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全力打造“平安榆林”

作者:榆林市人民政府市长 胡志强 来源:本刊编辑部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08日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全市总面积4万3578km2,总人口353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1998年7月,榆林被国家确定为能源化工基地。近年来,榆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2.31亿,财政总收入完成158.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79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55.15亿元,煤炭产量达到1.2亿t、原油660万t、天然气80亿m3、甲醇72万t、盐32.8万t、聚氯乙烯20万t、发电量167亿kWh、水泥200万t、兰炭617万t、玻璃742万重量箱。榆林已经成为国家能源战略西移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承接地,是国家西煤东运的源头、西气东输的腹地、西电东送的枢纽,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重任。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与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我国的奥运年,也是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因此,抓好安全生产,积极排查治理隐患,把党的十七大要求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防范事故,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跨越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榆林的安全生产形势日趋严峻。全市现有等级以上公路8329km,机动车辆29万辆;危险化学品企业900多户,危化品经营单位500多户,机制兰炭企业320个,石油、甲醇、电石、金属镁等生产企业70多户,煤矿430多个,发电企业29户,非煤矿山企业486户,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户,境内有石油、天然气长输和其他管道3400多km,是北京、上海和西安等大中城市的主要气源地。安全生产量大面宽、任务繁重。多年来,各级、各部门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了全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各项控制指标稳中有降,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逐年减少,2002年以来连续5年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2001年-2007年,全市亿元GDP死亡率由3.24下降到0.39、万车死亡率由178下降到8.36、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1.73下降到0.35。

但是,由于我市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仍然较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形势依然严峻,实现我市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任重而道远。

根据我市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第一,开展“三个行动”,加强隐患整改。第一个行动是开展道路交通、煤矿生产、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及烟花爆竹、公众聚集场所、非煤矿山、学校校舍安全、特种设备、病险坝库、地质灾害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第二个行动是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隐患“三排查、三落实”(群众生产生活突出问题排查整顿、影响社会稳定矛盾和纠纷排查整治和安全生产薄弱环节部位排查整顿)工作,通过“政府拿一点、企业出一点、上面争取一点”的办法,解决隐患整改经费不足的问题,促进隐患整改工作。第三个行动是开展“打三非、反三违、防三超”(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交通运输单位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行)活动,铲除滋生事故的土壤,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第二,健全“四项机制”,构筑安全防线。健全政府监管机制,使各部门各司其职,依法监管,安监部门依法综合监督。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通过组织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新闻媒体报道,建立鼓励群众举报安全隐患的奖励制度等途径,形成社会监督举报机制。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全面落实企业在安全投入、制度建设、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自律和自我约束机制。健全安全投入机制,从2008年起,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隐患整改、举报奖励和宣传教育,保证安全监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

第三,突出“五个强化”,提升管理水平。强化源头控制,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实行严格审查把关,杜绝不符合条件规定的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强化安全监管手段,加强安监部门和各专项安全监管部门的装备建设,实现安全监管由传统方式向现代科学监管方式的转变。强化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执法检查、事故调查、案件回访、安全培训及执法人员“十条禁令”等规章制度,推行岗位责任制,规范工作程序,接受企业、群众和社会监督。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充分发挥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作用,完善建设应急管理和演练基地,配置应急救援设备,形成“以市级预案为主导,以县区和部门预案为配套,以企业应急预案为支撑”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第四,严格“六项制度”,健全防范体系。严格实行一票否决、责任追究、隐患检查承诺、安全生产“三同时”、经济调控和考核奖惩激励6项安全监管制度,从法制、组织、科技、保障、服务等多层面入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防范体系。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组织体系,使安全生产监管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建立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实施“科技兴榆”战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加快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开发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体系,使安全生产信息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使安全生产系统管理和事故统计、事故分析、模拟预测、预警报告、辅助决策结合起来,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体系,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分级,对重大危险源监控采取“企业重点监控、政府分级监管”的模式,政府建立监控平台,部门加强监管,企业加强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治理。建立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重点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执法能力培训,抓好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机构建设和企业法人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逐步建立由学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化宣传教育构成的全方位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的社会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安全生产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的作用,加快安全评价、评估、咨询、认证、培训、检验、检测等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设,提高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水平。

第五,实施“七大项目”,抓好“三大工程”。全面实施安全信息网络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科技推广示范、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示范、全民安全教育培训示范、安全举报通讯畅通示范和基础建设“七大项目”,确保安全监管取得实效。针对全民安全意识淡薄、道路交通和煤矿等行业事故多发以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等方面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程”。用2年时间,在全市范围自上而下形成一个自觉查找隐患,主动整改隐患的局面,从而达到消除各类重大隐患,确保安全稳定的目的。二是实施“安全文化建设工程”。用3年时间,在全市实施创建安全文化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能力,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三是实施“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工程”。用5年时间,在全市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活动,从而达到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使人、机、物、环境等各个安全因素都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和合理的配合,做到基本安全,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抓、抓领导至关重要。我们要坚决做到“五个到位”:一是政府领导责任要到位。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一把手”,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具体抓,常抓不懈。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执政理念;坚定不移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重特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坚定不移地支持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坚定不移地解决安监部门在编制、装备、经费等各方面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抓好安全生产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二是部门监管责任要到位。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安全监管队伍,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不深入扎实,给安全生产留下后患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追究其责任。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要到位。各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要依法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保障的各项法律法规;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障安全投入,切实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四是社会舆论监督要到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和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维护职工群众的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揭露矛盾,反思教训,警示社会,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舆论氛围。五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要到位。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宣传贯彻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措施,推动建立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大力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促进隐患治理和事故防范。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和事故灾害自救知识,促进安全与自救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矿区,不断强化公民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生产是一项永远没有终点的工作,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一个平安祥和的环境。

编辑 吕楠俊

责任编辑:lwl666




相关信息
  • 榆林交通事故8车追尾 1死2伤
  • 山东:整治高速公路“霸道车”
  • 榆林:09年注安全考试4月4日-29日报名
  • 陕西榆林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 陕西榆林靖边塌台事故存在迟报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最新排行
    最新推荐
    论坛精华
    问吧精华
    博客精华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