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矿山救援 鹰城砺兵

——记第6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
作者:余茂君 来源:《劳动保护》杂志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救援技术竞赛中,最值得回味的是扣人心弦的模拟救灾赛项。该赛项模拟了一起矿井事故:矿井分东西2个采区,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采煤方法为房柱式,矿井涌水量大,瓦斯含量高,煤层顶板层理与节理发育,易破碎。东部采区工作面发生爆炸后,有3名工人遇险,生死未卜。现场可以利用的救援条件是东部采区回采工作面外围及救灾基地安全可靠,工作面内备有足够的通风、支护和其他必要材料,另有2支装备完整的救援队伍已在基地待命随时支援。赛项任务要求参赛队在保证救护队员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彻底勘查灾区,搜寻3名失踪矿工,紧急救护并运出幸存矿工,救援工作必须在100min内完成。
记者全程跟踪了几支实力较强的救援队伍。5月24日晚上10时20分,曾分别获得上一届国际矿山救援竞赛集体项目亚军、全国矿山救援技术比武团体冠军的兖矿代表队,最后一个从信息隔离区走进赛场。队长张士伟按照竞赛规则高声向裁判员报告:“我带来了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矿山救援队伍,已到达指定位置,请指示!”听完裁判员的任务介绍和救援要求后,张士伟召集队员进行了短暂商议,留下6号队员李天波坐镇救灾基地指挥并绘制灾情侦察矿图,张士伟率领着时光村、李雷、吕明勇、许山峰、蒋新安5名队员,携带着担架、急救医疗箱、医疗夹板、薄毯、灭火器、救生索、备用呼吸器、通讯器等规定物品奔赴灾区。
赛项在灾区预先设置了不安全顶板、水过踝区、水过膝区、烟雾区、冒顶区、未熄火区、交错联络巷、瓦斯突出区等实际矿难现场的众多“陷阱”,队员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百倍的小心,判断不好,就会误入陷阱。队长张士伟带领队员,严格按照竞赛规则,自始至终采取着敲帮问顶的方式前进。在敲帮问顶、确认顶板安全与否的同时,分别检测着灾区的CH4、CO、O2含量,队伍前进缓慢。
走到烟雾尽头!碰上硐室!一个个“拦路虎”相继出现并被一一排除。队伍前进至中途时,一个交错联络巷出现在他们前面,通过现场侦察,张士伟发现交错联络巷分别通向3个不同的方向,一个进口有危险顶板,不能贸然通过,必须打支护;第二个进口发生冒顶,巷道设施全被摧毁,已经被堵死;第三个进口水深过膝。
怎么办?“从排水口通过!”救灾基地迅速下达命令。要通过这条巷道继续前进,必须先排水。当队员准备排水时,张士伟发现,旁边并没有水泵,队伍被迫调头折返。发现不可移动的带电水泵,关掉电源后队员们继续寻找,终于找到了可移动水泵,此时还不能直接排水,因为进口处瓦斯超标,直接排水将会引起瓦斯爆炸。救援队员开始设置通风门,恢复通风,等瓦斯含量降到安全界限后才开始排水。水排净后,队员又继续前进……
模拟救灾赛项紧贴实际矿难灾区现场,考核了一支救援队伍的整体实力,反映出救援队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战斗能力。兖矿代表队凭着过硬的实战技能,在对事故现场进行灾情勘察、事故判断、多次排险后,最终找到了事故遇险者,通过现场急救后,成功救出了“幸存者”。兖矿代表队夺得该竞赛项目的第二名;第一名为平煤代表队;新疆代表队夺得第三名。

国际标准

矿山救援技术竞赛是检验矿山事故应急救援技术水平和考察救援队员基本防护装备操作能力的一种模拟比赛,项目设置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战性,是对矿山救援队综合能力的直观考核和救援技术的模拟演练,对提高矿山救援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竞赛是在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矿山救援工作不断加强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新形势下举办的。与前5届竞赛相比,本次竞赛在竞赛形式、项目规则、场地设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项目设置要求和技术装备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了体现政府主导、企业协作的办赛模式,竞赛通过公开征集、专家评审的方式,确定了承办和协办单位。为了实现矿山救援工作与国际接轨,竞赛遵循国际通用标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竞赛项目和规则,增强了技术性和实战性。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国内前几届的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强调的多是救援队员的体能,而国外发达国家矿山开采行业的同类技术竞赛,强调的则是技能、智能和综合判断能力。本次竞赛是一次与国际接轨的演练:一是竞赛设备全部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正压氧气呼吸器,全面罩、防泄漏,还可以进行语言交流;二是巷道布置采用了国际竞赛常用的巷道布置标准;三是评判标准由过去注重拼速度、拼体能转变为拼准确、拼规范、拼质量;评判规则也与国际标准完全看齐,仅在医疗急救赛项中,竞赛规则就规定了“一开始要在3~4s内吹气2次,要将肺体积从0.8L提升到2L,再次吹气前肺体积要降到0.5L以下;胸外按压频率要达到每分钟80~100次,按压深度要达到3.81~5.08cm”等严格要求,涉及到的评判标准、扣分项目达143

共4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012个字符
责任编辑:老王头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4起起重事故分析
  • 一起管道氧气爆炸事故
  • 梅花香自苦寒来
  • 政府 企业 中介 共促劳防用品产业发展
  • 贯彻《发展规划》提升安全科技水平
  • 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亟待梳理
  • 学无止境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