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特勤大队成立时,我还是一名年轻的上尉。时间像流水一样飞速流淌,当年的特勤大队变成今天的特勤支队,当年的上尉警官也变成了今天的上校。回首这10年来的抢险救援战斗,可谓是“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特勤——作为一支承担着全市“急、难、险、重”抢险救援任务的特殊队伍,伴随着年轻的直辖市一起成长。而我,也在带领这支队伍向前进的时候,深刻地见证了永远也挥不去的一幕幕。
2001年11月7日,全国消防日的前两天,长寿区长风化工厂发生爆炸燃烧事故,有人员伤亡。接到报警,我和教导员立即带领防化车等专业处置车辆火速奔向事发地点。长风化工厂位于山谷之中。几经蜿蜒,我们终于到达厂区,由于该企业属出口加工企业,兼有光气为生产原料,因此一切媒体均被拒绝进入采访。
进入战斗位置,只见厂内高塔林立、管线纵横,是一家典型的化工企业。消防总队陆续调集了大量的人力来到现场增援,总队值班领导也驱车前来指挥战斗。下午,正当我们全力冷却原料区的罐体时,一个巨大的醇罐突然发出一阵“隆隆”的闷响,响声犹如闷雷一般,由小到大,由远而近,震荡着每一个人的耳膜!
沸溢了!可能发生爆炸!
现场一片惊恐,指挥员当机立断,在对讲机里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所有人员迅速撤离到离罐区较远的安全位置。
所幸并未发生爆炸,情况侦察清楚后,我们又进入了战场。经过长时间的对罐区的冷却,我受命带领支队参谋和特勤班长进入罐区进行深入侦察。身处化工装置中间的感受与在外围进攻时的感受截然不同,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行进着,内心强烈的恐惧被崇高的使命感所克服,终于完成了侦察任务,排除了隐患。根据侦察情况,指挥部决定留下小部分力量继续观察,大部队撤离,经过一周的留守,这次事故的处置任务画上了句号。
2003年12月23日,开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然气井喷事故,高浓度的硫化氢导致243名群众死亡。接到调度命令后,我带领十余名特勤战士火速赶往开县高桥镇。山高、坡陡、天雨路滑,我们宽大的防化车随时都有打滑滚落山崖的危险,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达,车未进村,老远便听到那地动山摇的隆隆声。
我们的任务是搜救可能幸存的群众,大家穿着厚重的防化服,脚上是十几斤重的防化靴,身上背着空气呼吸器向山里进发。
目力所及,没有一丝生气!
遍地的家畜、家禽死尸,横七竖八地或倒在院子里,或倒在野外……凄凉而悲惨的情景让我不禁潸然泪下。
凡是没锁门的人家十有八九有人遇难——要么没来得及撤离,要么撤了又跑回来。我们推开一家没有上锁的人家大门,在厢房里一对身着秋衣的夫妇倒在地上,面前是一大盆等着剥开的胡豆,他们一起保持着剥豆时的姿势,床上是一个熟睡中遇难的小孩,一家人早已停止了呼吸和心跳。
这个情景令人毕生难忘,它一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在井喷处置后期,我指挥压井。所有的队伍后撤到齐力乡,而我带领着敢死队向罗家H2号井前进,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郭铁男少将亲自坐阵指挥,给我们吃了一剂定心丸。压井工作成功完成,现场的消防官兵和石油工人一片欢呼,人民群众又可以安居乐业了,我心里那块大石头也落了地。
2004年4月16日,灾难再次降临重庆。地处江北区的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冷凝器穿管泄漏事故,我们于早晨7点赶到现场参加处置。由于该厂地处城市居民区,氯气的毒性非同小可,市领导相当重视,周慕冰副市长亲临现场指挥。经过一天的输转,8个氯气罐内的氯气已经所剩无几,大部队都在做撤离的准备。
4月17日5时57时,一声惊天巨响,氯气罐发生了爆炸!
而我在带领副大队长和一中队队长进行了最后一次侦察后,刚刚于爆炸前一分钟从罐区出来!出来的时候正碰到年富力强的女副厂长叶荣惠,谁能想到,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她,1min之后竟然生死两相隔!
我们3人脸色煞白,容不得庆幸刚刚踏出鬼门关,汹涌而来的毒气沿着厂区向外蹿,我们立即佩戴好空气呼吸器进入既定的战斗岗位。一线的官兵架起了屏障水枪,巨大的弧形水幕将黄绿色的毒气封锁了起来,救生队员抬着担架冒着再次爆炸的危险冲进罐区,抬出了3名受伤的工人。然而大部分在罐区工作的人都已经遇难,其状之惨,难以形容。
接下来的两天,我一直留在现场进行着灾害处置工作,一直到治安总队警官把余下的隐患炸掉。
大大小小的事故处置我参加了无数次,无数次的生死经历使我无一例外地感觉到,在灾害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如此脆弱。生命至上,警钟长鸣!多次的灾害告诉我们:不能光讲效益、忽视安全;不能光顾眼前利益,人命大于天。
我希望,今后永远不要再发生这些事故!
编辑 玫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