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共有159个世界卫生组织命名的“国家安全社区”,其中中国有15个,而北京市则占7个。2007年,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麦子店街道、亚运村街道、建国门外街道被命名;2008年,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金融街街道被命名;2009年,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被命名。为了对北京市安全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有一个切身的体会,本刊记者走进了这些“国际安全社区”。
朝阳区:不断创新的“领跑者”
朝阳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2004年开始在望京、麦子店、亚运村和建国门外4个街道进行全国首批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
望京街道——“两个平台”彰显安全教育效果
望京街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是朝阳区区域国际化的重要窗口区。社区居民的特点为“三多三高”:外籍居民多,来自53个国家、近3万余人;年轻人多;流动人口多。人员素质高、学历高、收入高。近年来,望京街道成为在京韩国侨民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望京街道为北京市第一个“全国安全社区”和“国际安全社区”。
记者走进一个面积约2000m2的地下人防工事,这是望京街道应急指挥宣传教育中心。该中心共分宣传教育区、模拟体验区、应急指挥区、物资储备区,设置了10个功能室:环幕动感体验室、家居地震体验室、烟道逃生体验室等,集展示宣传、互动体验培训于一体。该中心工作人员带领记者首先体验了一下“倾斜小屋”。这是一间大约倾斜30°的小屋,利用人们的视觉和物理空间的共同作用,让体验者在小屋内产生一种地震体验。通过小屋后,就进入了一条狭窄的通道,这是另外一个体验项目——“烟道逃生”。地震后常常伴随火灾的发生,而火灾中对生命的最大威胁就是烟雾。该项目设置了逃生路线、逃生姿态、逃生高度、就地取材的防护装置等。如果体验者通过烟道时超过1.2m的高度,系统自动检测后就会发出警告,并进行提示,使体验者在情景互动中掌握逃生的技能。在“家居地震逃生”项目中,记者看到的是一个仿真家居环境搭建的房间。该项目通过音效营造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让体验者选择逃生避险的方式。现场标示出了正确和错误两种方式与姿势,并用红色圆点提示避险的最佳位置。
望京社区安全健康促进中心占地2700多m2,共22个安全健康促进工作室。该中心通过科普宣教、实物展示、互动培训等方法,开展居家安全、交通安全、工作场所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32类安全健康知识的培训。记者在“家庭应急宣传廊”了解到了家庭应急的步骤及具体做法,以及如何避免食物中毒及发生食物中毒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在“公共安全促进室”里,墙上悬挂着防护服、安全手套等,柜子上排放着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器材。工作人员介绍说,该中心经常围绕应急避险等主题开展教育培训和交流活动。
麦子店地区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大屏幕及沙盘
麦子店街道——实现“麦信通”和“五扶”弱势群体
麦子店街道位于北京市中央商务区的延伸带——燕莎商圈,拥有众多国际化资源,第三使馆区、燕莎商圈、朝阳公园及全国农业展览馆分别作为国际政治、国际商务、娱乐休闲、会展经济的代表构成了独有的四大优势。辖区常住人口3万余人,大使馆13个,外籍人口近8000人。
麦子店街道工委书记张永新对记者说,虽然麦子店地区整体上经济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较高,但影响社会治安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因此,麦子店地区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按照“三个三”的工作框架发挥协调、指挥中枢的作用,即:建设电子监控、电子政务、通讯保障3个系统;整合派出所、城管监察分队、办事处公共服务办公室3支力量;履行地区社会治安防控、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3项职能。
记者在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看到,该监管平台主要由电子监控系统、大屏显示系统、电子沙盘装置等构成。在工作运行中,“麦信通”(寓意“麦子店信息畅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场工作人员为记者演示了一下“麦信通”的工作原理:它以手机为载体,能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并能利用无线网络进行传递,具备接打电话、无线对讲、图片采集、卫星定位等功能。为了扩大指挥中心的信息源,麦子店街道从社区中聘请了一批社区义务监督员,为其配备“麦信通”,负责社区内的安全巡逻。他们一旦发现动态信息,可直接通过拨打电话或以无线对讲的方式向指挥中心报告。
麦子店街道办事处主任董健介绍,2007年1月,麦子店街道启动了以“生活上扶困、身体上扶康、精神上扶志、智力上扶学、就业上扶技”为主要内容的“五扶”工程,通过政府搭建平台,社会参与的方式,开展社会救助活动。为了搞好对弱势群体的服务保障,麦子店街道办事处建立了一整套制度:每年对意外伤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原因,制定防范措施;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空巢老人易出现的意外伤害事件,对志愿者进行心理、基本常识等方面培训,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动员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医疗机构、业主委员会、社区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人群上门检查,提供安全用电、用煤气、防火指导;各社区遇有弱势群体人员意外伤亡,要在最短时间内报老年组办公室。
亚运村中心幼儿园内的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基地
亚运村街道——分年龄段开展安全促进活动
亚运村街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西北部,地处奥运功能区的核心区域,三面环绕国家体育场,四面环绕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全域都处于奥运场馆周边。亚运村街道辖区常住人口近7.8万人,是集文化、体育、商贸、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在创建安全社区过程中,亚运村街道分0~14岁儿童、15~24岁青少年、25~64岁中年人和65岁以上老人4个年龄段开展安全促进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亚运村街道把“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作为创建安全社区的重点。针对0~14岁儿童,亚运村街道在亚运村中心幼儿园建立了“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示范基地”,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把交通安全知识传授给儿童。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带动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此外,亚运村街道还在亚运村第一幼儿园建立了“儿童环保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在亚运村第二幼儿园建立了“儿童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基地”。
针对15~24岁青少年,亚运村街道邀请专家在各个中学定期开设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课程,让他们了解青春期成长的特点和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学校青少年中普遍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手册和展板,让孩子了解毒品的危害。
针对25~64岁的中年人,亚运村社区于2004年成立了亚运村街道妇女维权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各居委会成立妇女维权庇护中心,向社会公布10部反家庭暴力热线电话,提供心理咨询、法律辩护、法律援助和医疗处理服务。同时,他们还建立了以居民小组长、楼门长为主的信息、调解队伍,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形成了稳定的社区维权网络。
老年人是社区健康状况最弱势的群体。亚运村街道启动了“舒心工程”,为空巢老人和80岁以上老人单独建立健康档案,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卡、生活服务需求卡。他们还为老年人送法律服务上门、送精神慰籍上门、送家政服务上门,做到重大节日必访、新迁入的老人必访、老年人生病必访、老人去世必访。
2005年,亚运村社区与亚运村医院联手,在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建成“亚运村社区老年健康安全推广中心”,将教育、就医、保健融为一体,设立了安全健康教育室,定期举办居家安全、行为安全等老年人关注的健康安全知识讲座。同时,建立了健康咨询和就医、保健制度,免费为老年人进行健康咨询、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为他们监测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定期提供全面体格检查。
建外社区城管分队对路两侧店外经营、无照经营的商家发放宣传告知书
建国门外街道——综合治理 维护安全
建国门外街道地处北京长安街东延长线上,常驻人口5.5万人。辖区内有28个使领馆、2个外交公寓楼群、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北京国际俱乐部、秀水街市场等地,是首都外事交往、商务服务、旅游会展的重要窗口,是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点。由于处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建国门外街道在开展安全促进项目之初,就将确保辖区内的社会治安以及维护社区安全、有序的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为了保障辖区内的社会治安,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建国门外街道公安、城建、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重点大街、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时段进行监控和联合执法整治,组织协调各执法部门定期对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安全大检查,对突出问题采取整改措施。针对重点地区街头贩卖盗版、黄色光盘的问题,建国门外街道组成专门的打击小组,在上述地区死盯死守,实行24h监控。他们还从大街沿线社会单位动员100名保安员成立志愿者巡防队,在案件高发期协助民警上街义务巡逻。
在维护社区安全、有序的环境方面,建外社区城管分队针对部分地区道路两侧的商家进行店外经营、无照经营的现象,采取“三步走”(一是对商家发放宣传告知书,并要求每家单位签收确认;二是召开商户会议,进行法规宣传;三是集中执法,全力保障执法到位)的方法进行治理,有效遏制了违法行为的蔓延。2008年5月, 建国门外街道城管分队会同工商、公安、综治等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北朗东社区酒厂平房无照经营及店外经营的老大难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
同时,针对居民小区内的安全问题,建国门外街道加强科技防范,为居民小区安装了电子防盗门、电子摄像监控系统等,建立了安全防控网络。目前,建国门外街道共有7个小区装有电子监控系统,已建电子视频监控探头95个。16个新建高档小区的科技防范全部到位,科技监控系统覆盖面已超过95%以上。他们还为每个社区配备了1名民警,负责辖区内安全问题。同时,他们在小区建立了“物业治安管理联席会”制度,成立了“业主治保会”,发动业主维护小区安全。
西城区:第一个“整区建制”的地级政府
西城区是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下设7个街道办事处。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中,西城区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基础,以高风险人员、高风险环境以及弱势群体为重点,以多元参与和多种项目为支撑的安全促进体系。2008年,西城区5个街道获得“全国安全社区”称号,成为全国第一个“整区建制”的地级政府。
月坛街道地域安全隐患排查记录预警分析系统
月坛街道——特色带动
月坛街道地处北京市西城区西南部,是国家党政军重要机关集中所在地,也是国内外交往的重要场所和窗口,常住居民约13.9万人。月坛街道距天安门广场只有3km,长安街的延长线——复兴门外大街纵贯全境。辖区内街巷众多,不少街巷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2009年7月31日上午,只见月坛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室里,几名工作人员正飞快地敲打着键盘,原来他们正在整理《隐患排查告知通知单》,往刚投入使用的地域安全隐患预警系统输入隐患排查情况。这是月坛街道为有效应对复杂的地域安全检查,于2009年年初聘请研发公司开发的地域安全隐患预警系统软件,并于7月投入使用。
预警软件由检查录入单、安全隐患标准化点选栏、隐患预警及时段分析4部分组成。检查人员在检查时,在纸质的检查表上勾选检查部位存在的隐患,并告知相关单位整改时限,并在整改时限期满前再次复查。检查单上的检查、复查情况,由专门人员及时录入预警系统软件,软件会根据隐患的危险级别和检查的频次逐一预警。月坛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一个单位连续预警3次,他们便将该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汇总上报给相关职能部门,并在规定期限内予以解决。
月坛地区楼房有688座,其中大屋脊筒子楼150多座,这种大屋脊的楼房也正是火灾隐患最集中的区域。同时,月坛地下空间有440多处。因此,月坛街道将危险源管理分为划分辨识单位和危险源辨识及评价2个部分。对于第一部分划分辨识单位,月坛街道按区域、人群2类划分。对于第二部分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月坛街道成立了工作组进行记录、存档、统计、查询、共享、更新等工作,最终实现监测、整改、确定整改、持续监测的循环过程。
月坛街道每年还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中,开展“寻找危险源”活动,帮助儿童关注、发现以至辨别身边的危险事物、行为及环境,提高儿童的安全警觉性,降低伤害发生的概率。走进月坛辖区内的公安部幼儿园,记者就看到那满墙的有关危险源识别的安全壁画,这都是幼儿园的孩子们自己亲手绘制的。2007年3月,月坛街道结合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特点,开展图片填色的游戏,并将游戏穿插在图画课或相关课程中。在图片发给孩子们之前,幼儿园老师根据图片卡中的场景进行提问,启发孩子们对日常安全知识的认知。
金融街街道对有需求的高龄老人家庭由政府出资安装“一按灵”系统,老年人“一按灵”系统流程图
中海油大厦每层的安全出口都设有防毒面具箱
金融街街道——因地制宜
金融街街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端中部,常住人口约9.6万人。金融街街道是一个特点显著的功能性街区,辖区内有多个国家大型金融机构和电信、保险等行业的总部,也有醇亲王府和城隍庙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辖区内平房区胡同多且狭窄,消防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2009年7月底,记者走进了金融街大院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狭窄且深长的胡同。大院社区消防队员苏献州的家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杂院,院里有37户居民,私搭乱建的现象很多,然而院里却只有一个门,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火烧连营,殃及四邻。社区共有12条胡同,总人口4427人,人口密度相当大,尤其进入冬季,空气干燥,一旦发生火情,消防车进不了胡同,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提高社区内居民防火抗灾的自救能力,金融街街道在大院社区开展了平房区消防安全项目的试点工作。2007年12月,大院社区居委会在小院胡同开展了消防一条街试点工作,采取联保消防工作法,每个院的院长负责这个院的消防安全,3~5个院有一个义务消防员,负责这3~5个院的消防安全,形成一个片,把院与片相互连结。灭火器材就存放在这个院,一旦发生火灾,居民就能知道到谁家去取,并且能迅速组织起周边院内的治保积极分子、义务消防队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火灭掉。2009年正月十五下午3点左右,社区内的居民正沉浸在节日气氛中,小院胡同东口一电线杆下垃圾桶外的棉絮突然起火,被正在巡逻的社区治保积极分子发现。治保积极分子一边报警,一边组织居民到最近的存放点取灭火器救火。等居委会值班人员赶到时,火已被扑灭。大院胡同19号院里一位81岁的老人告诉记者:“我们家就有一位义务消防队员,自从有了他们,我们生活得可踏实、可有安全感了。”
由于金融街街道老年人占地区总人口的10%左右,在街道前期的社区诊断中发现,社区内老年人对慢性病知识了解不多的现象比较突出。为探索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金融街街道与丰盛医院合作,自2005年5月开始,在宏汇园小区卫生服务站应用“知己健康管理”综合防治模式,即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连续、可及、便捷的服务,分3期对171名慢性病患者进行3个月的跟踪管理。这些患者自参加“知己健康管理”后,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明显下降,有效率达到90%以上。2007年12月,“知己健康管理”被纳入医保项目予以报销,并在全区推广。
同时,金融街街道对有需求的高龄老人家庭,由政府出资安装“一按灵”系统。如遇紧急情况,通过“一按灵”系统,能够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得到及时救助。
东城区:实现“零”的突破
2008年和2009年,东直门街道分别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和“国际安全社区”,使东城区在安全社区创建成绩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
东直门街道——安全细节怎么努力都不为过
东直门街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北部,常住人口约4.8万人。东直门街道辖区内有保利大厦、港澳中心、亚洲大酒店等高档次的合资涉外饭店,已从昔日的小门店、小作坊中走出来,正向高档次、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2009年7月底,记者走进了位于东直门街道辖区的海油大厦。该大厦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投资建设,目前为中海石油研究中心的驻地。当记者走进大厦时,服务人员要求用身份证换领安全出入证。出入证上面印有大厦疏散指示图,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紧急联系方式等,还提示着大厦每层电梯间都设有应急疏散指示标志。进入大厦后,记者看到每个楼层的安全出口,都设有防毒面具箱,这样可以帮助楼内人员在危机时刻安全地逃离现场。引领记者参观大厦的海油大厦管理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吉克俭介绍,每次开会时,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所有与会者配发逃生应急包,里面有手电筒、毛巾、饮用水、哨子等,以确保发生意外事件时,与会者能够依靠应急物品的支持,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地逃离事故现场。在会议开始前,专业服务人员还会再次提醒大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今日无消防演习,您现在位于海油大厦3层308会议室,如发生紧急情况,应选择逃生线路为……”
吉克俭说,海油大厦管理分公司制定了30大类、1893条目的班组工作标准中,涉及安全管理的就有263项,实现了管理精细化。海油大厦地上28层和地下3层共配备了300个防毒面具箱,公司安保部定期对防毒面具进行检验,并每3年更换一次。在日常工作中,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隐患,公司保证每周2小时的学习培训,每月1次的岗位练兵,1次安全技能比武竞赛,2次应急演习。
编辑 宁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