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安全的地方也许最危险”
2009年第4期“热点追踪”栏目《为什么会是“屯兰”》为我们重温了这样的提示:“最安全的地方也许最危险”。被称为“没有一块煤带血”的屯兰矿,自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着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记录,西山煤电集团2008年安全检查排名第一,并装有先进的kj-90瓦斯探测与自动断电保护系统,应该说安全系数是相当高的。结果,突兀的瓦斯爆炸,把“最亮的那块玻璃”震碎了。这一爆炸,也宣告了“大矿安全”神话的终结。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预防”,而预防措施的重点是现场。屯兰矿所有的预防措施都失灵了,这说明管理中肯定有不到位的地方:探头没有装过去;现场管理存在疏忽;通风或出现盲点等。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人的责任没有落实。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
从哲学上讲,安全与危险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安全本身就是一种危险,只不过是一种未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危险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这说明危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酿成大事故,屯兰矿难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广西柳州读者 韦奇发
安检人员要报实情
2009年第4期“本刊特稿”栏目《1978-2007年受到党纪国法查处的全国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4)》一文介绍,面对北京东方化工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迟迟不能结案的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群鹏与有关专家写信给朱基总理,反映北京市事故调查领导小组不顾事实真相,坚持错误结论的问题,最终使此案得到如实处理。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不报安全问题实情的情况。企业出事故,有的管理者竟然不知何因所致,实际上是事先没有听到实话,没有掌握实情。人们习惯把突发事故统称为“意外事故”,事实上,许多事故并非意外,而是管理者事先没有听到实话,未掌握实情,误认为“一切正常”才感到“意外”的。
山西垣曲读者 宋平俊
安全员应有“铁面相”
2009年第4期“安全员手记”栏目《矿区“安全哨兵”刘昌》一文,展示了一位安全督查员的可敬形象。作为矿区的安全督查员,刘昌在工作中铁面无私、不讲情面。即使对自己的徒弟,若有违章行为也不放过,这种“铁面相”不是每个安全员都能做到的。我们见到的有些安全员却是“菩萨面相”,因而也就有一副“菩萨心肠”。对违章人显得那么温良,有人说两句软话就放过去了,工作中也是一团和气。
一位建筑工地的安全员曾对笔者透过一句心里话:“咱这差事就是领导给的一个饭碗,千万别惹别人烦,和和气气过一天。”表面看来是你好我也好,大家都心情舒畅,但事故隐患却没有得到及时排除。一旦发生了事故,一团和气换来的却是流血和哭泣。
北京顺义读者 李德胜
安全检查要讲究方法
前不久,笔者在某机械制造企业发现一种现象,只要员工看到安监人员检查工作,就感到十分紧张、忙乱。有意思的是,有的员工拔腿就跑,安监人员在其后紧追不放;有的员工用电话通风报信;有的员工怕查出问题被罚款,干脆就放下手中的活儿,离开工作岗位躲了起来。
这种安全检查看似十分严肃、认真,但经过了解才知道,该企业的安监人员心中也有“压力”。因为上级领导给每个安监人员下达了罚款指标,如果按期完不成罚款数额,就被扣除当月数百元的岗位工资。于是,安监人员的安全罚款成了家常便饭。员工被罚得心存畏惧,总是感到安全检查是“鸡蛋里挑骨头”。在安全检查没有让他们真正心服口服的情况下,员工产生了逆反的心理、漠视的态度和抵触的情绪,很难认识到“错误”所在,也就无从加以“改进”和“纠正”。检查完后,真正的违章行为照样发生,事故隐患依然存在。
内蒙古包头读者 白新民
应加快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09年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要点》要求加快建设以政府网站为龙头的安全类主导网站群和网络评论员队伍。
笔者认为,建设安全类网络评论员队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让众多的观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让网络评论员敢讲真话,敢暴露问题。二是主动引导,建设网络舆论阵地。网络评论需要一些具有一定政策水平、扎实专业素养、丰富网络经验的“网络领航员”。只有出现了成熟的安全生产网络舆论阵地,更多更好的网络评论才会遍地开花。三是抓好骨干,发展特约评论员。要把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较深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字功底的人发展成网络特约评论员,并保证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易安网网友 朱有祥
编辑 宁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