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始,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及起数居高不下,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尽快实现我国安全生产局面的根本好转,200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各省区、各部委和各直属机构做好安全生产的23项工作,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位列其中。《决定》要求,明确年度安全生产指标,建立全国和各省区的控制指标体系,对安全生产情况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根据《决定》精神,从2004年起,我国开始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经过4年的实施和运行,控制指标体系的构成有了较大的变化,形成7项全国性控制指标和7项分省区的控制指标。
客观地说,控制指标的实施对增强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控制和减少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现有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主要着眼于全国和各省的总体情况,未涉及企业内部的安全控制需要。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在企业,只有企业的工艺设备设施达到本质安全化,从业人员的安全能力和意识增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才能降低事故发生率,全国的事故总量也才能下降,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才能根本好转。所以,建立企业级的安全生产指标体系更具有现实意义。
安全生产指标体系的框架和内容
安全生产指标体系是安全生产指标按照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以提高安全生产绩效指标为目的,以过程控制指标为重点,是结合绝对与相对、定性与定量的众多要素构成的系统。一个完善、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可以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
1.指标体系框架构成
笔者认为,企业安全生产指标体系可分为两个分体系,即绩效指标和过程控制指标分体系。绩效指标是指基于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通过对安全生产风险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而预期的可测量的结果,这种结果可以定性也可以量化。过程控制指标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既定目标,在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达到的结果的考核。
绩效指标分体系包括绝对指标子体系和相对指标子体系。绝对指标子体系包括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职业病人数和损失工作日5个指标要素。相对指标子体系包括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工时死亡率和百万产值死亡率4个指标要素。过程控制指标分体系包括人的安全行为、设备设施安全、作业环境安全和安全管理4个子体系。人的行为子体系包括安全培训和安全行为2个指标要素。设备设施安全子体系包括设备设施安全、维护保养和安全规程3个指标要素。作业环境子体系包括工作场所安全条件和现场管理2个指标要素。安全管理子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制度、风险评价、安全信息、安全检查、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相关方管理7个指标要素。
2.指标内容
(1)绝对指标子体系
事故起数主要是针对轻伤以上事故数量做出的统计,包括死亡事故起数、重伤事故起数和轻伤事故起数,该指标主要衡量事故发生的频率;伤亡人员主要统计轻伤以上的人员,包括轻伤、重伤和死亡,该指标主要衡量事故对人员的伤害程度;经济损失指标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种,其计算参照GB672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该指标主要衡量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事故不同,有些职业病的发生经历较长的时间,几十年甚至退休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企业在该方面会出现遗漏;职业病人数包括确诊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两个指标,统计范围为《职业病目录》里包括的10类115种,该指标主要衡量有害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损失工作日主要衡量从事作业的员工由于受到伤害引起的工作日损失,其计算参照GB/T15499—1995《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2)相对指标子体系
千人死亡率是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千人重伤率是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百万工时死亡率是每百万工时因伤亡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百万产值死亡率是一定时期内,每百万产值因伤亡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3)人的安全行为指标子体系
安全培训是为了使从业人员胜任安全工作所做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它是衡量从业人员具有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的指标。安全培训对象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安全行为是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行为,包括遵规和违章行为。
(4)设备设施安全指标子体系
设备设施安全是指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等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它是衡量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性的指标。维修保养是指在设备设施使用期内,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它是衡量设备设施持续保持安全状态的指标。安全规程是为了使操作人员安全使用设备设施,避免或尽量减少由于人的失误引起事故而制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它是衡量确保设备设施正常安全使用的指标。
(5)作业环境安全指标子体系
工作场所安全条件是指粉尘浓度、毒物浓度、温度、湿度、辐射和噪声等满足有关安全标准的要求,它是衡量作业环境是否安全的指标。现场管理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的布置、物品摆放和安全标志及标识等方面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和人机工效原理,它是衡量作业场所整洁度和危险识别的指标。
(6)管理安全指标子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而制定的规章和规范,它是衡量安全行为是否有章可循的指标。风险评价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不可承受风险控制三部分,危害辨识指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衡量标准是不遗漏大的风险;风险评价是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把风险分成不同的等级,衡量标准是风险大小划分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控制措施是针对不可承受风险制定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是衡量不可承受风险是否受控的指标。安全信息是指与风险管理有关的信息收集、整理、处理和使用等情况,它是衡量信息传递是否畅通的指标。安全检查是根据有关规定对设备设施、作业现场以及人的安全行为进行检查,它是衡量检查规定的执行程度以及隐患整改的指标。应急管理是衡量应对重大事故紧急情况的能力,主要由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应急演练和应急培训等组成。应急组织包括应急指挥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和应急管理人员等;应急预案是为了实施应急救援而预先编制的文件;应急资源是救援所需要的设备设施、物资和资料等;应急演练是为了熟悉救援程序,及时发现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的不足而进行的演习;应急培训是为了使应急人员具备应急能力而进行的培训。事故管理指事故调查和处理的程序、取证和原因分析方法等与有关规定的符合性,是衡量能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指标。现代企业生产多涉及到相关方,因相关方管理不善造成事故举不胜举,所以本文把相关方管理作为一个指标,相关方管理包括对其管理的有关规定、相关方自身的各种规定和现场实施,它是衡量相关方严格管理的指标。
实施指标体系的几点建议
1.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考核企业安全生产的效果,要着眼于企业预防和控制风险的过程,落实安全生产指标考核的对象。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所有规章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严格的考核制度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手段。
2.落实指标体系
将指标层层分解,在横向上,要按照其范围分成不同的部分;在纵向上,按照隶属关系分成不同的层次。更需要将责任逐层落实,增强各级人员对指标体系的责任感及完成安全生产指标的主动性。
3.统计规则相应调整
根据我国现阶段企业安全管理实际情况,事故起数只统计到轻伤以上的事故,随着经济的发展、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可做增加或减少的相应调整,具体情况需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如医疗事故起数等。
4.针对不同行业增设指标
本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类企业均有普遍的适用性,对于特殊企业应根据行业和本企业特点增加或减少指标,如冶金企业相对指标可增加“死亡人数/百万吨钢”。
编辑 林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