家——劳联产联。
霍法至少3年前也持同样的看法。而这次来访,主旋律则是“团结”。
5月15日“变则赢”就出访中国发布的新闻稿标题是“构建新一代的团结”。
构建这种团结的基础不仅在道义,更在利益。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劳工组织开始意识到,全球有大约25%的雇员在中国,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其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劳动条件,决定着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影响着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劳动条件。因此,他们宣称,捍卫中国工人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捍卫全球工人的权利,阻止全球工人工资和劳动条件的“探底运动”。

美国行动
如果不是因为2006年10月13日《纽约时报》头版的一篇报道,正在审议中的中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修改,基本还只是中国的国内事件。
实际上,在国内有关该法的讨论史无前例地大众化。自2006年3月《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短短1个月就收到意见19万件,远远超过《物权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时1万多件的反馈。同时,在中国法学界,所谓的“资方代表”和“劳方代表”对该法的争论已经白热化。
在《纽约时报》题为《中国法律草案将加大工会权力、结束劳工侵权》的文章中,作者写道:“美国商会(其成员包括戴尔、福特、通用电气、微软和耐克等诸多美国大公司)为了逃避新法赋予工会和劳动者的新权利,正在积极游说,劝说中国政府修改甚至放弃拟议中的新法。”
文章也提到一个叫做“全球劳工战略(Global Labor Strategies)”的劳工组织于文章发表当天发布的报告——《中国长城背后》,详细阐述了这些外企协会的抵制行为。
文章发表后,《纽约时报》收到了大量反馈,其中一些读者来信,被刊登在3天后的报纸上。
“全球劳工战略”更是收到了全世界如潮的来信,美国乃至全球工会组织、墨西哥保税加工出口厂的积极分子、贸易游说组织、外包倡导者、中国学者和立法者甚至美国银行,纷纷向“全球劳工战略”询问更多的信息以及怎样参与进来。
他们中很多人写信给沃尔玛和其他公司,美国商会遭到谴责,西班牙语版的《中国长城背后》在墨西哥加工出口厂里散发,而所有这些仅仅就发生在文章见报后的3个星期以内。
这个话题的影响并没有限于公民社会,美国立法机构——国会也在采取行动。
2006年10月31日,美国众议院民主党议员Lynn Woolsey以及其他25名议员联名给布什总统写信,要求“对美国公司损害中国工人最基本人权、阻止拟议中的中国新《劳动合同法(草案)》赋予工人新权利和劳动标准保护的行动表示抗议”。他们敦促布什总统站出来,对国际承认的工人权利表示支持。
因为没有得到布什总统的回应,12月,这些议员又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法案,敦促布什总统对中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所给予工人的权利和保护条款表示支持,同时谴责那些试图限制中国工人新权利的美国公司及其在中国的分公司。
2007年4月3日,“全球劳工战略”又发布了一份题为《不当影响:公司在中国新劳动合同法之争中取得进展》的跟进报告,详细阐述了上海美国商会、美中贸易委员会以及美国跨国公司通过游说,使《劳动合同法(草案)》在合同签订、集体谈判、解雇等权利上做了有利于用人单位的重要修改。

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国会作证
刘诚自称是这场中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全球保卫战的首倡者。这位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法律系的教授说,2006年4月24日,在他参与组织的一个《劳动合同法(草案)》研讨会上,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个事情最终促成对新法草案的关注从国内走向国际。
这次会议是在上海华东政法大学举办的。当天上午,在没有受邀的情况下,20来家美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在上海美国商会有关人士引领下,闯进研讨会现场,以撤资要挟,要求修改《劳动合同法(草案)》,并且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批评草案。刘诚回忆说,威胁撤资的那个加拿大华人站着用英文演讲,指手划脚,趾高气昂。大家都非常生气。当天参加讨论的人来自法学界、企联、全总、劳动部等部门。
“这充分暴露了这些平常大谈公司社会责任的企业的真实意图。”刘诚说。
事后,他马上向100多位劳工、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外国朋友通报了这件事。“我们要打一场《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保卫战!”刘诚对他们说。于是,后来就有了全球劳工战略的独立报告和《纽约时报》的头版文章,中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保卫战在美国打响。
事情在今年3月又达到一个新高潮。3月23日,刘诚受邀在美国国会进步小组(代表70名众议员)就跨国公司阻挠中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立法问题作证。在一个半小时的作证中,他还特别强调了全国总工会在立法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从中国大陆去美国国会作证,而且是正面、积极的,我是第一人。”刘诚说。
这是刘诚第一次访美。在为期17天的密集访问中,他分别在旧金山、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参加了45次活动。除了国会作证,他还在加州大学伯克立分校、哈佛大学法学院等地演讲,此外还拜访了参议员、国务院及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以及包括劳联产联在内的多个工会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见美国劳联产联领导人的时候,很多外国朋友都建议刘诚不要谈全国总工会,因为劳联产联对全国总工会不太友好。不过在交谈中,劳联产联的三号人物财务长理查德·特罗卡主动问起全国总工会在立法上起了什么作用。
“一谈到这个话题就比较愉快了”,刘诚说,“听到全国总工会坚定地站在工人一边,他们的态度也有所转变。”
“美国工会对中国工会存在误解,这需要沟通。”刘诚说,“按照美国的政治模式来理解中国,肯定不行;按照今天的美国来理解今天的中国,肯定也不行。”

《劳动合同法(草案)》4大争议焦点
■立法宗旨之争
应该平等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还是应该倾向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方认为,应该以《合同法》为依据,维护当事人的利益。而另一方认为,《劳动合同法(草案)》应该是《劳动法》的系列法,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天然处于弱势地位,需要通过立法加以平衡。
■适用范围之争
关于这部法律的适用范围,目前草案规定,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争议较大的是事业单位的人员是否纳入到《劳动合同法(草案)》的适用范围。
■经济补偿金之争
《劳动合同法(草案)》规定,终止劳动合同需给予经济补偿。在终止合同时,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有人认为提高了企业的解聘成本。
■竞业限制之争
《劳动合同法(草案)》规定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时,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其数额不得少于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的年工资收入,这就意味着用人单位只限制员工而不支付经济补偿将成为历史。有人认为《劳动合同法(草案)》规定的竞业限制补偿标准过高,也有人认为劳动者因违反竞业限制向用人单位支付的违约金标准过高。
(本文转载自《南方周末》)
编辑 余茂君

责任编辑:老王头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签订补偿协议后的工伤争议
  • 新中国历史上重要安全会议(三)(2000-2009)
  • 有多少生命经得起等待——重庆万州矽肺病…
  • 十年磨一剑——忆《劳动法》出台
  • 安全环保部工作职责(中英文)
  • 热线咨询
  • 北京有望为《劳动合同法》地方立法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