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甘肃“尘肺村”近百农民工患尘肺病等死

黑松驿的梦魇

2002年下半年开始,第一批到酒泉马鬃山镇460金矿打工的庙台村村民们回到了家乡。这一年,尘肺病开始“眷顾”他们。

36岁的马江山是庙台村第一个出现病症的村民。2002年11月,他开始出现剧烈咳嗽症状,当时古浪县医院并没有查出是尘肺病。2003年4月,武威市凉州区医院按照肺结核治疗。当年年底,诊断为尘肺。

“我告诉大家别去矿上了,这病和金矿有关,他们都不听我的。”

马江山告诉本报记者,该村村民多数都是在2004年发病的,如果早两年像他一样的离开,现在病情不会那么严重。

“起先,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工作环境,后来知道了,也劝他们别再去金矿打工。”

庙台村卫生所大夫梁玉兴告诉本报记者,从2003年马江山得病开始,他接触到的尘肺病患者不下50个。由于尘肺病人一感冒就需要输抗生素,所以每逢季节更替,50多平方米的小诊所就挤满了前来打针的尘肺病患者。

庙台村是黑松驿镇尘肺病重灾区,到记者调查采访时,3人因尘肺病死亡,一些重病患者陆续出现。这些村民的病历单上,都写着一样的诊断结果:尘肺。

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到,仅仅在庙台村就有这样一份尘肺病人名单。

李发金、李发先、李发科、李发明、马江山、汤天智、武登琦、武登瑞、刘峰、刘智、刘善德、刘延军、刘延林、李权、李文、李清智、尚志发、尚志华。

上述受访者都有在酒泉市马鬃山镇460金矿打工的经历,年龄在30—45岁之间,70%在2003年—2005年期间出现咳嗽等尘肺病症状。

整个庙台村都笼罩在“尘肺”的阴影之中,人人自危。

“再这样下去,我们这里就会成了寡妇村”。

庙台村原村主任说出了人人最不愿意面对的现实。

■调查之二

“病根”何在

甘肃省武威市黑松驿镇曾经在酒泉460金矿的打工者出现尘肺症状的村民每天都在增加,那么,酒泉市马鬃山镇460金矿的劳动条件和环境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矿工说法

“没有培训,没有体检,发了施工工具就下井干活了。”

尚志发曾经在金酒泉460金矿做炮工,从事井下风钻打眼和爆破工作,然后在粉尘中装运矿石,并将运输到地面的矿石进行粉碎,接触粉尘的机会最多。

他告诉本报记者,1998年—2005年间,酒泉金矿经营业主多数都采取国家禁止的干式风钻掘进方式,未向他们提供任何有效的防尘护具,加之没有通风设备,工作时坑道内粉尘弥漫,环境十分恶劣。

“只要风钻一开,不到1米高的坑道对面看不见人。”

尚志发一边说一边剧烈咳嗽,同样是诊断为“早期尘肺”的村民李发科接着说,通常要从早到晚干一天,下班从坑道里爬出来,一个个灰头土脸的,连吐出来的痰都像沙石水一样。

村民们告诉记者,金矿唯一防护措施就是一层普通的白口罩,并没有专业的防尘口罩,直到2005年才开始实施水钻掘进方式,粉尘才少多了。

2004年尚志发在古浪县医院B超,诊断为尘肺。之后便不停进行中西药结合治疗。

2007年12月,他第一次在家门口喘不上气来,最后休克。送往医院抢救发现,“肺泡已经烂掉了。”短短一个月,他做了两次手术。

接受记者采访的40多名黑松驿尘肺病人都这样描述他们在酒泉460金矿的生产环境。

记者从北京解放军309医院陈红兵主任那里了解到,尘肺是在无通风除尘设施的矿井下长期作业,吸入大量矿石粉通过呼吸道在人的肺泡上发生堆积,影响气体交换,从而引起的肺部病变。该病变为不可逆的破坏性病理性组织改变,日久不愈,可并发肺气肿、肺纤维化和肺心病,最后肺变得像一个水泥疙瘩。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治愈尘肺的特效药。

“活到哪天算哪天吧!”尚志发告诉本报记者,“不能感冒,不能干活,不能使劲”的他,现在开一个小型面包车过日子,其他体力活根本不能干,每天还必须去村卫生所打针。

共5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001个字符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蓝泽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