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实现电梯安全监管“四个率先”

作者: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王瑞欣 来源:本站搜集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4日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成立暨应急专线“96333”启动仪式

  2010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质监局围绕“保障民生,服务民生”的主题,以建立“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为平台,创建了电梯安全监管新模式,在探索特种设备科学监管、长效监管和事故应急处置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多举措加强监管

  强化法制保障

  2011年3月1日杭州市正式颁布实施了《杭州市电梯安全监察办法》,对电梯生产、安装、改造和使用单位管理、维护保养、定期检验检测、日常监察等环节,以及电梯技术评估、异议处理、事故调查处理等方面作了具体且操作性强的规定,为杭州电梯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电梯安全监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从政府规章上进一步强化了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推动了基层各级这政府主管部门履行安全监察责任。该办法实施以来,市质监局组织力量配套制定了《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监控中心验收规则》,从新装电梯的验收程序、验收的项目和方法等方面对电梯安全监控系统的认定上进行了规范,统一了数据和接口标准,完善了验收的制度依据。

  明确主体责任

  杭州市质检部门围绕统一规范管理、公开不同型号电梯主要参数、统一布设救援点、落实救援队伍等工作重点,借助、依托、发挥规模企业的技术优势,在主城区布设了由25家规模较大的电梯生产、维保单位为主要技术力量的76个电梯应急救援站,承担电梯故障处置任务,并接受电梯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为切实提高救援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能力,市质检局全面加强了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一举两得,一方面使这支救援队伍能基本熟知不同型号电梯的性能,有效开展救援工作;另一方面提升了企业自身人员的技术专业水平。

  构建应急平台

通过3G网络直播的现场救援经过

  杭州市电梯数量达5万台,并逐年按20%增长,且地域分布广、使用时间跨度大、质量参差不齐。针对这些特点,杭州市质监局在规划应急处置中心的指挥系统中,坚持技术一流、设备最先进、系统可持续升级,能适应杭州电梯数量不断增长的需要为标准,投资300余万元,开发了集成GIS地理信息系统,集有线、无线调度、图像监控、计算机信息、电子地图、集中控制等多个子系统为一体的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应急处置中心指挥系统。同时,成功申请了“96333”应急专线电话,统一了全市电梯应急呼叫号码,并于2010年8月底正式开通,实行全天24h值班。

  创新监管手段

  在杭州市政府“智慧杭州”的项目带动下,杭州市质监局与中电科杭州52所携手开发了“电梯物联网信息技术系统”,系统可自动采集电梯运行方向、当前层站、轿门开闭等3个运行参数,显示门区外停梯、运行中开门、超速和轿厢冲顶、蹲底等5种故障和一个困人事件信息。为加快推进应用,杭州市局组织科研单位、电梯厂家、维保单位、检验机构的专家进行讨论,制订了《杭州市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和电梯安全运行监控中心验收规则》、《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开工申请、验收、联网程序》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和规范。

实现“四个率先”

  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的成立和“96333”应急专线电话的开通,标志着杭州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了一个综合性平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全国实现了“四个率先”。

  一是率先在全国搭建了特种设备应急处置综合平台。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是一个专业性、综合性的全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平台,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编制15名,在全国没有先例。中心主要职责是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组织协调工作;参与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维保等单位开展应急救援方面的指导工作。中心下专设电梯应急科,专门承担量大面广的电梯安全运行应急处置工作,力争做到:一旦电梯发生故障甚至困人,中心将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发出指令、第一时间实施救援、第一时间调查处理的四个“第一时间”,保证被困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解救,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是率先在全国开通了电梯应急特服电话。以努力提高电梯应急处置效率为重点,严格制度化抓好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建设。

  2010年10月29日,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杭州市成立了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设立了“96333”电梯应急特服电话,在主城区覆盖后,于2011年5月,延伸拓展到两区五县(市)。至目前,已张贴“96333”标志2.9万多台(每张标志都有一个编号,对应所张贴电梯所在的位置,包括电梯的参数,生产单位、维保单位、使用单位等信息,输入应急处置中心指挥系统中)。同时,在全杭州布设了由25家规模较大的电梯维保企业为主要力量的 76个电梯应急救援分中心,初步形成了覆盖全杭州的电梯应急快速救援网络,实现了电梯应急救援统一指挥调度。通过应急处置中心这一平台,将原来分散,各自为阵的电梯维保、救援力量拧成了合力。

电梯事故救援现场

  “96333”开通一年多来,有效实施电梯故障应急处置2106次,处置中心基本上做到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发出指令,就近的救援分中心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平均救援时间缩短到16min左右,监察部门能在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处理,应急救援效率明显提高,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关注、反应强烈的问题,破解了长期困扰政府职能部门对电梯实施有效监管的难题,完善了“五位一体”(电梯生产、维保和使用单位、电梯安全监察部门、检验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故障应急处置机制,为实现科学监管、长效监管打下了扎实基础。

  三是率先在全国构建了电梯科技监管网络。为了切实提高电梯应急处置的科学化、长效化,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全国率先探索了电梯困人故障的科技监控项目研究和开发。杭州市质监局与中国物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中电科52所进行战略合作,携手开发的电梯运行安全物联信息系统,验收评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引进了物联网设计理念,从信息采集、网络传输、智能处理,到有效反馈,体现统一平台、多种应用的先进开发理念,利用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是国内首个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的电梯应急指挥支撑系统,将能有效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

  四是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快速高效应急救援队伍。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了有效快速的应急队伍。首先,依托平台建立了指挥队伍,以中心为平台,以电梯应急救援体系为载体,实现了应急救援统一指挥调度。此平台同时纳入城市应急救援平台,与110以及119实现无缝对接;其次,依托企业主体建立了救援队伍。企业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主体,以西子奥的斯公司等为代表的11家在杭骨干生产、维保单位为主力,以“统一布局、就近方便”为原则,在主城区率先整合组建了76个应急救援站,与各维保企业的原有站相互补充,统一接受“处置中心”的指令,开展救援工作,发挥1+1>2的综合效应;第三,依托各方成立了专家队伍。主要依靠检测机构和各大电梯制造厂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专家队伍,一旦正常救援遇到困难后,立即加入救援,破解技术难题,保障被困人员能及时获救。

项目的四大作用

  该项目的实施对有效提高电梯安全运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处置中心向区县市覆盖及救援点授牌仪式

  一是极大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水平。此前,由于没有建立应急处置综合平台,当电梯发生故障困人后,救援信息通过层层转发,安全监察部门、维保单位不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延误救援时间,实时性差,社会反应强烈。“96333”专线电话开通后,安全监察部门、电梯维保单位、就近救援站即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实施快速救援,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电梯故障情况:根据“96333”电梯应急特服电话收集,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这一年间,共实施电梯困人故障应急处置2 106次,其中电梯维保没有到位和使用单位管理不当是电梯故障的主要原因,占故障总数的82%。

  二是明显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应急处置中心以日常来电记录、应急救援时效、电梯故障原因分析等为基础,每月定期通报电梯安全运行情况,基层各监察部门督促维保单位抓好问题整改,2011年10月份首次公布了《杭州市电梯安全白皮书》,从机制上解决了原来信息不对称、情况不掌握等无序状况,从根本上解决了对企业实施监管的有效性。2011年还推出并实施电梯维保单位年度考核暨分级评星方案,对全市90多家电梯维保单位进行全面考核,开展分级评星评比,向社会公布。通过这一举措,进一步完善了考核监督的科学性,充分利用监管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强化企业特别是维保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促使企业履行好电梯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三是初步建立了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以处置中心为平台,以“96333”和物联技术为依托,以76个“兵站”为主体,以《监察办法》为保障,从机制上完善了“电梯生产、维保和使用单位,电梯安全监察部门、检验机构”的“五位一体”监管机制,整合了各方力量,落实了各方责任,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关注、反应强烈的问题,破解了长期困扰政府职能部门对电梯实施有效监管的难题,在实现科学监管、长效监管上走出了一大步。

  四是有助于物联网新兴产业的培育。杭州质监局与中电科52所携手开发的电梯物联网信息技术系统,是市政府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战略合作的示范性工程,不仅使杭州的电梯安全运行保障机制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亦将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其它领域深层次的拓展运用,对发展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辑 韩 颖

责任编辑:奕霖




相关信息
  • 没有相关信息!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最新排行
    最新推荐
    论坛精华
    问吧精华
    博客精华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8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