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布了《“7· 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赶在一年结束之前,这起备受关注的特别重大事故,终于有了一个结果。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铁道部、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上海铁路局等54名责任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负责任”究竟意味着什么
2011年12月29日人民网发表李明儒的《“负责任交代”的“7·23”动车事故调查》网评指出,随着“7·23”事故调查报告的出炉,想起总理那句“给人民一个负责任的交代”的承诺,不禁感慨“负责任”的承诺确有千钧重。
“负责任”究竟意味着什么?负责任首先意味着事故查明的原因必须是事实真相,经得起公众和历史的评判。此次结果终于确认,这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这与当初一些人迅速把事故原因归为天灾完全不同。事实表明调查终于探究到了“人祸”这个本质,所谓天灾仅是事故的一个诱因而已。
负责任更意味着不放过一切责任人,不管他是什么人,只要身涉其中,就必须付出代价。此次事故从54名事故责任人员受到严肃处理,到相关部门的一些要职人员被严厉问责,表明“负责任”就必须动真格,才能叩醒一些人心中沉睡的责任。
负责任还意味着调查必须科学、公正、客观。从现场勘察、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到最后形成的350万字的文字材料,表明调查的严谨细致。在调查过程中,高层果断决定调整调查组,维护的是调查的独立性。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调查的科学性,是与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高度关联的。
负责任同时表明实事求是乃是事故调查的底线。调查组曾承诺在9月中旬公布结果,事实表明2个月的时间调查不够,最后用了近5个月。在这期间,有各种消息在媒体上透露所谓调查结果,或分析事故原因,最后都被调查组公开否定。显然调查组是在排除一切干扰,这样坚持实事求是更值得致敬。
这是个负责任的调查,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妨拿这面镜子照一照,看看自己的差距。事实上,负责任只是一个基本的处置理念,而不是最高标准。只有把“对人民的交代”统一到“负责任”上,人民才会寄予信任。
事故调查应体现法治精神
12月29日新华报业网发表方匀的《“7·23”事故报告体现了法治精神》的评论指出,我国《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7·23”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随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此后又根据工作需要对事故调查组进行了充实加强,调整了人员结构,完善了调查制度。调查组依靠专家支撑、依靠科学手段、依靠事实证据,深入开展了现场勘查、模拟试验、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等一系列工作,夜以继日、连续作战,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双休日,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事故现场模拟再现、列控中心主机及相关软件、无线通信场强、气象及雷击情况、轨道电路等多项技术鉴定工作和近三个月的集中调查取证、分析论证工作,共查阅有关法规、标准等资料4100余件,谈话询问近400人次,形成了专家组、技术组、管理组报告及相关测试报告等各种文字材料近800份、350万字……应该说,这样的调查过程体现了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安全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对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重视,报告的字里行间体现了法治精神。
12月30日新京报发表《像动车事故那样公布调查报告》的评论指出,这份3.6万字的调查报告我们应给予高分。其一,报告展示了“7·23”动车事故发生的全貌,还原了与事故相关的每个环节,事故发生过程的描述甚至精确到了以“秒”为单位;其二,报告充分考虑了民众关切,如对“提前结束搜救”“掩埋车体残骸”等网友和媒体当初的质疑,都有相应的回应;其三,报告还展示了民众很多不知情的内容,如动车信号设备研发过程中的混乱、不负责任等;其四,报告还包括铁路部门的整改及对54名责任人的处分,让民众对未来增加信心与信任;其五,报告在文本上力求通俗易懂,尽可能让普通民众接受,如对涉及动车的专业术语附有3000多字的说明等。其实,公众持续等待报告的出台,就是希望看到这样的事实、数据和细节。这样一份详细的报告以“全文”的方式公布,不仅仅公布最终的调查结论,而是把事实完整呈现,这在以往似乎并不多见。在中国已从“说教时代”进入“说服时代”的背景下,事故调查报告是否详细,报告全文是否向公众公开,其社会效果大不一样。实际上,对每一起重大事故,罹难者的亲属和公众都有获知事故真相的权利。而满足这一知情权,固然离不了媒体的报道,但最终更需要政府发布权威的信息。政府有责任更有这样的能力。
以责任和行动确保安全生产
12月29日新华网发表培平的《“后事故时期”该如何对待?》网评指出,日本著名学者烟村洋太郎在其撰写的《失败学》中曾指出:“人们往往只是把发生事故、失误等原因归结为粗心大意或者管理不善,不能把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和教训充分地挖掘利用,把失败转化为知识,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由此可见,不光铁路部门,只要牵涉到安全生产的其他行业、部门,都要把报告当作宝贵的财富,不能单把视野停留在报告的字面上,要重视解决自身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变他人的教训为自身的财富,建立健全诸如学习、对照、剖析、查找、预防、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们整个社会的安全水平,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经得起考验的“安全防线”。
12月29日中华铁道网发表周运华的《用着责任和行动确保中国高铁又安全又快发展》评论指出,“7·23”动车事故后,不仅给铁路部门带来了深深的教训,也给许多运输企业带来同样的教训。安全责任大如天,当前,公众最关注、最需要的只有两个字——“安全”,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把安全放到第一不仅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方向,也是和谐社会所必须的。但愿我们所有企业共同努力,用着责任、用着真心行动,确保着广大旅客快乐生活、快乐出行。
2012年元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公司看望干部职工,了解企业情况。温总理对现场的的干部职工们说,新年伊始,从第一天起我们就要坚定地迈好第一步。“7·23”事故教训了我们,要重视源头管理。这就要求加强科学设计,一丝不苟,每个环节、每道技术都不应该出问题,也不允许出问题,因为人命关天。要重视过程管理。在整个研发和制造过程中始终把安全和质量摆在第一位。要重视人的管理。因为设计图是人制作的,零部件是人制造的,检验是人把关的,技术是人掌握的,安全和质量离不开人。正如你们所说,产品如人品,什么样的人品就有什么样的产品,而人品中最关键的是高度负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要重视服务管理。列车出厂后,售后服务要跟上,密切跟踪检查安全性能和各种部件的质量,发现问题,立即改正。这些方面相互联系,关系整个系统的信誉,关系人的安全。我相信中国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一定会通过不懈的努力,再创新业绩,为人民造福,为国家赢得荣誉。
编辑 边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