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200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知识》考试真题

  26.某单位采暖锅炉发生爆炸,调查人员经过分析,认为该起事故的发生有如下几个可能,一是炉膛爆炸X1、二是超压爆炸X2、三是锅炉严重缺水突然加水爆炸X3。该起锅炉爆炸事故的结构函数是( )。

  A.T=X1·X2·X3

  B.T=X1+X2+X3

  C.T=X1·X2+X3

  D.T=X1+X2·X3

  分析:答案B。锅炉发生爆炸的三个原因是或的关系。

  27.在分析某事故发生的风险时,统计得出该事故发生的概率为Q,事故造成的严重程度为S,经济损失金额为W,统计时间为T,则该事故发生的风险是( )。

  A.SQ

  B.SQ/T

  C.W/ST

  D.WQ

  分析:答案A。事故发生的风险是事故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的乘积。

  28.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安全评价过程的全部工作,评价报告应包括①目的②概况③评价依据④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⑤安全评价方法选择⑥评价单元的划分⑦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⑧安全评价结论等内容。下列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内容的顺序表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分析:答案D。考核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顺序。

  29.在对火灾进行事故树分析时,如果分析结果的最小割集数较多,表明( )。

  A.系统的安全性较好

  B.发生火灾的最小割集数一定大于最小径集数

  C.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高

  D.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小

  分析:答案C。最小割集表示了系统的危险性,最小割集越多,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30.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需要开展的安全评价是( )。

  A.专项安全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和安全预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D.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

  分析:答案D。对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考核。

  31.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事故严重度评价时,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 )原则估计事故后果。

  A.最大危险

  B.概率求和

  C.平均分配

  D.最小后果

  分析:答案B。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事故严重度评价时:1)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即最大危险原则;2)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即概率求和原则。

  32.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及结束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现场事故应急预案由企业负责制定,而场外事故应急预案由( )制定。

  A.科研机构

  B.评价机构

  C.公安机关

  D.政府主管部门

  分析:答案D。场外事故应急预案由各级政府制定。

  33.对于重大危险源,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 ),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和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等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A.应急措施方案

  B.风险评估制度

  C.土地使用政策

  D.监督管理方案

  分析:答案C。对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考核,涉及到土地规划问题。

  34.《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规定,储罐区汽油和煤油的临界量分别为20吨和100吨。下列储罐区,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是( )。

  A.一个10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20吨的煤油储罐

  B.一个10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40吨的煤油储罐

  C.一个15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20 吨的煤油储罐

  D.一个15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60吨的煤油储罐

  分析:答案D。对多种危险物品,进行判断,15/20+60/100=1.35>1。

  35.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重大危险源应进行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等工作,负责组织评估工作的是( )。

  A.生产经营单位

  B.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中介机构

  D.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分析:答案A。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36.由多种危险物质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根据( )对其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判定。

  A.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

  B.最小危险原则和概率乘积原则

  C.平均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

  D.风险分级原则和频率分析原则

  分析:答案A。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事故严重度评价时,两原则是最大危险原则、概率求和原则。

  37.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包括外部环境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和( )预警系统四部分。

  A.外部管理

  B.内部管理不良

  C.政策法规变化

  D.技术变化

  分析:答案B。考核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

  3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控制效果在( )阶段进行。

  A.竣工验收

  B.初步设计

  C.土建完成

  D.设备安装

  分析:答案A。可能产生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可行性阶段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卫生审核、验收时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卫生验收。

  39.根据预警指标的内在特点和对指标信息的掌握程度,可以采取的预警方法是( )。

  A.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

  B.指数预警、单项预警、综合预警

  C.简单预警、复杂预警、因素预警

  D.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复杂预警

  分析:答案A。考核预警的方法。

  40.根据预警控制的目标和管理思想,当企业生产活动处于危险状态,日常监控活动已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发展时,企业应该采取的特殊性质的管理措施是 ( )。

  A.人群疏散

  B.事故危机管理

  C.停产整顿

  D.人员安置

  分析:答案B。日常监控转变为事故危机管理。

  41.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发挥自身的功能,完成预警的作用。下列各项功能,属于预警信息系统功能的是 ( )。

  A.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的转换

  B.评价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

  C.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进行监控

  D.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

  分析:答案A。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

  42.预警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下列有关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安全区设计过宽,危险区设计过窄

  B.小概率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

  C.指标设置不当,警报过严

  D.安全区和危险区设计都过宽

  分析:答案C。考核误警的原因。误警的原因主要由于指标设置不当,警报准则过严(即安全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信息数据有误。

  43.某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由本单位工会领导组织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B.应急预案的评审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组织

  C.预案评审后,经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上报有关部门备案

  D.除评估本单位应急能力外,还评估相邻单位应急能力

  分析:答案C。考核预案的编制程序。

  44.按演练方式不同,应急演练可分为( )三种类型。

  A.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

  B.专业演练、战术演练和基础演练

  C.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战术演练

  D.功能演练、实战演练和全面演练

  分析:答案A。考核应急演练的类型。

  45.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在演习过程中有不同的分工。通常分为参演人员、( )、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

  A.联络人员

  B.治安人员

  C.控制人员

  D.后勤人员

  分析:答案C。考核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控制人员是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

  46.根据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建立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史、员工健康体检结果及处理情况和( )等。

  A.作业场所设备设施检测结果

  B.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C.从业人员的工作经历

  D.从业人员的工作业绩

  分析:答案B。考核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主要内容。A、C、D和职业健康无关。

  47.根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程度的不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办法》将建设项目分为一般职业病危害项目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是( )。

  A.可能产生高度和极度危害化学物质的项目

  B.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项目

  C.可能产生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项目

  D.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的项目

  分析:答案C。考核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应该为可能产生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项目。

  48.生产性噪声是由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摩擦等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可分为( )三类。

  A.振动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B.冲击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C.气体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D.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分析:答案D。考核生产性噪声的分类。

  49.化工生产环节可能接触到多种刺激性气体,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是( )。

  A.氮氧化合物

  B.乙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分析:答案A。B为易燃气体,C、D为窒息性气体。

  50.根据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关标准,职业接触限值分为( )三类。

  A.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瞬间接触最高浓度

  B.时间加权浓度、短时间浓度和最高浓度

  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

  D.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平均浓度和最高浓度

  分析:答案C。考核职业接触限值的分类。

共4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5720个字符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暮秋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