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兄弟”
2010年4月16日,本报《深读》周刊第一期即把目光聚焦到王家岭“3·28”特大透水事故中被困井下的153名工人身上。当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场矿难被解读成一场救援奇迹,我们的报道则及时提出了“矿难不相信‘奇迹’”。
一年后,本报记者重返王家岭,走进那些获救者和遇难者的家庭。这些人的境遇改善了吗?事实上,部分获救矿工目前仍没有得到妥善安置,他们依然承受着和矿难前一样的生活重负,延续着日复一日的底层艰辛。
惨重的伤痛尚未淡去,一年来,中国的矿难仍呈高发态势。仅今年4月的第一个星期,先是国务院通报了发生在吉林和贵州的两起共造成21人死亡、9人受伤的煤矿事故;紧接着,4月6日,云南又发生一起煤矿事故,导致6人遇难、1人受伤。
对生命的尊重不仅表现在救援时,还应表现在救援后。“奇迹”应被遗忘,而王家岭那38名遇难的“兄弟”以及成千上万的矿难牺牲者却应该被我们永远记住。
2010年4月16日,本报《深读》周刊第一期聚焦王家岭矿难。
文/片 本报记者 杜洪雷 龚海
“咔嚓咔嚓”,网络游戏中互砍的声音从王家岭煤矿碟子沟项目部的一间板房内传出。4月6日上午,百无聊赖的王浩(化名)习惯性地弓着身子盯着电脑屏幕。
去年3月28日,幸运的他恰好没有下井,从而躲过了那场特大透水事故。事后,王浩所属的中煤一建63处被撤销编制,他和其他几名同事被留下来处理交接事务。
一年匆匆过去,王家岭的伤口已经结痂,甚至些许新生的肉芽已经萌动。停建一年的王家岭煤矿期待能够尽快地重新开工,而复工的时间表仍未确定。
清明节的鞭炮声
4月6日,清明的一场小雨过后,太阳躲在厚厚的云层背面,碟子沟更显得寒意料峭。
去年此时,为确保提前五个月投产,中煤一建63处的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在矿井下掘进。3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施工现场成为救援现场。经过8天9夜的营救,被困井下的153名工人中有115人获救,38人遇难。
在相关利益方忐忑的等待中,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下发文件,要求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建设工程全面停建,等待相关部门批复后方可重新开工。
直至今日,王家岭煤矿仍然处于全面停建的状态。
走进王家岭煤矿碟子沟项目部,偌大的工地见不到几个人影。碟子沟斜井井口的大门紧紧地关着,大门两侧贴着过年时工人贴上去的对联,上联是“关爱生命平安是福”,下联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横批是“开拓进取”。
一侧的广场上依然是当初存留下来的板房,用于办公和住宿。其中一间板房内,26岁的王浩正沉浸在网络游戏中。
王浩原本属于中煤一建63处,可是矿难之后,63处被撤销了编制,而他作为合同工被分到了中煤一建10处。去年10月份,原先留守的63处的工人撤离,而碟子沟项目部被中煤五建31处接手。
为了项目交接,王浩留了下来,而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活可干。“这已经不是我们的活了。”说话间,王浩显得有些落寞。板房的墙上贴着王家岭煤矿三期通风的工程图纸,桌子上凌乱地放着一些原先63处工人的上岗证,依稀残存着去年63处施工的情景。
透水事故发生的那天上午,王浩跟着上级领导检查,没有留在井下,从而逃过一劫。可是,王浩一个熟悉的老大哥却没有活着上来。“人有时候就是命,特别是和矿井打交道。”王浩无奈地说道。
清明那天晚上,王浩来到了碟子沟斜井井口,按照当地的习俗放了一挂鞭炮。寂静的山谷中,鞭炮声传得很远。
2011年4月6日,碟子沟斜井井口的大门两侧贴着过年时工人贴上去的对联,上联写道“关爱生命平安是福”。
复工的准备从未停止
痛定思痛之后,何时复工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王家岭煤矿庞大的资源决定了复工是必然的结果。
王家岭煤矿项目是由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晋焦煤)投资开发的国家和山西省重点项目。煤矿位于山西省乡宁县和河津市境内,地质储量23.42亿吨,可采储量10.36亿吨。煤种为中灰、低硫、特低磷的优质瘦煤,是极好的炼焦配煤。
资料显示,王家岭煤矿项目是由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的矿井、入洗原煤600万吨/年的选煤厂、2×5万千瓦的综合利用电厂(热电联供)和铁路专用线构成的循环经济综合建设项目。
实际上,华晋焦煤也一直在为复工做着准备。
去年8月份,华晋焦煤相继对王家岭煤矿碟子沟井下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热风炉房、风井场地瓦斯抽放站工程以及风井场地高位水池工程等进行了公开招标。
今年1月份,在华晋焦煤2011年工作会上,将推进王家岭煤矿复工复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今年3月份,华晋焦煤再次对王家岭煤矿碟子沟场地维护工程进行公开招标。显然,这些工程都是为之后复工以及投产做准备。
4月6日,在碟子沟斜井井口南侧修建的瓦斯抽放站已经接近完工。建筑工人们正在进行墙体外表的粉刷,而里面的部分机器已经安装完成。材料显示,抽放泵站由抽放泵房、配电室和值班室等构成,抗震设防为7度,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在板房的一侧,同样有一个建筑正在建设中。
据在此处工作的中煤五建的工人讲,这是正在盖的宿舍和办公楼,建成后,旁边的板房有可能拆掉,工人们将搬到新建的宿舍里面。
中午11时30分许,8名矿工从井下上来,准备吃午饭。
其中一名工人告诉本报记者,他们主要是在下面管理水泵。因为现在井下是正常排水,水泵很快就会把水抽完,所以必须有人时刻看着水泵。
记者注意到,一些工人的身上不只有煤灰,还有机油。透水事故之后,井下被水浸泡的部分机电设备已经报废,“下面还有一些机器可以使用,但是必须进行维护。”工人们解释道。
两个半螺丝口的计较
虽然王家岭煤矿还没有复工,但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安全检查却比矿难发生前来得更加频繁。
走进王家岭煤矿碟子沟项目部,一块写有“安全第一 生命至尊”的标志牌竖立在正对门的位置。在项目部的板房区以及在建的地上建筑区,满眼都是用红布写成的各种安全标语。这样的景象在王家岭煤矿的其他项目部也随处可见。
矿难之前,以速度著称的中煤一建63处被誉为“王牌军”,其突进的速度在整个中煤集团都名列前茅。
矿难发生之后,没有人再提“速度”,取而代之的是“安全”。“论速度,我们31处比不上原先的63处,可是论安全施工,我们在前头。”一名工人道出了由31处接替63处的缘由。
即使如此,31处的工人还是深切地感觉到碟子沟对于安全的严格要求。
今年已经56岁的薛垂兰是中煤五建31处的老职工,与煤炭打了30多年
的交道,井上井下的活,薛垂兰几乎都干过。由于年纪大了,他在碟子沟负责管理绞车。
“以前上面来检查,咱都提前知道,可是现在检查组不知道什么时间就过来了。”6日上午,身经百战的薛垂兰遭遇到了挑战,一个检查组突然来到碟子沟进行检查。当来到绞车前的时候,检查人员指出绞车上一个螺丝上得不合格。
按照薛垂兰之前掌握的安全知识,螺丝帽外面只要留有两个半螺丝口就可以了,“检查人员还是嫌短,人家指出来,咱就得改。检查严格些,总比丢了人命强。”薛垂兰说,到了他这个年纪,对命看得更加要紧,不光是自己的,还有井下的弟兄们。
王家岭煤矿的矿井项目管理部每个月都要出一份安全工作总结,记者拿到的一份“3月份安全工作总结”详细地标明了各项安全注意措施。总结显示,3月份共查出隐患153条,其中地面隐患20条,1条未整改;井下隐患133条,38条未整改,这些隐患待正式复工前进行整改。
安全,已经不只是一次矿难之后的醒悟,更是山西省煤矿生产的“第一要务”。
2011年初始,山西省政府下发关于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其中多处提及煤矿领域的安全生产。这已是山西省政府连续三年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省政府的一号文件下发,由此可见一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更是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对山西而言安全生产同样是第一要务”。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蓝泽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