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13日,某地第二化工厂一个19岁的青年工人,晚上下班后到网吧上网聊天。19时,他开始感到眼睛很不舒服,21时他不得不离开网吧回家休息。接着是咳嗽,喉头严重不适,呼吸越来越困难。23时,他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无效,于第二天凌晨6时身亡。
事故原因
上级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展开了事故调查。
该工人为精细医药中间体生产线甲基化岗位工人。岗位任务就是往系统的物料中加一定量的硫酸二甲酯进行反应。
从生产现场来看,本应该是实行密闭式作业的,而这里却是“开放”式:直接用管道插入敞开容器的液面。
另外,按照规定车间必须通风良好,然而,这里的通风方式恰恰是错误的。硫酸二甲酯蒸气比空气重得多,就应紧贴墙壁地面多开窗。而这里的所有窗口都距地面2m高。错误的开窗方式,导致了泄漏的硫酸二甲酯蒸气无法排出。
造成工人如此严重中毒的直接原因,还是他本人在操作中加料过快,以致硫酸二甲酯不能彻底反应,使得大量蒸汽挥发到空间。
他被送到医院之后,没有讲清中毒物质,医院缺乏有关的抢救经验,也是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医院经过尸体检验,才确定死者是死于硫酸二甲酯中毒。
硫酸二甲酯是一种用于制药、染料和香料等工业的重要化工原料。在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时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氢氧化铵或叠氮化钠等反应剧烈,会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硫酸二甲酯属高毒物质,毒性是氯气的15倍,却没有氯气那种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相反它的蒸气气味比较好闻,略带有葱头的气味。它的蒸气比空气密度大,因此泄漏之后,其蒸气很难驱散,故能在现场附近保留很长时间。
人们如果吸入其蒸气中毒,当时会毫不知晓,因为中毒症状要延迟几个小时才出现,甚至有长达48 小时的潜伏期。潜伏期越短,中毒程度则越重。由此可见,硫酸二甲酯够“阴险毒辣”!
硫酸二甲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常见于设备泄漏或爆炸,运输装卸过程中的容器破损,清洗、检修带有残液的设备也易造成多人中毒等。
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事故,我们提出以下5项整改措施。
1.操作员首先必须懂得硫酸二甲酯的化学性能与危害,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工人在生产、处理过程中应佩戴防毒用具。
2.生产、使用、贮存硫酸二甲酯的场所应安装泄漏自动报警器,并准备充分可靠的应急处理(如堵漏)工具和防护防毒用具、常备的抢救药品,紧急冲洗眼睛和皮肤的设备设施。一旦发生中毒事故,应尽快让患者脱离中毒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更换被污染的衣服,尽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或以10%碳酸氢钠溶液擦洗身体;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给予雾化吸入和支气管解痉剂,必要时可采用面罩加压给氧或作气管切开;眼部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彻底冲洗,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以可的松眼药水与抗生素眼药水交替滴眼;全身症状可对症处理及采用支持疗法,可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以防止喉水肿和肺水肿的发生;化学灼伤局部采取暴露疗法或脱敏疗法,选择两种以上抗生素控制感染,口服中毒可给予食管、胃肠黏膜保护剂,行催吐或导泄疗法。
3.生产或使用硫酸二甲酯时,应实行密闭式作业,并应有防溢料、泄漏的高液位报警和收集溢料的装置,便于及时发现事故苗头,集中处理溢出废液。
4.生产、使用、贮存硫酸二甲酯的车间或厂房一定要通风良好,而且通风的方式应按其物化性质来确定。例如,氢气比空气轻,宜采用厂房上部开高窗;而硫酸二甲酯蒸气比空气重,那么必须在厂房下部多开地窗。本起事故中,正是工人所处车间通风开窗位置错误,有高窗,无地窗,从而导致二甲酯蒸气无法顺利排出室外,而在现场积聚过多,引起操作员中毒。
5.尽可能将中毒人员送到有专业救治经验的医院,而且一定要事先告诉导致中毒的物质名称,化学毒性,医疗中特别注意事项等,防止误诊误治。
编辑 赵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